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摘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 , 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 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 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 都选择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 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人到 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 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道德,不是没 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要小心身上的毛病,不要到了三十 多岁改不过来,在连线采访中,要心无旁骛,不要管这节目 到底要什么,不要去管什么气氛啦交流感啦、不要冷落任何 一个嘉宾啦这回事。“你就记住一点,”他说,“新闻本身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接近新闻的核心,那你这期节 目就让他一个人说话,其他两个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也无所谓。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 相”。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比 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 要蔑视。  
 
‘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 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
 
她的目光一下一下打在我的身 上,让我感到疼痛的亲切。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 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 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 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去要求别人 宽容。   
 
“安全套对国人来说意味着性而不是安全。”公开同性 恋身份的北京电影学院老师崔子恩说。  

我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

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 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性应该是有美感的。过于放纵与挥霍的性多少让 人觉得有些猥亵。完全脱离了爱,岂不是又退化成了动物?

当饥渴都解决不了,又何谈 精神上的诗意?归根结底,没有一个宽容的制度可以海纳五光十色的生存状态。让人自由地爱吧,愈自由愈纯洁。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 山烟雨浙江潮。
 
自卑的一个极端就是自 负,对吧?中国也是这样,中国是一个自卑情结很重的国家。 所以自卑的极端是自负。
 
一个得不到爰、得不到教育的人,对这个社会不可能有 责任感。
 
“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人们往往除了服从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他说。“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几个象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
 
“你还相信法律吗?” “不。”他说,”我信仰法律。”
 
一九四六年,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说:“你们要争独立, 不要争自由。” “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朿缚而言 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 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谈恋爱这事,跟别人 没关系,只看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期望。 

企业解决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如果过多依赖政府,这个企业就没有出息,走不远。

只有通过争论才能达成共识,争论是争真理, 有理走天下。
 
问一个哈佛的老教授,社会上这么多问题,改起来有 很多惰性,怎么改?他说,让问题浮出水面,让它“不得不” 改变。
 
这是社会常态,有满意就有不满意,有 了不满意才能更好地督促代表履职。
 
我们不对自己的事情关心,谁来关心呢?
 
你说得太天真,你能做的只有相信, 却不能证明它的存在。

要疑问,不要质问。

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说,“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电视节目习惯把一 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 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新闻记者有责任去记录持任何一种观点的人,评 判是观看者自己的事。
 
你别让观众看出你的喜好来,生活里你 怎么样是你的事,上了节目你就不能有这个。
 
这个社会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进步就有多 大,一个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是需要传媒监督的。
 
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神话它。
 
我们也许没有机会采访被指证方,但是 有没有对自己获知的一方信息存疑?能不能站在对方立场 上向报料人发问?有没有穷尽各种技术要素,体现出尽可能 去寻找对对方有利证据的倾向?‘做不到’,只是一个技术 问题。‘不必做’,却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思维模式。

人性的好恶不可避免,去做免费手术的老人都贫穷,坐我对面,穿着带破洞的旧解放鞋,吃饭只能一勺一勺抖抖索 索喂在嘴里,青布衣襟上掉着米粒。面对这样的人不可能没 有同情.面对造成这个结果的人,也不可能没有愤怒。     

什么是真相? “真相是无底洞的那个底。” 

什么是探寻? 保持对 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 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 见的附庸。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 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追求真相的人,不要被任何东西胁迫,包括民意。我们要站在二〇一二、二〇二二,甚至更远的地 方来看我们自己。

做调査记者最容易戴上“正义”、“良 知”、“为民请命”的帽子,这里面有虚荣心,也有真诚,但 确是记者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现在如果要把帽子 摘下,有风雨时也许无可蔽头。

如果你采取了某个立场,将不可避免作出什么选择,另一些人的选择会是什么,按照经验将会产生 什么后果?” 

采访不用来评判,只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 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
 
歌德让他的弟子去参加一个贵族的聚会。年轻的弟子说“我不愿意去,我不喜 欢他们”,歌德批评他:“你要成为一个写作者,就要跟各种 各样的人保持接触,这样才可以去研究和了解他们的一切特 点,而且不要向他们寻求同情与共鸣,这样才可以和任何人 打交道......你必须投人广大的世界里,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 喜欢它。
 
Ann说;“Doingtherightthingisthebestdefence.” ——准确是最好的防御
 
《金刚经》里,有一句“念起即觉,觉即不随”,人是不能清空 自己的情绪判断的,但要有个戒备,念头起来要能觉察,觉 察之后你就不会跟随它。  
 
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只 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 认识而已。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 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知道我们要做这期节目后,有人在我博客留言:“我们 要维护一条道德的底线。那条底线,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 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暴力、滥交、背叛、 屠戮!”

无论如何,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死在路上的甲虫, 它是像你一样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生命,像你一样喜欢太阳,像你一样懂得害怕和痛苦,现在,它却成了腐烂的肌体,就 像你今后也会如此。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霍尔姆斯说:“法律不是一个道 德或是伦理问题。它的作用是制定规则,规则的意义不在于 告诉社会成员如何生活,而是告诉他们,在规则遭到破坏时, 他们可以预期到会得到什么。” 
 
提到心理医生说有的人为什么要拼命吃东 西,因为要抑制自己表达不出来的欲望。
 
一 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
 
其实我也很善良很有爱心,这件事只是欠考虑。

我不需要大家的同情,只求你们的一份理解,有谁能理解一个离 异女人内心的抑郁和对生活的烦闷?正是这份压抑和烦闷, 使我对生活丧失信心,致使发泄到无辜小动物的身上,成为 不光彩的角色......我是多么可悲、可恨。

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在真相面前放 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意倾尽所有,但是, 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攻击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在发泄,发泄当时愤怒的感情。”
 
 “踩猫拍猫的人不见你谴责,倒让正义的人道起歉来了,这是什么逻辑?”
 
“媒体 不能介入,只能在对方有需求时提供平台。”这个界限细如 一线,但决不能迈过。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 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 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
 
斯宾诺莎还说过一句:“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 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 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 
 
界定“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 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虐猫那期节目播出后,我收到王的短信。 看到她名字,我沉了一下气,才打开。 她开头写“老妹”,说:“节目我看了,非常感谢你们尊重我的感受,看了节目我有一种轻松感,心里也没有太大的 压力,请你放心。”她要的并不是同情,节目也没给她同情。采访对象对一 个记者的要求,不是你去同情和粉饰,她只期望得到公正,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有人说,那么她内心的暴力和仇恨怎么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有自己的郁积和化解,我不太清楚怎么办,也不敢贸然说。

 
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 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 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耍猴人的江湖》,他陆续跟拍了八年。跟农民一起扒

火车出行,带着馒头和十公斤自来水,众人躲在下雨的敞篷 车厢里,头顶塑料布站着。猴子套着绳索,钻进人堆里避雨, 都瑟缩着。
有张照片是耍猴人鞭打猴子,鞭子抽得山响,一个路人 上前指责猴戏艺人虐待动物,要驱逐他们。下一张是猴子像 被打急的样子,捡起一块砖头向耍猴人老杨扔过来,又从地 上操起刀子和棒子反击,撵得老杨满场跑,围观者开始喝彩, 把石头和水果放在猴子手里。收工之后,老杨说这是他和猴 子的共同表演,鞭子响,不会打到猴子身上,否则打坏了靠 什么吃饭?这场戏有个名字,叫“放下你的鞭子”。
收的钱有张五十元是假币,老杨心情不好,盛了一碗饭 蹲在窝棚边吃,大公猴拿起一块石头扔到锅里,把一锅饭菜 都打翻了——因为每天回来吃饭,猴子都是要吃第一碗的, 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老杨这一天忘了。
最后一张照片,是老杨的小儿子,搂着小猴子睡在被窝 里,小猴子露出一只小脑袋,闭着眼睡着了,一只细小黑毛 手掌搁在孩子的脸上。
突然想起了一件儿时的事,我曾经也跟这个路人一样。站在所谓正义的角度,呵呵,现在才知道还是自己当初太无知了。感谢耍猴人和猴子的理解。谢谢。谢谢你们理解我当年因为年轻而产生的认知局限。
生活就是生活。没有只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人和动物就是这样,心里磨 着砂石,相互依存,都吃着劲活着。 
 
预设主题进行创作,是一种可怕的习惯。往往大 家认为拍弱者,都要拍成高尚的,或者让人同情心酸的,但 是,马宏杰超越了这种‘政治正确’。”
我跟六哥说,做节目常犯的毛病是刚爬上一个山头,就 插上红旗,宣告到达,“马宏杰是翻过一座,前面又是一山, 再翻过,前面还是,等到了山脚下,只见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马宏杰说他会一直把这些人拍下去:“拍到他们死,或 者我死。”我问他的原则是什么。
“真实。”他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在一定年纪的时候, 自然会启动。
 
你只管用力把一个人、一件事吃透了,后面的 就知道了。
 
西藏人有句话说, 幸福是刀口舔蜜。唐山首先是个刀口,如果刀口本身的锋利 和痛感感觉不到,后来的蜜汁你吮吸起来也会觉得少了滋 味。”
 
在认识这个事件的时候,有一个干预它的事件 发生了,但你原本可以通过拍摄它,看到这背后更深刻的真 实,你失去了一次认识它的机会。
 
这不像普通办公室里的闲谈。他一句寒暄没有,谈的是都直见性命的事。这些话题我不陌生——让人失望的现实, 缺少良知,缺少希望,玦少坚守的人......这些话,很多人在 摄像机的红灯面前说,很多人在文章里说,很多人在喝酒后 说。他是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坐在一个并不熟络的同事面前 谈这些。他说话的样子,就好像,就好像这些东西都是石头 一样,死沉地压着他,逼着他。
我隐隐地有些不安。我只能对他说我们需要他,不是因 为他有名,或是幽默,而是他代表着我心里评论部的“独立 精神和自由思想”,这是那块牌子上“前卫”两个字在我心 里的意义。
 
要服务,不要表达
 
《朝日新闻》的编辑说:“一个人忘掉过去可能有自我 净化的作用,但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不同了,尽量掩盖,假装 这类事根本没有发生过,难道我们民族的良知没有损害 么?”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 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 美的思维习惯。
 
最重要的不是 “你怎么能不知道”,而是“那么现在你知道了,怎么面对”。
 
有时偏见的造成是利益和庇护,也有无知和蒙 昧。媒体重要的是呈现出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法,而不是 让一个人成为公敌。

胡适。他本是写《中国 哲学史大纲》的学者,却花了大量时间去考证《红楼梦》、 《水讲传》这种通俗小说。舆论责备他不务正业’他后来解释:“我是要借这种人人知道的小说材料提倡一种方法...... 什么东西,都要拿证据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种 方法可以打倒一切教条主义、肓目主义,可以不受人欺骗, 不受人牵着鼻子走。 

 
梵高对他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 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失败不 是悲剧,放弃才是。

第一,不要用道德的眼光看经济问题。第二,不要妖魔化地方政府。第三,不管左中右,质量最重要。经济问题是什么?很简单,买和卖。我在纸上写:“那 买的是谁?卖的是谁?”自问自答:“买的是开发商,卖的 是农民。”“那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嗯......把地从农民那儿买过来,再卖给开发 商。”   

 
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 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 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 因为这句话我才考虑接受你们的采访。”
 
从痛苦的经历中我得到将 来面对问题时需要的力量。
 
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不管是故意还是 不故意。
 
我自问我为什么心里总是这么急 呢,做节目的时候急,没节目做也急,不被理解急,理解了 之后也急,改变不了别人急,改变了也急。为什么我心里, 总有那么多的放不下,那么多的焦虑呢?
 
我问过卢安克:“你写过,中国农村和城市的人,都有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太着急了。怎么叫‘太着急了’?”卢安克说:“来不及打好基础,就要看见成果。”   

他明确地写过,很多人的信仰是没有独立个人意识的迷 信,是一种提出条件的思想——“如果我做什么,就得到什么结果”,这是一种“教育上的误会”,想要影响人类的精神, 故意采取什么固定的策略是无效的。 

老范写:“从世俗的意义上说,没用,没效果,不可效 仿,也不可推广;他做的事情,很可能无踪无影,悄没声息 地就被吞没在中国茫茫的现实中,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种 令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

卢安克说:“我的学生要找到自己生活的路,可是什么 是他们的路,我不可能知道。我想给他们的是走这条路所需 要的才能和力量。”
 
我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为崇拜基于的往往 是幻想。崇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
 
“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 他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 么呢。”   
 
跟他沟通没 有用,踉他一起行动有用。创作就是这个道理,一起做某一 件事,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
 
创作可以成为他们的权威, 可以给他们归属。
 
这也是当下的中国人最强烈的感受。这样一个快速变化 的时期,传统的家族,集体断了,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空 虚只会导致消费和破坏,只有当人们能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 满足,不会与别人去比较,不会因为钱,因为外界的压力感 到被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归属。
 
纪律可以带来秩序,但却是被动的,只有一个人归属于 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社会,才会有认同和发自内心去照顾 它的愿望。
 
把希望放在别人的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别人对我佩服的地方 其实是我的无能,我无能争取利益,无能作判断,无能去策 划目的,无能去要求别人,无法建立期待。也许有人以为那 是超能,这个误会就造成了我现在的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 表达: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 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 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 到自己的心。
 
教育,是人 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 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带着强烈的 预设和反感,你就没有办法真的认识这个人。也难以避免这 样的事情再发生。
 
你是这样,别人一记直勾拳,你心里一定也是一记直勾拳,不躲避,也不换个方式。 
 
偏激就会傲慢,无礼。你很想做事,但 要改掉这个毛病。
 
顾准的话“所谓专制,就是坚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想法”,这会儿像冰水注头--天天批评专制, 原来我也是专制化身。 
 
一个人得被自己的弱点绑架多少次啊. 悲催的是这些弱点怎么也改不掉。但这几年来,身边的人待 我,就像胨升歌里唱的,‘因为你对我的温柔,所以我懂得对别人好’,能起码认识到什么不好,最重要的,是能以‘别 人可能是对的’为前提来思考一些问题。”
 
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三岁之前,母亲把她寄养在别处, 带着姐姐生活,重逢后她觉得母亲不亲,觉得母亲更喜欢姐 姐。五十年过去了,她养两条狗来修复自己的创伤,“因为 那个不公平的感觉一直在”。原先那只养了六年的狗叫小妹, 总是让她抱,趴在怀里,新来的流浪狗妞妞在旁边眼巴巴看 着,她想放下小妹来抱妞妞,但小妹不肯让出位置,她放不下来,也就体会了“当年一直跟着母亲长大,突然加进一个 成员时,我姐姐的难受劲”,知道“在每个角色里待着的人, 都会有很多不舒服”。她说,知道了这一点,“我就原谅了我母亲”。 
 
生命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人是可以流淌的。
 
陈虻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我慢慢体会到,理解的 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 弱,是韧性。柏大夫说的,“强大了才能变软”。我有一个阶 段,勒令自己不能在节目中带着感受,认为客观的前提是不 动声色,真相会流失在涕泪交加中,但这之后我觉得世间有 另一种可能--客观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人其中,有所 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 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
 
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全世界有多 少台摄影机在场?但只有一位拿了奖,他拍的不是爆炸的瞬 间,他转过身来,拍的是人们惊恐的表情。谁都可以作选择, 区别在于你的选择是不是有价值。
 
判断一个运动镜头的好坏,不是看流不流畅, 要看它为什么运动。一个摇的镜头,不是摇得均不均匀,而 是摇的动机是否深刻、准确。
 
你不是在想我说的这个道理,你在想:‘我有 我的道理。’这是排斥。这不是咱俩的关系问题,是你在社 会生活中学习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
 
不要过于热衷一样东西,这东西已经不是它本身,变成了你的热 爱,而不是事件本身了。
 
你要听懂了我的每一句话,你一定误解了 我的意思。
 
这些年他总嘲笑我,打击我,偶尔他想弥补一下,请我 吃顿饭,点菜的时候,问:“你喝什么?”
我没留心,说:“随便。”
他就眉毛眼睛拧在一起,中分的头发都抖到脸前了:“随 便?!问你的时候你说随便?!你已经养成了放弃自己分析 问题、判断问题、谈自己愿望的习惯了!”
 
哪儿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进步就是幸福。我的起点太 低,所以用不着发愁别的,接下来几十年要做的,只是让自 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缚出来,这是一个穷尽一生也完成不了 的工作,想到这点就踏实了。
 
你必须 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 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 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 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 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 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 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 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 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 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 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不要偷懒简单地使用过去的材料,读者是不会满足 的,必须重新与生活打滚,不断地深化材料。
 
我试着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 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 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熬到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 己。
—— 柴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