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浅谈企业应用集成的三个层次

与早些年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一穷二白不同,最近两三年我所遇到的咨询客户,都有一些共性,一是已有多年的信息化应用 基础,二是对信息化的困惑已经“升级”为管理和应用问题,这些问题不再停留在建设期的软件和技术层面,而是伴随企业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与管理的不匹配 问题。正如本案例所述,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集团内部应用集成的矛盾。

好在,象致远集团这类依靠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这几年规模和效益都在逐年增长,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看作是“成长中的烦恼”。要解决问题是需要资金和实力来支持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已经上了信息化的企业,想做集成改造,是必须谨慎从事的。系统的增加、替换甚至是放弃,都是 一件关系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大事。改造是有成本的,更是有风险的,搞不好影响到经营业务,甚至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分水岭。我在往期《前沿论丛》中有一个 HP和康柏并购的案例,就分析过这样情况。

所以,联想的柳传志“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才变得如此有分量,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观点是,集团企业考虑信息系统的集成,最关键的是把握集成的度!万事求个平衡,没有绝对的集成与分散,必须把这件复杂的事情拆开来看才能够更准确更全面。

让我们看看哪些因素会影响集成的度?如图,集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目的和内容不尽相同。让我们先从中间的业务集成谈起。

图1集成的三个层次

企业搞集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追求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先进性,而是出于管理的目标。比如通过“钢性”的信息系统将管理模式输出到多个同类型的制造或者经营部门,做到作业标准化、工作模式化,实现管理的简单复制。

其实,我们所用的不同系统都是用来解决管理的某些层面的,或者说处理某些层面的问题比较 专业。比如要把从采购、制造到销售等企业内部价值链过程用一套系统联接起来,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这便有了ERP(企业资源计划)。而 PDM(产品数据管理软件)解决的是设计研发的问题,OA(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的是办公的问题。

当企业同时拥有ERP、PDM、OA等系统的时候,这就有了集成的需求。这些集成的本质 是业务集成。正如案例中谈到的,同样是物料,“设计部门认为蓝色漆和绿色漆编码肯定应该不一样,但是在财务人员看来是相同的因为价格相同;而财务人员认为 金属漆与普通漆价格相差很大,编码肯定应该不同,但是设计人员认为两者差别不大。”其本质是两者关注的业务点不一样,一个是工艺,另一个是成本。解决业务 集成,重在实现管理口径的一致性,这是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说白了,就是用相同的语言说话。

业务集成通常会实现业务逻辑在多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流转。技术实现并不是唯一有效的这手 段,通过规范管理要素是更好的选择,即统一业务逻辑。再看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增加物料的附属信息,使之同时包含颜色、价格等多个独立属性,并在不同的系统 引用这些属性以达成不同的管理目的。这样一来,物料编码的粗细程度就不会成为主要矛盾。

数据集成是解决信息系统底层的数据同步性、时效性问题,其目的是解决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真实性、时点性(数据是动态的,不同时点的数据有不同的状态)。

数据集成是业务集成的技术基础,但对这种技术实现精度的要求可高可低,其衡量标准是紧急 程度和代价的多少。比如,给手机冲值要求金额实时到帐,不然会出现一卡反复冲值或者出现冲值后仍然不能使用的情况。而拨打手机的计费并不是实时到帐,而是 数十小时甚至是月底才批量性结转的,因为如果实时处理,基站和计费系统的负荷会不堪重负。

由于有更高的技术细节,数据集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在这里不展开论述。我发现这两年有越 来越多的客户对这一块技术方案、实现技巧、切换方法感兴趣,而可以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的顾问较少。究其原因,同时对技术和业务有深入理解的顾问很少。所 以,这是一个又难又重要的领域,如果有需求,读者可根据文后的联系方式向我详细咨询。

下面来谈谈最上层的企业集成。对于一个大型的集团企业,由于二级子公司业务的独立性、产业的多样性和历史的因素,各子公司使用不同信息系统的现象相当普遍。

集团的信息部门总是在系统整合与分散之间左右为难。我接触到的大集团都有这样的困惑:整合意味放弃前期的系统投入,也意味着切换失败的管理和技术风险,不整合又可能意味着集团管理的乏力。

是否进行企业集成,我们的评判标准与业务集成不同,主要看产业关联度和管理关联度。对于 子公司之间产业相同或者产业关联度很高,可以用一套系统整合集中管理,提高集团子公司的业务协同,就应该在资金允许,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对企业集成,彻底整 合。但如果集团公司是以投资管理为重点,子公司之间是非相关产业多元化性质的,就没有必要做业务运营层面的系统集成。顶多是通过集团管控、合并报表、公文 流转等系统应用来集成部分二级公司的数据。切忌用一套系统来管理多元化集团企业成员。前几年,国内有多个这种性质的集团企业,花了很多钱来统一系统平台, 结果几年都不能实现,无功而返,还耽误了集团的管控进程。正确的做法是,集团收集二级单位的汇总管理信息,通过逐级上报软件和分析系统做管理决策。

我们已经知道企业应用集成的三个层次,在具体的企业中如何用于行动呢?我们说评估、规划是应用集成的前提。

首先进行公司业务定位、管理模式、管理基础、系统现状的评估。判断集成的风险,特别关注人的因素(包括观点、能力、执行力等)、钱的因素(资金保障)、时间因素(集成实现和系统切换的时间点)。

其次是发动业务和管理层,规划集成的目标、范围,明确重点和难点,找到管理上、技术上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实现的策略、步骤和过渡、切换方法。提交一两套方案供公司高层决策。

企业应用集成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只有把握集成的度,分层次考虑,才能提高集成的效益。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play/blog/4593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Lasso,全称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是一种常用的回归算法。它在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引入了L1正则化项,通过对系数进行约束,使得模型的权重更加稀疏,即对不重要的特征进行了去除或减弱。 Lasso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高维数据中进行特征选择,避免了过拟合问题。通过减少不重要特征的权重,它能够更好地处理多重共线性的情况。Lasso算法的目标函数是通过最小化均方误差和L1正则化项的和来实现的。 Lasso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首先,由于Lasso能够进行特征选择,它在特征工程中非常有用。在处理具有大量特征的数据时,Lasso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最重要的特征,从而简化模型,提高预测准确率。其次,Lasso也用于稀疏信号恢复,包括图像压缩和恢复、语音处理等领域。另外,Lasso也可以用于分类问题,例如在基因表达数据中的药物响应预测。 然而,Lasso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由于L1正则化的特性,Lasso在存在高度相关特征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其中一个特征,并将其系数置为零,而忽略其他高度相关的特征。其次,Lasso是一个线性模型,对于非线性问题可能效果较差。此外,Lasso对于数据中存在较多噪声的情况可能表现不佳。 总体而言,Lasso算法是一种强大的回归算法,在特征选择和稀疏信号恢复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特征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