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大学承办,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协办的2017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17)于10月26~28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胜利举办。本次大会主题是“人工智能改变世界(AI Changes the World)”,大会共邀请到近400位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到会演讲,会议包括14个特邀报告、2场大会论坛、37场前沿技术论坛及30余场特色活动。大会今年是第14届,有来自近700家企事业单位的6000多名专业人士参会参展。其中备受大家关注的一年一度CCF王选奖、海外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奖、青年科学家奖也在大会期间隆重揭晓。雷锋网作为CNCC 2017独家战略合作媒体,到大会现场做了全程跟踪报道。
CCF王选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简称CCF王选奖)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设立,奖励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有显著学术成就、对社会有重要贡献的个人。本奖项旨在推动中国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IT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界学术共同体评价体系的建立。本奖项代表了国内同行的专业评价和认可,并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批准。
2017年CCF王选奖获得者分别是鲍虎军教授和周志华教授。
鲍虎军教授
鲍虎军,浙江大学教授。他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CG)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的基础算法研究,其研究方向涉及到图形学的多个分支,包括光照明模型、真实感图形绘制算法、实时图形绘制技术、计算机动画算法、多分辨率模型(Multiresolution Model)几何压缩 (Geometry Compression) 等。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的研究,开辟了微分域几何物理计算新领域,突破了虚实混合环境的沉浸式交互视觉模拟和融合呈现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制了混合现实支撑软件平台,开发的系列新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周志华教授
周志华,南京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在基于不充分信息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并研制出实用机器学习技术与系统,应用成效显著,推动了机器学习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提升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份,周志华教授成功当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 IJCAI 2021程序委员会主席,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华人当选该职位;9月份,周志华教授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都充分说明了周志华教授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
CCF海外杰出贡献奖
“CCF海外杰出贡献奖”于2005设立,旨在奖励通过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为推动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海外(含港澳台)计算机专业人士。至今已有12位海外人士获此殊荣。
2017 CCF海外杰出贡献奖分别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讲席教授丛京生和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曹建农。
丛京生教授(右)
丛京生教授目前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计算机系校长讲席教授、兼任该校电子工程系教授,ACM Fellow, IEEE Fellow,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9年至今,任UCLA协理副教务长,主管国际合作,并任北京大学-UCLA理工联合研究所共同主任。丛京生教授还被北京大学聘为千人计划客座教授,担任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主任。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高能效计算与应用、大数据应用的可定制计算,以及高度可扩展算法。丛京生教授在该领域已经领导了50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超过400篇论文,包括10篇最佳论文奖和3篇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他的研究工作为FPGA综合技术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以互联为中心的设计算法和方法学”在1990年代克服深亚微米时序闭合挑战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使摩尔定律能够继续扩展;在2009年,丛京生教授领导的团队获得了极具竞争的美国国家基金会“挑战未来”的重大奖项。这个奖项导致了领域特定计算中心(CDSC)的成立, 并直接对计算机工业带来影响。
此次丛教授荣获CCF海外杰出贡献奖的主要原因除了在学术上取得不凡成就外,还有就是他对在国内计算机科研和教育做出长期且杰出的贡献。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为基地,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和具体的,并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的不懈努力深深地影响了北大的科研和教育,并对国内的计算机科研和教育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
丛京生教授多年来积极参加和支持CCF的工作。他在2010年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发表了《UCLA领域专用计算中心简介》的文章。他也是2010年CCF在长沙举办的“未来计算大会”的特教嘉宾和演讲者。2016年,他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年会(ACA 2016) 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曹建农教授贡献简介
曹建农教授(右)
曹建农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和香港理工大学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主任,于2011-2017年担任计算学系系主任。
曹建农教授先后从事分布式计算、无线传感网络、移动与普适计算、大数据分析与计算等多个前沿方向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学术贡献是移动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分布式算法的开创性研究,包括移动代理、分布式协调技术、合作缓存、异步系统中一致性检测, 以及无线传感网络中工程计算分布式实现等,主持和参与开发超过90个科研项目,取得一批创新研究成果,是国际计算机领域著名学者,IEEE Fellow。
曹建农教授多年以来热心参与国内计算机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为学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计算机科研和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国内多所大学客座/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0-2013年获聘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讲座教授; 2017年获聘福建省“闽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他和国内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参与组织国际会议与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培养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曹建农教授还担任国内计算机及相关领域著名期刊的编委工作,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电子学报、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和CCF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
曹建农教授2002年加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现为CCF高级会员、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和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2004-2007年担任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此外曹建农教授还积极参与CCF活动, 受邀在许多CCF学术会议和活动中做主题演讲报告、组织香港年轻计算机系教授参与CCF活动、参与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论坛等,对CCF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该奖项于2010年设立,“CCF青年科学家奖”授予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和重要贡献、年龄不超过40岁的青年学者。从2106年起由CCF和IEEE Computer Society (CS) 共同评选和颁发,奖项名称定为“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2017年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一共有三位,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廖小飞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杨超博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鑫博士。雷锋网分别对三位获奖者做简要介绍。
左三廖小飞教授、右三杨超博士、右二刘鑫博士
廖小飞教授主要从事计算系统虚拟化、对等计算、集群计算、流媒体服务等领域的研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所副所长,“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也是实验室对等计算方向的负责人。此次获奖原因是为表彰他在分布式系统和云计算所做出的开创和前沿性的贡献。
杨超博士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去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2016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中科院软件所杨超率领的研究团队,凭借“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研究成果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
刘鑫博士在“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上做出了开创性和前沿性的贡献。她也是第二届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奖的得主,当时她研发基于国产众核HPC的地球系统模式软件并实现了高效运行。
此外在颁奖晚宴中,也隆重揭晓了2018年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18)的举办地。CNCC 2018将于2018年10月25-27日在杭州举办,欢迎大家届时来参会。
历届还有哪些人获奖?
CCF王选奖历届获奖者:2010年获奖人为北京大学教授高文、东北大学教授刘积仁;2011年获奖人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孙凝辉、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廖湘科;2012年获奖人为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2013年获奖人为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百度公司CEO李彦宏;2014年获奖人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小米公司CEO雷军;2015年获奖人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建中,汉王科技公司董事长刘迎建;2016年获奖人为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中国王码集团董事长王永民。
CCF海外杰出贡献奖历届获奖者:2005年获奖人为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黄恺,2006年获奖人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邱锡生;2007年获奖人为澳门大学校长赵伟;2008年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2009年获奖人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倪明选;2010年获奖人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张晓东;2011年为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吴杰;2012年获奖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华云生;2013年获奖人为美国特拉华大学终身教授高光荣;2014年获奖者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张可昭;2015年获奖者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荣休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刘炯朗;2016年获奖人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铭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