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理解以下概念:

子网:IP地址均分为网络位和主机位两段,假设一个网络中的主机为450台,那么分配一个C类地址不够用,分配一个B类地址又显得太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子网化的概念,子网的定义就是把主机地址中的一部分主机位借用为网络位。如在一个B类地址172.16/16,可以借用7位做为网络地址,一个形如172.16.2/23的地址段就可以满足该网络的需求。其中172.16/16称为主网,172.16.2/23称为子网。

 

超网:子网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IP地址空间紧张的压力,但是由于在IP地址分配初期的考虑不周全,导致A类、B类地址在初其大量分配,资源相当紧张,而一些中型网络又需要超过一个C的地址,这进只能分配几个连续的C类地址块。为了减小Internet路由表的数量,就提出了超网的概念,超网和子网的定义刚好相反,就是借用一部网络位作为主机位。从而达到减小Internet路由表的目的。如192.168.0/24-192.168.3/24四个C类地址段,就是可超网化为192.168.0/22这样一个超网。

 

CIDR(无类型域间路由):随着子网和超网概念的深入,IANA在分配IP地址过程中类别的概念越来越淡化,一般情况下就直接以地址块的形式分配地址段,配合路由设备的支持,就出现了无类型域间路由的概念。它是一种工业标准,与IP地址一起使用的,用来显示子网位数。例如,172.16.10.1/24就表示32位子网掩码中有24个1。

 

简单的说凡是借了位就用到了CIDR,

借少了位叫超网,比如:192.168.1.0/22

借多了位叫VLSM,比如:192.168.1.0/28

 

回头来看例子:一个网络中的主机为450台如何使用合适的子网掩码呢?

求解:计算出主机位取多少位合适(设主机位位数为n)

2的n次方-2大于或等于450  得出n取9  

2的9次方是512,当然大于450,这里为什么还要减2呢?因为,还要去掉一个网络网络地址(头)和一个广播地址(尾)

(当然,有些东西要死记,比如2的一次方直到2的10次方是多少)

那子网掩码即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 换成十进制是 255.255.254.0

这样说不难看懂吧?让我们多做些题加深印象!

 

下面就开始说说VLSM题的类型:

第一类题的类型

基本:

A.已知网络地址,求主机地址。

B.已知主机地址,求网络地址。

衍生:

C.已知主机地址,求主机地址

D.已知网络地址,求广播地址。

 

记住了VLSM的类型题,挺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