古人学习贵在皓首穷经,无所不知,读遍天下典籍可谓所有知识份子的终极梦想,所以会有藏经阁一说。
现代人学习则贵在术以专攻,只要在某一领域你是NO.1那就是站在金字塔顶上的人。
这个观念的转变在于信息时代资讯传播的简便和发达。一本“九阴真经”曾惹得江湖血雨腥风,如果古人有“百度一下”的便利何必拿自家性命儿戏。再者,中国上下五千年后两千年主要在于学习儒家文化,知识面单一,甚至“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这样的局面要是按在当代,那岂不是我辈的造化。
说了这么多无非在于说明知识的结构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改变,能否适应这样的改变才是一个人是否真正具备学习能力的度量衡。
我曾经看到有些同事他明明是做软件出身,有些时候公司电脑坏了,他百度一下出好多解决方案,这下好了,他一个一个都去实践一遍,然后得出结论哪个方案最好。其实,与其花时间在比较方案好坏的上面,倒不如多写几段代码来的用处大。
其实举这个例子不是说你动手实践有什么问题,我发现往往学计算机的都有这个喜好,凡是不懂的都喜欢钻到底。这个习惯其实在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已经算不上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有所定位。
还有一类人,他学什么都特别快,当然不是天才,关键是他整合信息的能力很强。一篇文章,只看他需要的那段;一句话,只听他不明白那段。与前者相比,这样的学习速度类似于开法拉利和拖拉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