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雅虎,真的有点英雄迟暮的感觉。
      盖茨刚刚说过微软和雅虎已无达成收购协议的可能,昨天微软董事会又声明乐意重启谈判,微软的反复,给人感觉是微软已经掌握主动权,而雅虎则已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应该说,从微软打响收购战以来,雅虎在攻守之间,有些进退失据,虽然做了许多挣扎,但还是不能摆脱微软的纠缠。未来的雅虎,何去何从,能否继续保持互联网巨头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三个方面困境的处理。
     第一重困境,外部因素。微软竞购雅虎事件搁浅后,一度业界还抱有幻想。可是,比尔·盖茨在接受MSNBC专访时表示,微软和雅虎之间已不可能就收购事宜达成交易。当有时业内人士指出,盖茨在离职前发表上述讲话意在消除投资者的猜测。但是,微软周一又发表声明称,乐意与雅虎重启部分或全部收购的谈判,但前提是雅虎股东选出新的董事会。微软前后不一的表态,虽然个中原因复杂,但是对于雅虎董事会,有一点点折磨的味道。尤其对于杨致远来说,从收购和反收购的角度看,这一场博弈,原本以为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现在刚刚松弛的神经又不得不绷紧。对于微软的此次表态,雅虎董事会的回应是:雅虎董事会继续准备与微软进入收购谈判。从现在的情况看,微软通过几次反复,已经取得了谈判的主动权,所以在下一步的谈判局面看,雅虎似乎很难继续强硬下去了。事实上,从微软收购启动后,到双方宣布停止谈判,似乎雅虎取得了反击的暂时胜利,可是这一胜利似乎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同,股价的跌宕起伏昭示了这种迹象。而且,为了反击微软,雅虎和谷歌的关系空前亲密起来,可是谷歌在雅虎的关键时刻,与之加强合作,真的只是简单的利益诉求吗?难说。现在的雅虎,在外部环境上,一方面需要应对代理权之争,一方面也不能不审视和微软的关系定位,如果被公众和投资者认为雅虎将沦落为谷歌的附庸,那么雅虎将陷入更难堪的境地。
     第二重困境,内部因素。内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投资者的搅局,代表人物是雅虎大股东、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目前正在布局新董事会选举问题,一旦新的董事会出炉,雅虎未来走向,战略,就可能面临一个全新定位和选择。二是高管离职问题,自2007年1月至今,雅虎离职的高管数量已达到115人,仅6月份就有18人离职,其中包括雅虎通信和社区部门高级副总裁布拉德·加林豪斯、网络部门执行副总杰夫·韦纳尔、搜索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维希·马奇贾尼和搜索和广告技术集团工程业务执行副总裁陆奇等。雅虎115位高管在一年半时间内先后离职,对于雅虎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来说,可能属于正常的人事更替现象,只不过是因为在微软收购雅虎事件前后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从而被媒体和公众放大了这一现象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但是,换个角度看,在当前特殊的时间段内,为了避免投资者、媒体、公众的质疑和猜测,雅虎应该尽可能杜绝这一现象发生,免得让外界觉得树倒猢狲散,觉得这么多高管离职从侧面证明了雅虎在走下坡路。不管怎么说,高管离职,终归是雅虎价值的反面例证,说明雅虎吸引力在下降,雅虎董事会凝聚力在下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雅虎应该正视这一问题,防止高管离职现象进一步蔓延,导致投资者信心的丧失。
      第三重困境,自身发展。雅虎作为雄踞互联网领域十年的巨头,这两年已经有些疲态显现,虽然微软的收购,仍然证明了雅虎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雅虎近两年确实给人廉颇老矣的感觉。其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判断能力,都没有再让公众耳目一新。当然,一方面,现在的互联网领域和十年前不一样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稳健的经营风格可能也导致投资者觉得保守。在和微软博弈的过程中,雅虎先是发布了新广告管理平台AMP,然后是与谷歌之间的搜索和广告的合作,而后者的合作,雅虎预计,在实施后的第一年中将带来2.5亿到4.5亿美元的额外运营现金流,但华尔街对这一交易持怀疑态度。当前,面对搜索市场份额的长期下降、网络流量和在线广告业务增长的减缓等问题,雅虎必须用实力来说话了,只是目前还看不到雅虎如何施展拳脚,让我们大开眼界。
      而据说,据《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卡拉·斯韦舍尔声称,由于让投资者和员工失去信心,董事会正考虑撤换杨致远和苏珊·德克尔。好一点的结果(可能性最大)是让杨致远退休,担任非执行董事长。坏一点的结果(可能性不大)就是杨致远被董事会炒鱿鱼。而与杨致远关系密切的德克尔自然也会受到牵连。无论哪种可能,唯一的结论就是杨致远和德克尔都将下台。
     微软的反复无常,激进投资者的搅局,内部管理层的离职,如果杨致远再被撤换,那么,雅虎的未来,真的难以预料。(陆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