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我们在互联网上奋斗的故事》一一1.8 互联网生涯的三种境界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出版社《进化——我们在互联网上奋斗的故事》一书中的第1章,第1.8节,作者:北大首届互联网CIO-CTO班全体同学,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8 互联网生涯的三种境界

进化——我们在互联网上奋斗的故事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虽不敢妄称自己到达了其中哪个境界,但我认为这三个境界应该是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瑟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堪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坦白讲,我本人从一个门外汉到开始学习技术,再到对互联网技术概貌有所了解,经历了相对较长的时间。

虽然作为一个理工男,上的也是理工院校,但是本科学的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大学四年很多时光献给了打篮球、看电影、玩游戏了。从小到大一直在相对还是不错的重点学校,学习成绩虽不名列前茅也相对优秀,但是本科四年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课程了解得少之又少,基本上可以算得上零基础。大四考研的时候本来报的是本专业研究生,谁知误打误撞上了个软件专业的研究生。研一上课的时候发现老师所讲的专业课根本不讲基础知识,直接讲高阶内容,在老师看来这些基础的知识应该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看着别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我这个外专业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像是听天书一般,十分痛苦。我一面自学基础课程,一面坚持听老师的课,但事实上收效并不是特别好,要想真正理解技术的精髓是很艰难的。

记得研二的时候,在神州数码的一个开发政府项目的项目组实习,我负责开发一些简单的JSP和JavaScript,虽然在别人看来难度并不是很大的工作,但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由于自己争强好胜,从小到大学习还相对优秀,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以前也没有什么开发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动手开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可以说每天内心都极其煎熬。记得当时非常自责,甚至有些逃避,每天都希望倒头睡去不愿面对这一切。

在自尊心和现实差距的煎熬下,我决定退出这个项目组的实习,于是我开始深刻反思自己。当时的我是不能和其他本专业的同学比的,确实不能像他们一样自如地开发和实习,必须承认自己的能力上有差距的现实,要理智看待这个差距。于是我给自己暗暗设下目标:在硕士毕业前不和任何人比,我自己努力补足计算机专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后的3年内,通过工作实践和自学,争取追上同学们;毕业后的5年,学习高阶技术,争取超过一部分同学的成就。有了这些目标,我平心静气地开始了自学之旅,研二的时候有半年不参加任何实习,努力旁听一些计算机本科的课程,剩余的时间就是抱着各种基础书籍自学,HTML、数据库、Java开发的各种基础书。《Thinking In Java》这本600多页的书前前后后通读了三遍,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两遍看不懂就追着同学请教。在学校的FTP学习空间里下载各种教学视频,记得当时最爱看的张孝祥老师的Java教学视频不仅讲知识更注重实际开发应用,如今看来获益匪浅(希望张孝祥老师在天之灵能够感动欣慰)。通过半年的自学,确实补足了很多知识,同时自己也动手练习开发一点小程序,再开始实习发现能够基本胜任工作安排了,自己也建立了一点点小自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蝶恋花》别称)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带着通过自学得来的一点点小自信和对未来的忐忑,毕业后我加入了一家中型通信行业的公司,负责企业项目的开发。幸运的是,初入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好“师父”带我,师父很耐心也非常乐于把自己的知识倾囊以授。正是那段时间自己拼命的学知识,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都会看3个小时的技术书,周末也抓紧一切时间自学,我总是暗暗告诉自己学通这本书以后工资能加500,看通那本能加1000。再加上工作中得到师父的指教,我进步神速。

在公司工作了大约9个月左右的时候,公司改组,部门领导更换,新任的领导把整个部门原有的人员都换掉,进行了一次大换血,于是我被换到一个新的部门。换到新部门后,新部门的领导要求换过来的员工先试用3个月,仅发80%的工资,我的工资由5000变成4000了,内心很是不爽和委屈。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来说,第一次体会到了企业的残酷。我带着内心的一股不服,拼命地自学,在工作中努力表现想证明自己,事实上3个月后部门领导看到我出色的表现不仅按照承诺恢复了我5000元的工资,而且在此基础上给我又加了1000元,这样工资一下变成了6000元。

虽然如此,但我并没有接受,而是选择跳槽去了搜狐,人生第一次跳槽,跳到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搜狐,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充分的扩充,而且能够肩挑一些责任,独立负责系统的开发。在搜狐的几年间,先后参与开发了搜狐的CMS系统、搜狐广告投放系统、搜狐奥运系统、“白社会”SNS产品,真正的接触了互联网的开发,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对于互联网开发不是简单的完成功能,要考虑海量用户的访问带来的服务器高并发,并要通过技术手段缩短每个并发响应时间(当时要求所有请求必须在100ms内完成),从而让服务器承担单位时间内的更多并发。这种高并发要求不能像企业级开发那样完全依托数据库的访问,这就必须使用缓存技术。在2007—2009年那个年代,Memcached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通过把动态数据静态化能够大大地支撑不常变化数据的访问,而且Nginx的静态服务器能够负担的并发量远远大于Resin或是Tomcat这样的动态服务器(Nginx的支撑并发大约是Resin的20-40倍),这些知识和手段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在搜狐的几年间,我学到的不仅是技术知识和经验,学到更多的是规范。搜狐作为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规范和每个小组的技术规范都是值得每个中国互联网企业学习的。这些规范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是十分宝贵的,一个好的规范造就了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和做事的习惯,我强烈建议初入职场的同学一定要来像搜狐这样的有很好规范的大企业来工作。搜狐也无愧于互联网“黄埔军校”的名号,培养出无数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巨头人物,优酷的古永锵、爱奇艺的龚宇、千橡的陈一舟、酷六的李善友等都出自搜狐。在搜狐这所黄埔军校中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技术、业务、思维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受益匪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 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

在搜狐工作3年后,我为了爱情离开了搜狐,结束了我和当时女友(现在的老婆)的远距离生活,我辞职去了美国和女友团聚。在美国休养了几个月后,我们一同回到了祖国,我加入了刚刚成立不到1个月的奇艺(现在叫爱奇艺)。记得刚入职奇艺的第一天,上午报到,下午就加入了封闭开发项目组。在封闭开发的2个月的时间内,我架构了奇艺的CMS系统(奇艺的所有网页都是用CMS系统发布的),并独自完成了80%的代码开发。在而后的2年间,我带领CMS团队不断钻研,不断改进,坚持不懈地努力把奇艺CMS系统在用户操控性、系统性能、系统功能多个方面打造成国内数一数二的CMS系统。当然那一个个不眠之夜,甚至通宵达旦地加班,现在回过头看看是值得的。在奇艺的2年,在视频互联网方向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也从一个工程师成功转变成一个Team Leader,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多的要考虑管理和协作,以及整个Team共同目标的达成,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奇艺也凭借其良好的产品体验和优质内容,迅速成长为中国第二大视频网站。

在中国互联网高速成长的时代,视频成了互联网最受关注的方向,在2011年年底,我看到互联网电视的巨大潜力,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奇艺,加入了当时知名度并不高的乐视。也许在别人眼里,当时的奇艺是高帅富,乐视是低端屌丝上不了台面。我加入后,是负责乐视的互联网电视中最重要的应用“乐视TV版”看视频的应用,经过我们这个部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乐视电视在2年间成长了中国第一的互联网电视品牌,互联网电视销售量超100万台。我们部门开发的“乐视TV版”应用除了植入乐视自有品牌电视,还植入其他知名品牌的互联网电视,我们开发的应用总激活量超越500万,成为了国内第一名的互联网电视应用。这些骄人的战绩后面是整个部门的不断努力,在乐视的2年间我没有休息过任何一个周末,而且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左右,用自己的努力见证了互联网电视的兴起,并欣喜地站在浪潮之巅。

看到这里你发现我“又”跳槽了,我在乐视工作了2年后加入了一家创业型的公司,同样也是视频互联网方向,虽然这家公司不大,虽然很多事情都很初级,有很多任务要做,但我乐在其中。就像高晓松先生说的“人不仅要有当下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我在路上,奔向未来的路上。

我想看了我的经历以后,你会发现我除了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前行以外,还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家伙。互联网圈跳槽频繁是普遍现象,关于跳槽、人际关系以及换工作我想说几句,我选工作有三条标准:1.看行业,一定要选朝阳行业,一定要有长途的发展前景,视频互联网就是这样的行业。2.看公司,公司要有一定的企业文化,能够通过良好的管理创造合力,公司的方向一定要有成长空间,最好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企业,我之前的这几家都是。3.看老板,我指的是直属老板,人要正直,最好能够培养下属,当然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看运气啦。

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我也希望每一个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人能够迅速成长,达到自己内心的彼岸。

作者简介
image

苗壮

土生土长北京人,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互联网技术老兵一枚,互联网服务端开发资深专家。10年间一直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先后供职于搜狐、奇艺、乐视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并架构开发多个大型互联网底层服务端系统,现任东方嘉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产品总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