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ctx_Koa源码阅读笔记(4) -- ctx对象

起因

前两天终于把自己一直想读的Koa源代码读了一遍。

今天就要来分析Koa的ctx对象,也就是在写中间件和处理请求和响应时的那个this对象。

而这个this对象,也是和Express的重要区别之一。不用再区分req,res(虽然还是得知道),一个this对象就能调用所有方法。

在实际开发中,是非常便利的。

Koa1和Koa2的区别

在这儿则需要谈一谈Koa1和Koa2调用this对象的区别。

Koa1在调用时,使用的是this,而Koa2则是ctx。

// Koa1

app.use(function * (next) {

this.body = 'hello world'

yield next

})

// Koa2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tx.body = 'hello world'

await next()

})

使用方式,只是把this换成了ctx。

具体为什么出现ctx和next,之前的文章koa-compose的分析有写。

ctx对象的作用

这儿继续以Koa1为例,因为看得懂Koa1源代码的,看Koa2的源码自然也不难。

首先放上关键的源代码:

app.callback = function(){

var fn = co.wrap(compose(this.middleware));

var self = this;

return function(req, res){

res.statusCode = 404;

var ctx = self.createContext(req, res);

onFinished(res, ctx.onerror);

fn.call(ctx).then(function () {

respond.call(ctx);

}).catch(ctx.onerror);

}

};

在上一篇Koa源码阅读笔记(3) -- 服务器の启动与请求处理中,我们已经分析了fn的作用。

而onFinished则会在请求完成时调用,剩下的则是调用中间件去处理响应。

同时var ctx = self.createContext(req, res);这一句,不看createContext这个函数,应该也能猜出它的作用。

之后的fn.call(ctx)则说明了中间件中this的来源。

在这儿不得不感叹一句,JavaScript的this真的是太灵活了,配合闭包,call,apply等,简直拥有无限魔力。

ctx对象的创建

贴出相关的源代码:

var response = require('./response');

var context = require('./context');

var request = require('./request');

/**

* Initialize a new context.

*

* @api private

*/

app.createContext = function(req, res){

var context = Object.create(this.context);

var request = context.request = Object.create(this.request);

var response = context.response = Object.create(this.response);

context.app = request.app = response.app = this;

context.req = request.req = response.req = req;

context.res = request.res = response.res = res;

request.ctx = response.ctx = context;

request.response =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 request;

context.onerror = context.onerror.bind(context);

context.originalUrl = request.originalUrl = req.url;

context.cookies = new Cookies(req, res, {

keys: this.keys,

secure: request.secure

});

context.accept = request.accept = accepts(req);

context.state = {};

return context;

};

虽然看上去有点绕,但是仔细看看,还是不难的。

之前说过,Koa的源码简洁,一共就4个文件。

除了主要的Application.js, 剩下就都是与请求和响应相关的了。

有趣的地方

这儿,因为每次都要创建并调用ctx对象。为了避免影响原有的context,request,response对象。

这儿采用了Object.create()来克隆对象。

e0bb683647fe578aaeffb2ba98141467.png

context.js

首先就来分析,最开始的context.js。

context的实现很简单,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delegate这个地方。

就如下图所示:

73a62472abe1b1f6a4032ec11be5648d.png

我看了delegate这个源代码,功能是把context中相应的方法调用和属性读取,委托至某个对象中。

而不用自己一个一个的写apply,call等。

request, response

关于request和response,我这儿就不详细写了。

在这儿放一张图足以。

7ba8037efc296bc118d9418306740b84.png

实际上,request和response是通过getter和setter,来实现存取不同属性的功能。

另外,通过刚才说的delegate方法,则使用ctx对象时,便能自动通过getter和setter获取想要的内容。

结语

这一篇很简单,其实也没啥可以说的。

因为Koa除了中间件部分看起来复杂,其它地方还是很简洁明了的。

学习源代码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优雅的写法,算是开拓了自己的眼界。

从会写到写好,看来还要挺长一段时间的。

前端路漫漫,且行且歌。

最后附上本人博客地址和原文链接,希望能与各位多多交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