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固态市场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判断一种固态硬盘的水平呢?
这次我们带来了@C14HD 的内容,教大家利用一些技巧,就能快速得知绝大多数未知固态硬盘(SSD)的性能水平。
1. 公 版 方 案
先来看看四块PCIe4.0 SSD的拆解图:


这几块SSD,从上到下依次来自技嘉、影驰、希捷、海盗船。虽然这些SSD来自不同的经销商,但它们的元器件排布完全一致,只是影驰HOF的电路板换了个颜色。
显然,以上4块固态硬盘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设计。
这些完全一致的固态硬盘,或是由同一家代工企业生产后被这些分销商贴上了自己的品牌,亦或是采用了上游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即公版方案。
依托这些解决方案,即使此前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企业也能迅速进入固态硬盘市场,并拿出合适的产品。而有经验的DIY玩家,也能依靠这些解决方案定制出自己需要的固态存储产品。
目前市面90%以上的副厂产品,都是采取这种几乎没有研发成本的模式进行生产,在将产品的命运交给了上游厂商之后,其产品的质量也由上游决定。
纷繁复杂的固态存储产品,本质上只是数量极为有限的解决方案的衍生。通过对这些解决方案厂商的探究,可以利用简单的步骤大致确定绝大多数市售固态硬盘产品的性能水平。
2. 硬 盘 方 案
要确定一块固态硬盘所使用的硬件方案,可以通过找到这块固态硬盘的拆解来分析。
由于固态硬盘的方案更换较为频繁,一般尽可能以最新的拆解为准,半年以前的拆解在购买时可能已经不具备参考价值。
固态硬盘的主要芯片有三种,分别是主控、闪存颗粒、缓存颗粒。
主控芯片每块SSD只有一颗,闪存颗粒一般不止一颗,而缓存颗粒有0-2颗。因为缓存颗粒的本质是一颗给主控用的DDR内存芯片,在中低端SSD上可以被省去,闪存颗粒有时直接被简称为颗粒。
下面以一张970EVO PLES的拆解图做展示,其他SSD一般都大同小异:
首先来说主控,因为做评测的人可能不是存储方面的玩家,因此在拆解中提供的主控编号,可能和一般常规硬件玩家所说的主控编号不一致。
Marvell官方译名为美满,但一般被称为马牌,有时也译作马维尔。群联产的主控丝印的编号和一般称呼用的编号不同,其对照如下:
PS3111=S11
PS3112=S12
PS5012=E12(其中塑料壳的为早期版本E12,金属壳的为升级版E12S)
PS5013=E13(T)
PS5016=E16
闪存颗粒拆解的时候会提到种类是QLC、TLC还是MLC,以及是否为原厂颗粒,细心的拆解还会介绍颗粒的堆叠层数。
一般来说原厂颗粒会更好,非原厂的闪存有时介绍会打马虎眼不提是否为原厂闪存。
特别要注意的是印江波龙(longsys)标的闪存颗粒,这意味着这块硬盘是由江波龙代工生产的,其定制固件的性能远高于公版,故单列于代工厂列表中。
由于在做下面天梯图的时候已经将几乎所有使用原厂闪存颗粒的产品标上了,因此需要用这种方法观察颗粒的基本必然是非原厂颗粒,而闪存的堆叠层数对性能往往没有本质的影响。

因此主要注意闪存是QLC、TLC还是MLC类型即可。
至于缓存芯片,这个东西基本是和主控绑定的,中高端定位的主控都会带,低端的和部分中端产品不需要带。
之后将所得到的主控+闪存种类的信息,和上面天梯图右侧附录中的主流公版方案产品对比,找到相同或类似方案的产品,再去天梯图利用这些类似产品去对比性能。
3. 实 例 操 作
下面以对比大华C900Pro与威刚SX8200Pro为例,讲解如何利用未知SSD的孪生兄弟,实现绝大多数未知SSD在天梯图上的大致定位。
以主控芯片为马牌(Marvell美满)的88SS1092,颗粒为江波龙封装的3D NAND颗粒为例。在附表中可以查得江波龙制造的雷克沙NM700为硬件配置相同的产品。
比较大的、只有一颗的芯片就是主控,主控上前4个数字是生产日期(年份+周数),第二行第一排字母印着主控型号:SM为生产厂家慧荣的英文缩写,后面的2262EN即为主控型号,G代表是金属壳封装。
根据以上这些信息,可以查到硬件配置相同、图上有的SSD型号为惠普EX950。
最后再去天梯图中对比EX950和NM700的性能。NM700明显全方位优于EX950,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华C900Pro基本优于威刚SX8200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