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苦难,民族的心灵史——1942

    看完电影后,同行的人提了两个问题:很多东西没拍出来?没有感觉特别苦,是不是我冷漠了?

    第一、很多事情,只能做不能说,拍多会致使片子无法公映。在商业和记录之间打擦边球,微妙。就是目前这样,也非常奇怪怎么过的审查?
    第二、所谓的换位思考,如果你没有那种体验阅历,只能是夏虫语冰,悲春伤秋而已。

    电影本身试图展示的东西太多,所以有些记录片的风格在其中。双主线平行交错,一以地主张国立躲灾的时间进程为主线,二是以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双线穿插着历史背景、国际影响、党国军阀、地×××要、军人、土匪、农民、传教士、地主和长工、学生、溃兵等等角色背景……按照电影的角度来看,比较零碎,切换之间有生硬拼凑的感觉。特别是最后日本人的片段,简直是为了刻意描画,迎合最近各种抗战片的主流才硬生生加上去的。

    但是,这又什么关系?

    一个民族在某个片段的历史,只鳞片爪,点到为止——猛然揭伤疤血淋淋的痛,反而容易让人遗忘。在自己内心,不经意的回想、发酵,才是真痛和思考。

    而或沉重或庄严或宏伟的历史片段,都是由一个个的小人物拼凑而成。

    我们的民族,缺少对过往的思考。

    早几年,崔永元在《我的抗战》访谈300抗日老兵的时候,就说过:现在再不做就晚了,这段历史就彻底被掩埋在故纸堆中,让后人浓妆淡抹作为噱头和炒作。当时真实发生的事情,是非对错就无从知晓——这就是对历史的正视和尊重。

    影片中,关于逃荒,用一个老江湖的口吻说:逃荒是有历史经验的,河南受灾习惯于去陕西,山东受灾习惯于去东北——闯关东、走西门,不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拓荒史,不是充满血色浪漫的牛仔精神,而是一个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血泪史。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真正意义的封建主义,多是农奴主义。无论是哪个民族执政天下,百姓多是被放牧的猪羊,相对温和的无非就是历朝的前三代或中兴而治。所以面对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我们的祖先,都会形成经验,这本身就是莫大的悲伤。

    所以百姓最苦,百姓最无辜,百姓最可敬。

    和很多城市长大的,优秀的年轻人分享过很多视频,比如湖南台有一年做的《变形记》,比如NHK做的一系列记录片。面对很多记录片中的描述,比如北漂在地下室的心酸生活,面临的一个个理想和现实之间无奈的抉择时,有人问,真的有那么难么?面对一个赤贫的家庭,给父母看病和给小孩看病二选一时候的失声,有人分外的不解。

    这不是因为冷漠,仅仅是因为不懂。

    鲁迅先生笔下的场景,在当下也是分外需要——我们需要睁开眼看社会,看世界的人。

    因为不去理解我们的过去,所以才不会理解,为什么日本核泄漏,中国的食用盐会脱销,这是父辈祖辈骨子里的危机意识;所以才不知道文化大革命到底意味着什么,去盲目的追随或否定;也不知道知青意味着什么,《初澜》、《大潮》里描述的那种普通人渴求的颠沛流离下的平淡生活。更不会知道,1960年,对我们的民族意味着什么。
    易子而食,禁止入境……痛到最后是麻木,即是楚休红在围城时,自己的女人平淡的走向缹鼎化作肉羹时,也不会哽咽下咽吧。

    这部片子,值得去电影院静静的看一次。去看一下我们民族的苦难,去正视一下自己之外的世界,去体验一下同体的大悲喜。

    生活是残酷的,所以要分外珍惜。也唯有正视这残酷的生活,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

    这个世界不是每一个受到迷茫中的人都会迷途知返,也不是每一个被打击过的人都会知耻后勇,更不是也不是每一个苦难都会结下饱满的果实。可能,你遇到的苦难,会让你不断的妥协、不断的退缩,直到自己的底线,或者打破自己的底线,只是为了活下去。

    星星是一名受过教育女学生,很明显在自己比较叛逆的时代。所以才会有种种行为和种种生活的转变——一
    开始不愿意逃灾,是耍没心没肺耍小性子;
    带上自己的猫和书,是小我的坚持和无言抗争;
    在别人断粮的时候依然喂猫食物并怄气说扣除自己的口粮,是每个人的年少轻狂和自负;
    断粮之后,自己嫂子刚生育完,说把猫杀了炖汤吧,我自己也要喝,是第一步面对现实的倔强和决绝;
    啃树皮期间和栓柱的妥协和把持,是自己的底线;
    最后卖身为妓,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爹,放我一条生路吧。
    一个受过教育,心气比天高的新青年,在1942年,就这么被生活硬生生折磨去一身的傲气和念头,仅仅化为生存下去。
    难道你没在星星身上看到自己么?有一些磨难,是锻炼,让你更加成长更加成熟;有一些磨难,是灾难,让你痛哭流涕,慢慢断了自己的念头,慢慢庸俗,慢慢沉沦。
    影片的最后,星星20年后,会给老家寄钱,但是不再出现在大家面前,也不会去谈往事。

    花枝是一个很好的女人,不符合传统贤良淑德定义的伟大母亲。
    在正常的困难物欲时,有自己的底线,从不妥协。对乡里乡亲私下有抱怨和恶言,但是遇到事情,能把握大局,做事大气。在遇到极端情况下,能认命并直面现实,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付出了自己所有能付出的。这是一个有爱有担当的女人,希望大家能看到她身上美好的一面。

    老马是一个典型的旧时代国人形象,骨子里是个好人,但是偷奸耍滑,欺善怕恶,贪小便宜。
    得势时经营自己的蝇营狗苟,以权谋私,有些行为不检,但整体上还不会黑白不分,歪曲事实。遇到强权时也能吞声咽气,忍让为先。这是一个复杂的刻画。在最后栓柱和日本人冲突的时候,他凭借自己的良心站出来了,试图救下栓柱,而且按照一般的价值观,他还做到了,这是朴实的勇气,是仗义每多屠狗辈的义气,而不是文人骚客的那种民族大义。但是当栓柱死后,日本厨师模仿日本军官的行为,用菜刀挑起生鱼片,让老马过来吃,面对这种屈辱和死亡的惶恐,老马挣扎的去做了,你能责怪老马为什么不呸一声并慷慨赴死么?活下去,卑微并屈辱的活下去。这是他的选择,不应该把民族大义强加于每一个人身上,特别是面对食肉者鄙的腐败体系。

    为什么日本的战略会奏效,无非是国民党的官僚和贪腐丧失民意,欺上瞒下,瞒而不报,粉饰太平,官方数据,仅仅在几年之后就被颠覆。这也是一次异族***?同样的历史,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不停的轮回着。为什么北洋水师的军款去修了园子,为什么清末抵抗不了八国联军?为什么关东铁骑遇到几万后金旗兵会兵败如山倒?为什么刘裕北伐,想象中的一篇檄文,失地烽火连台的场面没有出现?无非就是把猪羊一样的百姓不当人看,对老百姓而言,无非就是换个皇帝,继续交税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封建制的分封和财产权,所谓的爱国主义,无非就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所以你才看到国民党很多发国难财的人,哄抬物价,吃拿卡要……蒋介石不知道?肯定知道,只是千疮百孔,无从治理而已。所以当白修德拿出证据之后,也会就事论事的查一批、杀一批。当没有拿到明面上之前,也是拿军阀割据的政体毫无办法而已。所以自己才有节衣缩食捐款捐物——明末崇祯也不是削减皇宫的开支节衣缩食么,财富还不是被一党执政,号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人/阉党/几大军镇军阀的军费给贪腐光了么。蒋介石所以才会给李培基说:用的就是你的老实,不过看起来是害了你……实际数目是多少?所以才会有在车上对陈布雷说的那段话:我是多么怀念北伐时期啊,能和百姓站在一起,信心所向,一呼百应,所向披靡……。

    安西满是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神父。并不认为他是在骗取信徒搞把大的——如果是作为一个伪信徒,投机倒把者,没有必要受这个罪。曾看到一个故事,可能在宗教和管理领域都能盛行:两个教派的红衣主教在辩法,如果神庙教堂,每个人都足够优秀和博学的情况下,双方引经据典,贯通古今的辩论让人激赏,甚至百鸟朝拜,莲花开遍。但是面对最底层的民众,两位红衣主教的博辩无人问津。反而是一个对经文典籍自身理解粗陋不堪的神父教会红衣主教如何传教——言传身教,自己以身作则的感染大家,不停的展示信教的好处,去帮邻人的忙,去义务看病就诊,去义务的除污去垢,安抚亡灵……任何一个宏大的理念,实现世界大同或自我成就的追求,一层层映射下来,落地的时候,反而是粗俗真诚的,这就是务实,是很多政府、团队在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虔诚的基层神父,当看到的现实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后,也崩溃也退缩了。他回到教堂,去问自己的上帝,你在睁眼看这个世界么?没有信仰的人,你的生命被绝望;有信仰的人,你的信仰被毁灭和绝望。这就是大半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写照——在那个社会里,即使有信仰,也是一种罪。

    影片描述了很多苦难,每个人都会在其中找到那些曾经创伤过自己的片段,或者曾试图理解追溯过的片段。希望能在这种苦难中,找到自己坚强生活的微光。仅仅是回望我们民族近百年的历史,以史为鉴,让自己睁开眼看这个世界和社会,痛定思痛的,怀揣着自己的理想,或卑微或高尚的,生活下去。谨以此为记,长歌当哭,让彼此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