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 命令是在某个地址下断点, 可以 bp 0x7783FEB 也可以 bp MyApp!SomeFunction 。 对于后者,WinDBG 会自动找到MyApp!SomeFunction 对应的地址并设置断点。但是使用bp的问题在于:1)当代码修改之后,函数地址改变,该断点仍然保持在相同位置,不一定继续有效; 2)WinDBG 不会把bp断点保存工作空间中 。 所以,我比较喜欢用bu 命令。
bu 命令是针对某个符号下断点。 比如 bu MyApp!SomeFunction 。 在代码被修改之后, 该断点可以随着函数地址改变而自动更新到最新位置。 而且bu 断点会保存在WinDbg工作空间中, 下次启动 Windbg 的时候该断点会自动设置上去。
另外,在模块没有被加载的时候,bp 断点会失败(因为函数地址不存在),而bu 断点则可以成功。 新版的WinDBG中 bp失败后会自动被转成bu 。
bm 命令也是针对符号下断点。 但是它支持匹配表达式。 很多时候你下好几个断点。 比如,把MyClass 所有的成员函数都下断点: bu MyApp!MyClass::* , 或者把所有以CreateWindow开头的函数都下断点: bu user32!CreateWindow* 。
以上三个命令是对代码下断点, 我们还可以对数据下断点。
ba 命令就是针对数据下断点的命令, 该断点在指定内存被访问时触发。 命令格式为
ba Access Size [地址]
Access 是访问的方式, 比如 e (执行), r (读/写), w (写)
Size 是监控访问的位置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值为 1、2或4,还可以是 8(64位机)。
比如要对内存0x0483DFE进行写操作的时候下断点,可以用命令 ba w4 0x0483DFE
这里顺便提以下其他断点命令:
bl 列出所有断点
bc 清除断点
bd 禁用断点
be 启动被bd 命令经用的断点
>> 原创文章的版权属于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信息(http://blog.csdn.net/WinGeek/),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