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代码”,你精通了吗?
 
 
周末休息在家,有点无聊。
 
突然发现自己很久没看过电视了,于是乎打开电视看看。
 
也许是工作时的浮躁心理作祟,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台,看到几乎都是“x中盖”,“正气x”之类的广而告之,唉。有点无奈~现在无论做什么都要先付出点代价,要看节目?可以,先得拿出点时间去欣赏js们的真情告白。
 
无意中翻到一个频道,节目的内容是分析一些日程生活中经常使用错的词语,呵呵 ,有点意思,看看如何。
 
一路看下来~唏嘘不已!
 
汗流夹背?
NO
“汗流浃背”也
 
脉膊?
NO
“脉搏”也
 
堂煌?
NO
“堂皇”也
 
不知所踪?
NO
“不知所终”也
 
.......
 
我本以为自己汉语修为还不错,可以通过这个节目积聚一些成就感......结果看完后才发现自己和“文盲”没什么两样......
 
其实以上只是一些常用错别字而已,还有词语和成语、主谓宾块状的、褒贬用语等的正常和合理使用未有深入分析,老实说,这个节目涉及到的“汉语代码”只是皮毛而已。
 
我们常常羡慕某些“代码”很美,很精妙。如:代码之美、数学之美、程式之美、外语之美,可不知其实我们的母语也很美,含蓄而悠扬、铿锵而磅礴,一语关七、有的放矢。
也许是我们认为太简单,母语嘛,每天都接触,况且现在企业招聘也从不会介意你写字是否漂亮、会不会诗词歌赋、写文章有无病句等等,还不如多花时间学编程,学命令,学外语。哦,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众人面前展示一下,实在太自豪了。
 
很多中国人,代码写得出神入化,尊称xx老师、xx大师,他们会花多少时间去学习和理解“汉语代码”?
 
 
现在资讯发达了,报章、杂志、书籍、电视、甚至搜索引擎都可以帮我们做很多很多的事,只可惜如果第一手(参考资料,普指报章、杂志、书籍、电视、甚至搜索引擎)错了,后面便会一错再错,久而久之,错误变成了标准。
 
听说国内有牛人正在开发以汉语为基础代码的编程语言,如果真能实现,到那时,“汉语代码”真的就成了汉语代码。(纯粹个人YY...)
 
其实我们的汉语知识在高中基本学完,是什么导致我们年轻一代汉语基础底子差,也许是教育,也许是媒体,更可能是社会的指向,就业的选择~无奈。
 
 
以上全属个人牢骚,阅读时建议先看文章最后一句(即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