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使用更多的短信

为什么中国人使用更多的短信


[摘要]随着短信热的出现,中国人平均使用的短信量明显高于世界水平,成了世界短信热现象当中的一个特例。针对这种短信热现象,现有的研究基本仅从中国的自身背景出发来研究这种现象本身,缺少与全球情况的比较研究,以至于一旦将中国情况与全球情况作比较研究,现有的结论就归结为经济决定论了。本文则站在全球的视野找出中国手机短信现象真正的内在驱动力。为此,本文利用了社会交换的理论,结合手机短信的现状与中国的族群文化特征得出论点:中国人之所以用更多的短信,是因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短信使用者相对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群来说,使用短信更具有总体报酬性——也即相对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族群,中国人使用短信的收益与成本之差要大于西方族群文化下的人群,而并非是简单的经济决定论。 

[关键词] 人际传播;间接传播;文化;社会交换 

一、我国手机用户及短信服务的现状 

所谓短信服务(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是一种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1992年英国 Vodafone 公司通过个人计算机向移动电话成功发送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从此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6年后即 1998 年,我国开通了手机短信服务。从2000年起,我国的手机短信服务逐渐兴起。短信服务已从最初的SMS到了EMS(加强型手机短信服务)(Enhanced Short Message)与MMS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手机短信服务)阶段。 

截至 2003 年 10 月,信息产业部公布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 2.5 亿户,我国平均每百人拥有手机 19.5 部,在城镇,手机普及率已超过 40 部/百人。 由于信息产业部对手机用户的统计是以手机号码的数量为准的,就存在着对于拥有多个号码的同一用户的重复统计。因而,目前对于信息产业部的这个数据尚存有争议:“瑞士银行认为,中国手机市场1.74亿用户是更准确的数字,这一规模大约是目前中国公布的数字的三分之二。”无论以哪个数据为准,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都已相当可观。这个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为短信的普及化创造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 

而相对于全球状况,“2月9日,诺基亚宣布,2003年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3亿 。而按照我国现有的手机用户,即便按照信息产业部的数据2.5亿部为准,亦不足世界总量的20%。可是我们的短信服务,却在全球呈现出了一种超常的热度。 “2002年全球短信发送总量是3600亿条,其中我国占900亿条”。 到了2003年,中国在全球短信市场更是遥遥领先,“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发送短信的数量达到全球总数的50% ,据专家预计,2003年我国手机短信发送量将超过1200亿条,手机短信增值服务市场的规模也将超过120亿元” 。 

我们以不足世界总量20%的手机用户数量分摊着整个世界短信数量的50%,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手机用户中,平均单个手机的短信服务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数,在全球构成了一个短信消费的核心区域。而“据零点调查公司2003年在全国10个城市、9个小城镇地区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城镇地区18岁—60岁的手机用户中近40%的用户收发过短信息。” 这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人对于手机短信的偏好。 

二、中国手机短信热现象的分析综述 

关于中国人的短信偏好现象不少学者与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观察。各种各样的文章也散见于各个报刊杂志或网站。笔者在总结梳理了现有的各种分析后发现,目前对于手机短信现象较主要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原因、技术原因、与传播原因三个层面上,其中经济原因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一)主要现有观点 

1、资费原因 

从资费角度来说,目前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对于通话费用,短信更便宜。目前我国的手机费用至今还没有明确地单向收费。现阶段手机通话资费一般为0.6元或0.4元/分钟(撇开各种形式的手机包月且不论),而短信只要0.1元或0.06元/条,而且没有长途费用。此外各大手机通信公司因为竞争,还往往实行优惠政策,单条短信的价格有时可以低至在五分钱以内。 

(2)、相对于网络费用,短信更便宜。中国的网络费用,在全球来看,目前还是承担着很高的费用。而短信相对于网络来说,它有经济上的优势。 

(3)、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中国的短信资费更便宜。中国的短信资费即便放到全球来看,也是一个较低的价格。尤其象铃声下载等服务,中国甚至目前不少的网站还是免费下载的。而“伦敦Arc集团的研究指出,……(全球)平均的铃声价格为60美分。价格随地区的差异也很大,韩国SKTelecom的价格只有20美分,英国沃达丰的价格则高达2.75美元。” 

2、技术原因。 

从技术特征来说,以手机作为交流平台的短信比起网络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便的因素。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 从这个调查结果可知,短信的主要用途就是聊天,就是承担双方的沟通职责。虽然聊天也可在网上的聊天室或者QQ当中实现,但上网毕竟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与技术基础的。第十三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有:不懂电脑/网络,37.7%的非网民选择;没有上网设备,21.3%的非网民选择;觉得上网没用/不需要,14.8%的非网民选择;没时间上网,14.3%的非网民选择。此外,年龄太大/太小、上网费用贵、不感兴趣、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或不好影响亦是妨碍非网民上网的原因,分别有6.8%、5.6%、4.5%、1.7%的非网民选择(如图1所示) 。而从第十四次的调查情况来看,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没有根本的变化。从非网民的状况看,其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值为38.4%,其次是“没有上网设备”,比例值为20.1%,再次是“没有时间上网”,比例值为14.3%,第四个主要原因是“觉得上网没用”,比例值为14.2%。 可见,不懂电脑/网络与没有上网设备我国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而到了最近的第十五次CNNIC的调查,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不懂电脑/网络的比例上升到了40.1%,没有上网设备则上升为23.1%。 再一次证实了是否拥有技术支持依然是能否成为网民的关键条件。

图1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第十三次CNNIC调查结果)



由此可见,对于上网聊天依旧是存在着物质与技术的障碍的。其实,对于短信用户的其他需求也都是可以在网上实现的,但正是因为网络的物质与技术障碍使得更多的人选择了短信。因为利用手机短信比起网络,无论是设备(手机)的获得还是接收发送技术都要简单得多。 

但操作简单并不意味着功用简单,手机短信同时又具备网络E-MAIL 的诸多特性。它具有可保存,可反复阅读还可多次传送甚至群发的功能。同时,手机短信还可以在对方不开机的情况下发送。只要对方一开机,先前发送的信息并不会丢失。既无像使用网络一般的物质与技术障碍,又可得到类似网络E-MAIL的便利特性,这样的技术优势,保障了用户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项便利服务的使用技术。 

3、传播原因 

从传播角度来说,短信传播的优势罗列起来也非常多。但大致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互动性好。因为短信原本就是在移动电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相对于单纯的信件,手机短信的互动可以更方便,更及时,更倾向于电话的特性。 

2、 窄播特性。从使用短信服务的用途来看,大部分人用短信主要是用于交流与沟通。而手机短信在这方面充当了人际传播的一种有效手段。 

3、 相对的守门人功效。手机短信在同时具备网络的互动与窄播的特征之上,还多了传统媒体的守门人功效。许多财经与新闻等短信的发送中心,已具备了相对专业的工作人员,也即有了守门人。而这恰恰是作为网络传播相对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尽管短信本身的守门人功效并不是很强。但网络在这方面的欠缺为那些通过中转站的短信服务制造了潜在的空间,使得短信服务从网络的信息服务中再次分得一杯羹。除了这三个主要的原因,在传播方面往往被看重的还有保密性的问题。相对于直接通话,以文字形式的短信更不容易泄密。另外,时常提到的便是手机短信的较含蓄,适合表达一些比较难以直接表达的问候等。尤其是节假日的短信问候现在渐渐成了一种特殊景象。 

(二)、比较研究后的问题 

现有的原因分析,基本都只停留在我国自身的现象之上,并没有将我国作为一个全球的特例来作比较研究。因而纵观既有的分析结果后发现,除了资费层面的原因,在我国尚有特殊之处外(多数国家单向收费,多数国家网费没我们高,见前述),技术原因与传播层面的原因,在全球都是一样的情况。那么若是按照现有的分析,结合中国短信在全球的特殊现象是否就可以认为,手机短信在中国的特殊现象就是资费原因造成的呢? 

尽管有不少的研究确实认为我国手机用户使用短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原因。但这种观点确立的基础,都是没有将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作全面比较后得出的,而是仅凭一个绝对的资费标准。诚然,许多的证据都证明了资费问题与短信使用的关联性,本文也不否认资费标准的推动力。尤其是在近期尚未有其他成熟的通讯沟通形态出现前,资费必然是一个直接的外在推动力,毕竟有不少人对于资费是敏感的。 

但是在看到中国的短信资费较低的绝对值时,还应看到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也是较低的。即便是在现行较低的资费水准下,短信或者整个通信费用还是占到了我国人均月收入中较高的一个比例。“据统计,通信消费支出在中国普通城市居民的收入支出里已经占到4%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3%左右,而且我国的消费者还在不断地增加这部分投入,预计到2005年可能会上升到5%。……如果把资费做国际间的横向比较,我国的绝对资费水平是很低的,但是相对于购买力,相对于资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来讲,则是比较高的。 ”当然,这个资费的平均水平是包括了短信费用在内的一切通讯的资费。但不管这个资费的构成结构如何,通讯的总体费用始终是生活总支出的一部分。从全球的平均水平来说,中国人的任何单次通讯费用占生活总支出的比重都较大。那么若是从全球的平均水平来说,我们的总体通讯资费并不低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生活,中国人应该是从总体上减少相应的通讯费用的支出才是合理,这当然也包括短信在内。而不应该扩大通讯费用,包括短信费用。而现实的情况是,自从有了短信,中国人将一些原本从其他渠道可免费获得的信息也订为收费的收机短信的形式,天气预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本,天气预报,一般的人都可以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甚至一些公共场合获得,但是有了手机短信后,很多人还是愿意花钱订阅。这也说明了,在手机短信上,中国人更乐意花钱。 

因此,将所有的原因最终归结到资费原因,归结到经济层面,从近期来看,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仅仅持一种经济决定论,不但不能自圆其说,还会将手机短信业导入一种以经济力量抗衡一切的危险境地。毕竟,短信的资费空间总有一个到底的限度。那么当资费空间抵达极限时,短信业的发展是否也跟着到了一处临近死亡的绝境了呢? 

其实,短信业的发展还有更其更深层的力量在驱动着。 

三、深层原因剖析 

(一)、间接传播与儒学文化 

按照罗洛夫关于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是处于一个关系之中的甲乙双方借以相互提供资源或协商交换资源的符号传递过程。” 

依照现有的统计结果,从前述我们知道,手机短信目前最主要的用途是聊天,占到了一半以上。也即处于一个关系之中的甲乙两方借助手机这个中介,相互提供或协商交换资源的符号传递过程。只是提供或协商交换的资源,是一种信息资源。而传递的符号,已从最初的文字到了今天的图文声并重。因此按照罗洛夫关于人际传播的定义,手机短信在目前主要还是停留在人际传播的层面。也即处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两方互相提供或协商交换信息的符号传递过程。

在人际传播中,传播中的甲乙双方处于一种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关系传播状态,这时,就会涉及到一个“礼貌”问题。“在信息交换与披露过程中一个几乎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礼貌。……按照佩内洛普·布朗和斯蒂芬·莱文森的学说,礼貌普遍存在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欣赏与保护,即学者们所谓的“面子”问题。” 虽然不同的文化对礼貌要求的程度及表示礼貌的方式不同,但礼貌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说得彻底一些,就是礼貌的存在要求个体关注外在的与他人的关系或与社会的关系,以期从这种关注当中使自身得到外在关系的包容与欣赏。 

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儒学一直是基本的社会和政治价值体系的核心。中国人一直强调仁义礼智,一直以礼义之邦著称,也一直比较含蓄。这样,在传播取向上,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体系下的个人就会更注重社会关系,更注重所谓的“礼貌”问题,而那些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体系下的个人就更注重个体主义。因而“在儒学的强烈影响下,东亚国家形成了与北美那种个体主义模式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

表1 北美与东亚人际关系模式取向比较
东亚取向 北美取向 
1、特殊性 依据具体关系和环境采取特殊原则和互动模式 普遍性 对不同的关系和环境采取一般事客观的原则 
2、长期的、不对等的相互作用 短期的、对等的相互作用或协约式相互作用 
3、内群体成员与外群体成员之间界线分明 内群体成员与外群体成员之间差异不大 
4、非正式中介人 
已知身份中介人
经常用于多种关系 协约式中介人
职业中介人
只用于具体目的 
5、私人关系往往与公共关系相互交织 私人关系与公共关系往往相互分离


从上表中我们可知,受儒学影响的东亚国家,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在这样的文化模式下,比起西方的群族,就会更多地也更乐意地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正因为这样的文化模式,使得间接传播在中国有十分强大的市场,也使得通过手机进行人际沟通的间接交流的方式能够被广泛采纳——因为这符合中国文化的儒学传统。 

同时,“由于强调间接传播,所以受者捕捉那些非表层意义、模糊意义的敏感度就成为十分关键的因素。”正因此,中国在传播模式上一直是以受者为中心的,强调受者对信息须具备的解读力也评定受者对信息的感知。“读解的无限性是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则之一。传播过程的重心在受者及听的一方而不在传者或说的一方。”长期以来对解读无限性的关注,对受者的关注,在传播活动中使得中国的受者解读模糊信息的能力要比其他族群强。而事实上,在中国也确实一直有所谓的“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心照不宣”“心领神会”等词汇,也说明了并且强调了中国人解读间接传播信息的一种特殊能力。也就是按照曹世潮先生的说法,中国民族是一种情感性的民族,情感性的民族具备一种对间接传播形式独特的解读才能。 

而手机短信,相对于电话沟通或网络聊天甚至直接见面,它的信息更间接,更不确定,更加模糊,也更有多义性。因为它传输的符号更加单一(电话聊天时,声音表情也是一种辅助符号,网络聊天时,网络环境与行为特征也给对方传递辅助信息,而见面就溶合了所有可能的辅助信息),更加没有再现性,也就更加抽象。那么按照模态理论来说的话就是“再现之表达越是在各个方面被降低,模态就越抽象,真值就越抽象。说得直接一些也就是信息的不确定性更高,模糊程度更高。这对于凡事追求确定追求明确的契约关系的北美文化圈的人来说,信息的不确定性过高,就会存在着一定的解读障碍。这就好比通常西洋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的差别所在。西洋的油画,一座房子从结构到透视,都追求尽量合理,能真实地再现现实环境,而水墨画总是朦朦胧胧的,似有似无的,且还不讲求透视关系,它与真实世界的再现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这样的表述对于北美文化圈的人说来,解读就存在着障碍了,往往就不能领略其意境。但由于中国受者普遍地对于间接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强,这种不确定性不但不成为一种障碍,反而正好是中国人含蓄特质的优选传播方式。有时则恰恰是这种间接传播的方式,使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这种在整个族群中广泛存在的力量与观念就构成了一种文化。 “文化是一种能力,文化是观念和方式,一种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是一种很伟大的能力”。也是一种终极的能力。只要某个族群具备某种特殊的不可复制的文化,他的这种文化在某种合适的环境下就会变成一种不可复制的能力。以儒学传统为文化中心的中国人在解读间接信息方面就拥成了一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能力。 

也就是对中国的手机短信业来说,是中国的传统儒学文化培养了中国人对于间接传播方式的偏爱以及对于间接传播信息的解读力,而这种能力,对于手机短信业来说,几乎可以算是一种天才的能力,因而,中国的手机短信业在全球成为一种特别发达的行业是必然的,因为除了我们,没有谁的文化比我们更适合手机短信业了。 

(二)、社会交换的合理性 

既有间接传播的需求,又能使间接传播顺利传通,这说明了中国人对于间接传播这种形态的适应与热爱,这是手机短信得以在用户当中广为接纳的内在原因,而不仅仅是资费问题。按照布劳的理论,社会交往过程中,甲与乙之所以交往,是因为甲从乙的交往中获得的报酬足够支付他为了这些交往而付出的成本,也即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甲才能与乙持续地交往。当然,这里的收益与成本未必就是经济层面的收益与成本。收益与成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它表现出来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金钱的,时间的,也有精神的。 

从手机短信的使用来看,它的成本最主要的无外乎两个方面:1、直接的资费;2、为解读短信而破费的体力与脑力能量;从收益来说主要则是解读后所获得的满足。一直被强调的低资费,让我们的成本首先低于了其他国家,其二由于儒学文化传统培养了我们对于间接信息的强解读能力,因此从解读短信形态的符号所破费的体力与脑力能量来说,我们比别的族群所破费的能量要小得多;因而从成本的总体来说,我们的成本更小一些。而从收益来说,同样由于较强的间接传播的解读能力,使得我们对短信形态的符号还原为对已有用的信息量更大一些,精确程度更高一些。另一方面,这样从符号的交换与使用中所获得的信息收益就比别的不适应间接传播的族群从短信符号的交换中所得的收益要大得多;另外,由于“礼貌”问题的存在,与中国人来说,对于短信的这种传播交流形态本身,在使用中就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满足感;这样从总本的收益来说,我们的收益要更大一些。因此,从交换的过程来看,中国人付出了较小的成本而获得了较大的收益。由于收益大于成本,使得用户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会选择并使用短信。另外按照布劳的理论,社会交换之所以持续绵延地发生着,是因为以往的或其他人的经验,让别人预知行动将有报酬。那么在东方的文化圈中许多人的用短信的行为,使原先不用短信者预知了短信的将有的报酬,而加入到短信使用者队伍中去,表现在人数上就呈扩大的趋势,而这与传播学当中的从众效应正好又是暗合的。 

这就从受众层面解释了为何使用短信的原因。资费自然是成本的一部分,但却不起决定作用。对于以符号形态展现的信息产品它不同于实物产品,单纯的资费就是它的使用成本。对于这类产品,除了资费还有解读力成本。如果解读力成本很高,已大于最后的收益,那么即便是零资费,也很难让用户对此持肯定态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地区即便是免费短信,也少有人使用的原因。相反,由于我们的解读力成本大大低于其他族群,即便我们的相对于总体生活支出的资费成本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但从总体成本来说,它还是低于了其他发达国家。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的通讯费用占生活的比例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们在这方面的支出还是呈上升态势的原因。当然,收益方面的高报酬更再次让使用者肯定了这种交换过程。 

因而,关键的推动力并不只是资费问题,关键的是收益与成本之差的数额。当然,资费作为成本之一,它的改变,自然要引起总体成本的改变。但只要收益最终大于成本,使用者还是会作肯定选择的。因而,对于短信的服务商来说,并不只是价格是唯一敏感的要素。短信的形态与使用者的心理契合才是更紧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当使用者感觉使用短信较有报酬时才会不断地使用的。也因此,中国的短信服务商只有更深入地研究适合中国人特质的短信,才能在竞争中永远地胜出。(中国传媒报告)

本文转自分瓜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aiqing/819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aiqi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