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之前,他们可能是“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是一群无人知道的平凡小草”,但走过2006年蓦然回首,我们发现,这些平凡的小草却在不经意间创造历史,改变着历史,影响中国,影响时代,影响着历史。。。。。。

  2006年,虽然很多草根人物产生的影响正悄悄逝去,但是,他们将因传媒的记录而成为历史被我们铭记。站在历史的一点,盘点2006年,我们不可回避的难以绕开他们的影响。

  (1)草根人物:胡戈 娱乐事件

  简 评:陈凯歌大战“馒头”,三亿元人民币让一个草根胡戈走红。

  新闻言论:“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陈凯歌著名的言论

  新闻事件:2005年12月18 日,社会边缘小人物胡戈走进电影院看《无极》。十多天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剧本构思问世。直到12月31日,视频制作面世,后经朋友传到互联网,便立刻轰动整个网络,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热捧恶搞版的“馒头”,一时间“馒头”成为网络上最热的话题。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2006年2月12日,陈凯歌在巴黎对网络上愈炒愈热的“馒头”正式表态:“我们已经起诉他了,我们一定要起诉而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

  陈凯歌此话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发海啸般激烈的网络反弹,海量的反弹几乎都是“一边倒”支持胡戈。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陈凯歌在郁闷之际,状告一事也不了而了。“馒头门”过后,郁闷的陈凯歌又遭遇了香格里拉的“污染门”事件。

  轰动指数:★★★★★

  新闻评论:文艺战线上的老革命陈凯歌状告小朋友胡戈,这是发生在一向不怎么严肃的娱乐圈里的一件相当严肃的社会事件,在这场精彩上演的真实戏剧中陈胡而人一庄一谐,一正一反,一黑一白,把2006年的叫春时节整的高潮迭起。其实,这个圈子里,类似挑逗性的事件不是没有发生过,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饶赵案”“张钰案”等,但抚今追昔之后,我们发现,至今为止没有一起娱乐事件能像“馒头官司”这样准确搔到大众的痒处,刺激到了中国网友的集体神经。(网评)

(2)草根人物:邱兴华 变态杀人

  简 评:特大变态杀人,死刑前竟案情大逆转

  新闻言论:“从邱兴华的种种表现来看,邱兴华很可能患有精神病”---国内知识精英要求鉴定的理由。

  新闻再现:2006年7月15日,陕西汉阴县发生一起罕见的恶性凶杀案,10名群众在汉阴县平梁镇凤凰山山顶上的铁瓦殿被刀斧砍死,死者9男1女。引发特大杀人动机的竟然是道观主持欲调戏其妻。2006年10月19日,陕西省安康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判处死刑。正当人们为这个“杀人恶魔”终于遭到报应,而拍手欢呼的时候,岂料看门道的法学专竟从媒体展示的邱兴华“变态心理”中看出了破绽:邱兴华有极大的精神病嫌疑,而法律规定精神病人患病时作案是无罪的!于是,精神病学专家、律师、媒体的吁请,包括日前法学五教授的公开信,都主张对这个“十恶不赦”的凶手给予精神病鉴定。至此,原以为铁板钉钉的死刑判决顿成悬疑。此案的一波三折,折折引人侧目。目前,人们正等二审择期宣判。

  轰动指数:★★★★★

  新闻评论:杀人要偿命,道理再简单不过,但令人拍案惊奇的是,一些国内的知识精英竟然从邱本人做案的过程看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得案情出现了大逆转。

  在这一逆转中,人们会意识到,主张给邱兴华做鉴定的人,并非决意要为邱兴华“脱罪”,也非仅为邱兴华一人的生死挂怀。他们奔走的是哪怕“最坏”的人,其权利也必须得到最严格的司法保护;他们呼吁的是国家法治的昌明,惠及的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人权。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犯罪嫌疑人,不给邱兴华做鉴定,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就无从保障,法的另一种正义———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正义就无从实现。

  在鉴定之争中,人们从猎奇心理转向对程序正义、司法公正的争论与探寻,公众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

  同样重要的是,围绕邱兴华的鉴定之争,“程序正义”、“无罪推定”的现代人权观念在全社会得到了一次深度检视,我们也从中恍然发现,“以血还血”的同态复仇观念还有广泛的社会根基,很多人对精神病人的“法律特殊待遇”甚至还一无所知,精神病人无罪后的强制送医机制还极为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