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制

在和一位朋友吃饭的时候,我得知了“走婚”这种社会现象。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形式,男女在聚会上相互倾心,约好后,男子在半夜爬窗进入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早上再离开。他们采取母系社会的生活方式,没有嫁娶之说,让我耳目一新。

这种婚姻也算是一种民族特点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也造就了民族的多样性。我国民族众多,而又尤以西南地区的多样性最盛,最近正好在《中国国家地理》上又看到了西南横断山区的民族婚姻形态介绍。

文中说穿过横断山北部的草原,顺着雅砻江南下,一直到云南与四川接壤处的沪沽湖畔,一路上都可以见到“走婚”这种婚姻形态,除了走婚还有一种叫“钻帐篷”的婚姻形式。不知我的那位朋友旅游的地点是不是就是这其中之一。除了走婚、钻帐篷,这里还提到了一种“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比如在怒江上游的西藏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的一个村庄,全村几乎都是“一妻多夫”的家庭。

横断山区多民族聚居位置图——中国国家地理十月刊

尽管按照西方人类学、社会学的观点,这不能算是婚姻形态,因为家庭里没有姻亲,但是这种婚姻却维系了这一带人类族群的繁衍生息,维系了他们的社会运转。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社会现象,尽管我们可能会感到神奇,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却再正常不过。好比我们古代的一夫多妻制,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但是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又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在横断山区,由于山高谷深和干旱河谷的普遍存在,导致土地资源极其稀缺。应对这种环境的主要策略就是:不分家。无论是走婚、钻帐篷,还是一妻多夫,目的都是一个——不分家。

比如一妻多夫的这种婚姻形式,兄弟几个人娶一个妻子,这样一个大家庭就可以不分家,从而较好地适应了土地稀缺的这种现实。不分家,兄弟几人娶一个妻子,一是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二是一家人居住在一起减少了房屋聚落的土地占有;三是这里大多是半农半牧的地区,河谷农业耕作,山顶夷平面放牧,不分家较好地应对了这一环境,兄弟几人有的农耕、有的游牧,而一夫一妻制,一个家庭是无法应对这种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的;四是不分家生产资料就不会分散,这对于生产极不发达的横断山区是很重要的。

妻子在给两位丈夫盛饭——中国国家地理十月刊

无论是走婚、钻帐篷,还是一妻多夫,或是一夫多妻,其实都算是对环境的适应,是发展的需要,其本质也还是为了族群尽可能的生存下去。所有的社会现象,寻其根源,大部分恐怕还是要追溯到经济问题上来,经济就是生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什么一夫一妻制就成为了主流呢?大概是随着人类社会技术水平的发展,环境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小的原因吧。此时的社会发展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男女的性别比例大体上是相当的,无论是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都会涉及到占据更多的社会异性资源,造成一种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稳定因素,这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采取的一种制度约束。

如今,随着与外界交流的不断深入,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横断山区的这种一妻多夫制也渐渐地成为了历史。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bob1900/blog/287404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