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即 OSI 第 3 层,它为所标识的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网络交换一个个数据的片段提供服务。为了实现这种端到端传输,第 3 层使用了四个基本过程:

  1. 编址
  2. 封装
  3. 路由
  4. 解封
编址
 
首先,网络层必须为这些终端设备的编址提供一种机制。如果要将每段数据发往一台终端设备,则该设备必须具有唯一的地址。在 IPv4 网络中,向某台设备添加了此类地址后,该设备就被称为主机。
 
封装
 
然后,网络层必须提供封装。不仅是设备必须以地址标识,每个片段,即网络层 PDU 也必须包含这些地址。在封装过程中,第 3 层接收第 4 层 PDU 并添加第 3 层报头(即标签),从而创建第 3 层 PDU。在涉及网络层时,我们称这种 PDU 为数据包。创建数据包时,报头中除了其它信息外,还必须包含接收数据包的目的主机的地址。此地址称为目的地址。第 3 层报头也包含发送主机的地址。此地址称为源地址。
 
网络层完成其封装过程后,会将数据包向下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准备通过介质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