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智能、情绪、社会性、秩序性、安定感等,全由一个神秘的源泉发生,这就是生命法则。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命法则;男人女人的性别差异有着不同的生命法则;社会中的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也存在着不同的生存法则。每一个人的生命法则都有所不同,这才造就了一个人不同于别人的生命体验和成长历程。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能懂得把握自己的生命法则,就能在人际交互中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相助,更好地避免冲突和减少烦忧,从而叩开幸福人生的大门,或者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这是教育问题专家、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晓燕的观点,她新颖独到的观点与理念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生命法则一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王晓燕近年来从人类的生命天性本源出发,研究当今社会的教育困惑、人性矛盾现象以及破解路径。她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各有其性、各有其轨。每一个人有其自身的生长密码和生命法则。法则就是自然规律和特性。如果我们掌握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命法则,就可以有效破解儿童的教育问题。
教育就是洞察
王晓燕说,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总是越管问题越大,原因在于,我们违背了孩子的生命法则。
王晓燕说,生命有自己想要伸展的方向,若能使其充分发挥生存力,生命便自然呈现爱与喜悦的果实。可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是,明明六七岁以前的孩子把什么都当作玩,父母却要让他正襟危坐地看书写字;明明十几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独立思想,教师却偏要以强压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师道尊严……结果,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孩子原本鲜活的潜能之树被淹没了。违反孩子生命法则的教育只会走向愿望的反面。
培养阳光般的生命感觉
什么才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灵魂?王晓燕说,是培养孩子阳光般的生命感觉。因为决定人一生发展的最核心的因素不是别人,而是他自身的主体力量,只有让每一个孩子形成最佳的主体状态,才能使孩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这最佳的主体状态便是孩子阳光般的生命感觉。阳光般的生命感觉是一种人文精神,是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的价值观念。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来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掌握孩子特有的心灵语言,顺着孩子的生命法则去帮助孩子做好直面社会、独立人生的种种准备。
要蹲下来看孩子
王晓燕说,因为只有放下架子去欣赏孩子,才能用心体会孩子的非凡潜能,才能因势利导。她认为,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孩子教育的秘诀就在于三个字:平、随、全。
“平”即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把孩子当作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理解他、尊重他,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使他能够快乐地成长。
“随”即父母要树立“生活随处是教育”的理念,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来展开随时随地的交谈和引导。
“全”即孩子教育是一种全景式的教育。所以,早教要从父母自身的言行做起。
 
◆生命法则二 男人是山女人是水
王晓燕从人类的生命天性本源出发,研究当今社会的人性矛盾现象以及破解路径。个案揭示普遍现象她认为,如果我们掌握了男人女人的性别差异不同的生命法则,就能在人际交互中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相助,从而能轻易地叩开幸福人生的大门。王晓燕列举了她咨询过的案例:一对夫妻前来向她咨询,上小学的女儿原本性情活泼能干,可是近段时间以来却不愿学习,成绩下降并闷闷不乐。在进行各方面的咨询中,王晓燕发现,这位母亲是一位非常阳光而自信的女性,而坐在一边的先生,却是含胸低首,透着扭捏拘谨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这个家庭中的“弱者”。这样的家庭情绪自然影响到了孩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便找到了解决的路径。王晓燕说,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有自身特有的生命价值,夫妻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有情感有责任,没有你低我高的竞争较劲,夫妻恩爱和睦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自然消失的。一番话说得这位男士频频点头,终于直起了腰。
这虽然是个案,却揭示了一个非常典型而普遍的现象。男子要挺立,女人要环绕
王晓燕说,由于男女之间特性倾向的区别,夫妻相互不理解,于是便生出许多的纷争来。
上苍造就了男女不同的生命法则,相互间存在着“有水而灵,因山而秀”的依赖,便也决定了男人女人必得相知相依相惜才能创造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王晓燕说,如果男人能够多体察女人的水样情怀,以理性和刚强直面现实,多给女性以浪漫的爱意和力量的支撑,那么,即便男人并不赚很多的钱做很多的事,也可以永远充当女人心中的大山;如果女人能够多理解男人的山雄气概,以温情和宽容坦诚相对,多给男性以欣赏的抚慰和积极的鼓励,那么,无论女人做什么工作,居何种要位,都可以成为男人心中真正的港湾和风景。
 
◆生命法则三 社会如同一片森林
王晓燕对记者说,儿童法则是成长法则,男女法则是性别群种法则,人类还有一种不同于个体法则的群体法则,即社会人际之间的生态法则。不要拿自己弱势和别人强项比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群体而生存发展。王晓燕认为,如果掌握了人际之间的生态法则,就能在人际交互中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相助,更好地避免冲突和减少烦忧,从而能轻易地叩开幸福人生的大门,或者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优缺点,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是,人们往往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总喜欢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的强项比,总觉得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得到的我也应该得到,于是嫉妒、虚荣、排挤应运而生。
人们如果一味看重与利益相关的外在表现而不关注彼此内在的观念认同及人×××融,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不欢而散的遭遇。生态法则的互惠奥秘社会生态法则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利互惠现象,就像生物界的寄居蟹和海葵,鳄鱼和牙签鸟一样,植物界也有这样某两种或几种植物相互依存的现象。在一些人际交往中,往往看上去你认为他们不可能走在一起的人却恰恰和谐共处,而看上去应该和谐般配的人却又难以融合,往往一个急性子的人会和一个慢性子的结为好友,一个粗枝大叶的大马虎可能会找一个细致周到的人做伴侣,这里面就存在着生命法则的互惠奥秘。根据这样的生态法则,其实要想与人和谐相处,在社会上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不是太难的事,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世界上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
“在广袤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要认识到自身的特性,各得其所,各展其性,各显其长,各取所需,那么整个社会就像原始森林一样,呈现一派繁荣安详的和谐之气。”王晓燕说。
 
◆生命法则四 人人可以诗意地栖息
九型人格探究生命法则
王晓燕说,有许多知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自身或他人的生命法则。比如当前流行的九型人格学,它把人的性格分成九种基本类型。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人本来就是各型各类的,不同类型的人之间具有天生不同的性格言行轨迹,而同一类型的人之间又因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知识能力水平不同而表现出看起来迥然不同的言行举止,这样就构成了非常丰富多元的人性世界。其实,在这样差别各异的茫茫人海中,还是有规律和路径可寻,只要把握各类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言行轨迹,就能在人际交互中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相助,也就能更好地避免冲突和减少烦忧,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适合自己的成功幸福之路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等人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不仅仅局限在读写算方面,而是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种智能。王晓燕认为,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每一种智能特长都有其最为合适的职业方向。还有,每个人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坦率交流、观察对比的方式,细致体察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一些性格、气质和习惯特征,来逐步把握自身独有的生命法则。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有的人好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脾气特别急,而有的人性子特别慢;有的人粗,有的人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和速度节律,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坦然地悦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并且在现实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用某种公众的标准来强求自己去改变。王晓燕说,生命法则追根究底就是一个认识自我、适应自我、创造自我的问题,因为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一个个“我”组成的,“我”便是现实的一切,每个人都是通过改变自我来促进这个世界的发展的。
 
◆王晓燕智谈儿童法则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成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孩子特有的心灵语言,就无法和他们对话,也就无法获得他们的响应和支持。”
“孩子的生命法则,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一百种语言),去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一百种语言,那么,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教育也会因此而出现奇迹。”
“在漫漫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如果让孩子从小形成快乐明亮的人生基调,他们就会健康从容地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并以自身的努力创造积极报效整个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晓燕妙谈男女法则
“在纷争面前,男人天生不善讲理,女人又天生认死理,男人不堪忍受只有掉头逃避,躲进心灵‘洞穴’求得一时清静,这便是那著名的《男人来自于火星,女人来自于木星》一书中所说的‘洞穴男人’现象。”
“男人要学着低下头来细心地体会,女人要学着挺起胸来直接地表达,如果这样,其中的误会纷争便会少去许多,人世间的婚恋悲剧便也减去不少。”
 
◆王晓燕妙谈群体法则
“如果我们来到一片原始森林,便可以发现一种安然的生态景象:各种树木交错林立,各类花草间隔其中,各式藤蔓缠绕其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呈现大自然和谐艺术。社会也像这一片森林。”
“有些人用了一辈子的精力去拼命爬×××,最终却发现,顺着×××爬上去的却不是自己想要上的那堵墙。”
 
◆王晓燕美谈个性法则
“就像千姿百态的动植物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和速度节律,就像柳树有柳树的长法,松树有松树的习性,柳树不可能去学习松树的刚强,松树也难以拥有垂柳的柔美一样,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坦然地悦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并且在现实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安排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