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战斗和即将战斗在网工第一线的朋友们
  
(一)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2007年7月初。我最后一次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专业考试是07年5月26日,而我第一次参加该考试是在2003年11月份。   回想起来时间真的不算短。五年时间来考一个中级职称考试,也许长了些。这其中有失败,有成功,在这里做一个记录。
        03年底,第一次参加考试。那时考试名称叫“网络设计师”。不是新大纲,也不是网上报名。去现场报名,需要用2B铅笔将报名信息小心仔细地填涂在类似答题卡的卡片上,至少要半个小时。那时的我,对于软考,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之所以参加考试,是听说可以以考代评。如果考过的话,中级职称就不用评了。虽然我的工作并不是纯计算机系统的,我也可以很容易地去评工程类的中级职称,但为了使我现在的 “网络管理员”的职位名副其实,我决定取得这个在当时看来并不十分紧要的的证书。也就是这句“并不十分紧要”的话,使我的软考经历拉长到了五年。
(二) 我去报名时才知道,工作只有三年,还没有资格去参加资格考试,只能参加水平考试。当然了,水平考试的分数线比资格考试的分数线高。即来之,则安之,我还是报了名,买了一本教材,清华大学的。这本教材事后看来,实在不是一本好教材。对于上午考试来说,它不详细,没有什么针对性。对于下午考试来说,用处更是少得可怜。我记得那时下午考试中有套接字的编程考试,而书中几乎没有提及。就这样,上午考完之后,本不想去参加下午考试的我,为了熟悉题型,走进了下午考场。可想而知,上下午的分数都一塌糊涂。
    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和计算机没什么太大关系。有关系的只有四门课程――DOS命令,C语言,BASIC语言和CAD。对于C语言,我学的不是很好,只是通过考试而以;BASIC还可以,考计算机二级的时候选的就是BASIC,并且成绩是优(笔试和上机都为90分以上)。但因为只是单纯地讲这两门语言,对于编程,对于软件,我还是一个门外汉,没什么思路,也没什么概念。如今面对着形形×××的编程语言,面对着UML,面向对象,面向模式等,我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所以,在选择软考中级考试时,我选择了网络工程师的考试。考试嘛,既然自己可以选择,那就选一种和自己工作相关的,并且可望而又可及的,要量力而行。
(三) 2004年施行了新大纲。我报考的这一门名称也变成了网络工程师。但这一年对于职称考试还是那么严格。这一年,我没有参加考试,因为我要装修房子,我要步入婚姻的殿堂,我要告别单身生活,而所有的这些事都要比网工考试重要。
    2005年上半年,这时候的软考对于资格考试宽松了很多,连在校小学生都可以报名了,只要你有能力。听说今年(07年)天津就有一位13岁的少年来参加了初级的考试,并顺利通过。国家有着这么优厚的政策,我为什么不参加呢?所以我又一次加入到了考试的行列中。大纲变了,教材也变了,我又一次走进了图书大厦。在考试书籍前徘徊,想找一本适合自己,适合考试的书。在翻看书籍的时候,旁边一位年青人对我说,“你买这本书吧,不错的,我看的就是这本,上次考试一次就过了。”对于他的话,我表示感谢,对于他的成功,我表示惊讶。感谢是因为他向我推荐了一本他认为的,事后我也认为的好书;惊讶是因为在那时而言,全国软考中级通过率一直都在10%左右,对于一个能一次通过网工的人来说,那时的我只能表示惊讶。于是我买了他推荐的那本书――网络工程师考点精讲与试题精解(人民邮电出版社)。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扇开启的大门,使我能够朝着我的目标前进。虽然这本书存在不少的错误,但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四) 工作中,我是一名网络管理员。综合布线,系统调试,路由器的配置,故障排除等是我工作中所要面对的。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对网络工程师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感谢国家出了这么好这么权威的考试。更加坚定了我要考网络工程师的决心。因为我曾经亲眼看到过用人单位同时看到计算机三级(A)和高级程序员证书时,明显的对高程的好感。而不幸的是,那个计算机三级(A)的证书正是我的。
05年5月26日,因出差去海南而没有参加考试。听到出差的通知时还是有些犹豫的,但这次出差有主管经理去,所以我还是决定去出差。虽然我已经对天涯海角、南天一柱、鹿回头、猴岛、大小洞天、不老松、大东海、西岛等耳熟能详;虽然5月底海南的气温达到40度,而我又比较胖;虽然这次考试我有可能通过……
    之后的几个月,我一直在为GCT而准备。05年11月4日的考试,我没有报名。我为妻子准备毕业论文,劳心劳力,尽心尽力,累并充实着。
    06年5月26日,我第三次报名,第二次走进了考场。经过了系统的学习,下午考试顺利通过。上午差两分。这是我最应该通过考试的一次机会。如果,假如有如果,如果我上午考试再稳一些,再仔细一些,也许我现在正在为系分努力着;如果,假如有如果,如果我不是着急着出来后好把答案发给另一位正在考试的同事的话,也许我已经早两个月拿上中级职称的工资了;如果,假如有如果,如果我的知识再扎实一些,也许,我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后悔了。但是没有如果,现实注定我还要继续去参加考试。
(五) 06年11月4日。这一次,我信心十足。虽然有GCT的学习任务,虽然有房屋装修的里里外外,但我相信,如果难度不变的话,明年初,我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网络工程师。于是我第四次报名,第三次走进了考场。
    但不幸还是发生了,上午顺利通过,下午差两分。所有论坛的对本次网络工程师考试评论的贴子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变态”。不错,要相信你看到的这两个字。这样生僻的下午试题让我想起了孔乙己老先生的问题:“你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吗?”我晕。我对软考第一次有了不满。我在年终总结中写道,“我在工作与学习中进步,虽然我以两分之差没有获得网工的证书,但我的水平已可以胜任网工的工作,我不用它来涨工资,我只是想用行动和事实来证明,我在这个岗位是适合的。”
    从第一次参加考试到这一次,每次报名费加书费,基本都要在200元左右,甚至更多。这么几次下来,费用已经上升到了四位数。面对着爱人那小小的报怨,我真的有些无地自容了:“请我吃必胜客多好呀!”
但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GCT的学习也在继续。07年3月份,开了一门课――计算机网络。在我的想法中,这门课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不过我很快发现,之前的我所自学的那些所谓的综合知识,真的是在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让我想起坛子里的一句话――有机会一定要仔细听老师讲课,你一个月,两个月弄不明白的事情,也许老师几句话就会使你茅塞顿开。所以我感谢教我们这门课的赵老师,如果没有这门课,那我还在网络工程师的懵懂期,就算通过了考试,也是一名不合格的网络工程师。
    有时间又去了图书大厦。在书海中又发现了一本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书――应试捷径-典型考题解析与考点贯通(网络工程师考试下午科目)(飞思考试中心)。这本书很详细的讲解了历年来的网工下午试题,很系统地列举和讲解了DNS、MAIL、WEB、FTP、DHCP等的设置以及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的命令及参数设置,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确是一本好书。
(六) 2007年5月26日,我稳步走进了考场。上午用了一个小时交卷,下午用了半个小时交卷。对于这次考试,我的评价是――上午考试覆盖面广,很有代表性。下午考试偏重于实际应用,如果能加入一些新技术就更好了。
    考完试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找一个好网站查出一份接近于标准答案的答案来。因为06年5月的考试,我就是在考试三日后就在坛子上找到了一份所谓的标准答案,我把有把握的题对了一下,觉得这份答案还不错,而且它还有对每一道题的分析,那是一个网友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我为他的努力表示感谢。所以今年我依然来到了网上,查找我心仪的答案。也许是去年的那位哥们儿已经去参加系统分析师的考试了,所以今年在网上没有看到他为网工写的答案。但我还是发现了不少好的网站:CIU网络工程师联盟、赛迪网、软考世界等。这些网站,我以前就走访过,而今年,我又发现了一个更加好的软考网站――希赛网。经过几天的连续访问,我发现,它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网站,正如其网站上的一句话:中国最大的IT资源平台。它不仅有着超高的人气,更主要的是它有着系统分析员顾问团,而其中很多顾问都从事过全国软考的试题编写工作。参加过希赛网软考培训的人,软考通过率都很高。考试后一个星期左右,希赛网推出了软考测试平台,模拟5月份的考试。但测试一门要200个积分,上下午就是400分,这对于我这个刚注册希赛网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没办法,天天为了积分在忙碌着。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当我的积分允许我去参加测试的时候,天津市的软考成绩已经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查分了。我很高兴,我可以省下400积分来下载其它有用的资源了。
    成绩出来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部门领导。当领导看到成绩只有52和68时说,我看出了领导的疑惑,我赶紧告诉他满分是75,及格是45。
    “你搞网络的,才52分。下午68还不错,快满分了……早就应该过。”看来对于这个很早就一次通过高程的人来说,我这么兴奋是有些异常了。得,算我没说。对我来说,这么兴奋也许是有些过了,我想以后我是不是要静静地去参加考试,直到拿到证书后才对领导说:“我不小心又拿了个证。”
(七) 我的网工考试经历就这样结束了,但我的网工工作还在继续。证书不能证明什么,它只说明你有了做这一工作的基础,它是一块垫脚石,是对你基础知识的一种初步的认可,但它不是你涨工资的砝码,不是你炫耀的资本,在这个岗位上,拿到这个证书,是理所当然的。你,还需要不断的充实,还需要出色的业绩。在这里,我想对那些把“网络工程师冲刺指南”视为法宝的人,这样的书,可以使你快速通过考试,但你真的感到自己的成长了吗?
    网络工程师使我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巩固和提高,为了能弥补自己在软件方面的不足,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软件设计师。对于一个对软件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远大的目标,我希望这个压力能够转化为动力,一次通不过就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拿到这个证书固然很好,拿不到但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也算是没有虚度光阴。
学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越多,求知的渴望也就越强烈,我的经历告诉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