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严格地讲,realme 进入大部分人的视野是从今年双11的手机战绩开始的。品牌成立时间短,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大部分人觉得 realme 的产品都是贴牌的,连被称作组装厂的资格都没有;也有人说,realme 纯粹抄袭 redmi ,完完全全继承学习了段永平老板“敢为天下后”的思想;更有媒体、数码博主把 realme 看作是小米未来三年最有竞争力的对手。这就有点心疼 oppo 了,毕竟坊间传闻 oppo 在学习小米、vivo 在学习华为。
接下来我会简单介绍一下 realme 的发展历程,再从耳机入手,通过测评、拆机深度解析 realme 的产品,看看realme 到底是不是一个贴牌品牌。
业务关键里程碑
realme 是一个很年轻的品牌,成立仅两年时间。从业务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5月—2019年5月 依托大哥入场,快速入局东南亚
这一阶段公司刚成立,重点在于团队的搭建。人员组成上算是 oppo 系。核心骨干、早期员工有自愿、也有从oppo 手机那边抽调过来的(当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而业务层面,两家公司的产品规划是不共享的,资源也基本不共用。
同时,realme 也从小米生态链引入了大量成员,为后续手机 + AIoT 战略做准备,毕竟小米是全球最大的 IoT 平台(全球智能硬件接入量2.9亿,小爱同学月活7800万,米家 app 月活4300万。数据来源2020年12月5日王翔总公开演讲)。
在战场选择上,realme 避开了刀光剑影的国内市场,选择东南亚市场入局,捷报频频。品牌成立仅一年,realme 的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了2000万。
第二阶段:2019年5月—2020年5月 全球市场开花,中国区开始发力
首战告捷后,realme 迅速扩大自己的战场,业务很快覆盖了五大洲61个市场。智能手机业务更是走出了 Others ,成为全球 TOP 7 智能手机品牌,被评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手机品牌”。到这时,realme 的整体用户数量达到了4000万。
第三阶段:2020年5月至今 手机布局完成,IoT 雏形初现
三大系列手机布局完成,涵盖各个价格段的5G产品(甚至有5G百元机)。电视、降噪耳机、智能手表,以及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完成亮相。再次明确三大战术打法:敢越级理念 + 潮玩精神 + 真香产品力。在菲律宾市场连续两个季度登顶 Top 1,双11京东排名 Top 5,用户数量达到4500万。
左图:IDC 菲律宾智能手机市场 Top5;右图:京东双11当天手机销量排行榜
TWS 耳机业务 耳机业务的重要性毋需多言。连C站都公开报道了真无线蓝牙耳机是一个极有机会的市场,未来2-3年会维持在CAGR 80%+的增速增长。从当前的市场盘量来看,TWS 耳机正处在2009年至2012年智能手机的增长阶段。 2020年 Q3 总体出货量252.75KK,其中品牌出货量79.27KK,占总体出货量的31.36%,白牌的出货量要远高于品牌。 Top10 品牌出货量68.11KK,占总量的26.95%。Top3 分别是:苹果(34%)、小米(13%)、三星(11%),市占率已经达到63%,集中度非常高,且全部是手机厂商。Top10 玩家中有5家手机厂商(苹果、小米、三星、华为、oppo),3家音频厂商(哈曼、JLab、漫步者),1家东莞厂商(QCY),1家电商玩家(安克创新)。手机厂商深根消费电子多年,渠道管控完善,助力TWS耳机产品在市场中快速渗透。未来手机厂商依靠制造工艺和渠道优势,有望保持 TWS 耳机出货领先优势。(下次有空深入展开...) 面对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产品品类, realme 也进行了多 sku 的布局。
realme 已发售的TWS耳机产品
代工厂和用料
先说重点:非常注重成本,所以价格操作性很高。
耳机产品评测 真金购入了一台 Buds Air Pro ,算是 realme 今年的旗舰款,跟随行业主流趋势做了ANC(主动降噪),没掉队,也没有很拉胯(跟小米 Air 2 pro 比,你们懂得)。 开箱
realme Buds Air Pro 开箱实拍
映入眼帘的是标志的黄色,还是很讨人喜欢的,延续了 realme 一直的设计元素,和主打年轻市场的定位相呼应。包材设计很走心,在我见过的20+ TWS 耳机里面算比较有新意的。有专门的易撕贴膜标签,警示用户如何使用(应该是被前几代用户吐槽不好操作、触控不灵敏骂怕了,而且现在 oppo和 huawei 也都有类似的标签)
拆机:对比 OPPO W51 (以下图片左为 OPPO W51,右为 realme buds air pro ) 为什么要和 OPPO W51对比?尽管 realme buds air pro 卖的很差,我还是看到一些评论在说 air buds pro 完完全全和 W51一样。其实并不是,realme 还是有底线的。
总结 产品 整体来说,realme 的这代耳机产品差强人意(褒义),看得到每一代产品的进步,没掉队,没犯低级错误(除了风噪,以后再详细说下这一点),很难得。也可能是因为我买的是第 n 次大货的产品,量产跑的相当顺了。品质感也越来越好,至少网上骂街的大部分问题我都没遇到,但是这个价格段的廉价感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通话测试,毕竟 realme 这次采用的是双麦混合主动降噪(大部分品牌都会有一个协助通话拾音的麦克风放在耳机腿下面)。 不过,仅从耳机看 realme 所有产品线略显片面。无法否认从手机的角度,1k-1.5k 最具性价比的是 realme Q2,至少目前是这样。 公司 我还是比较看好的。从徐总微博上可以看出,realme 中国区销售团队还是比较年轻的,平均年龄29,有好有坏。优点是执行力强、有冲劲;缺点是经验可能不足。硬件团队还是资深一点比较好。在前期快速上线产品、低价击穿行业,确确实实会迅速带来很好的成绩,但也容易导致高开低走。假如做了几款产品之后,公司却没有技术积累、人才培养,以后就很难有大的突破。我们回过头去看华为和 oppo ,他们都做了4-5年耳机产品了,从ODM 、OEM 逐渐转向 inhouse design ,因为这才能建立自己的壁垒,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嘻嘻 团队 有幸认识一位我觉得在 realme 偏中高层、比较老的员工。从沟通的状态能看出他很有拼劲儿、冲劲儿。从用户的角度,我希望 realme 不要把价格看得太重,真正做点好东西,做点超出用户预期的好产品,哪怕 premium 一点,时间会证明一切!这也是我对其他品牌的期望。比如 oppo encoX ,就很超出我的预期,尽管它降噪效果一般(宽度和深度)、抗风噪做的不好、操作极其容易误触、音质淡如水,但其他方面还是挺好的,嘻嘻。
最后, realme 的产品到底是不是贴牌?我们从 realme Buds Air Pro 耳机的角度看,也应该有答案了。(当然此篇文章,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关于我 一气呵成写完的,也是第一篇文章。我自己感觉是大而不全,广而不深。因为我也不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欢迎和我互动告诉我,我后面会相应调整下重心。
Reference: 公共账号《旭日大数据》的部分行业数据 《我爱音频网》的 oppo W51 和 realme Buds Air Pro 的拆机报告 @徐起Chase 和 @李炳忠Sky 的个人微博 爱集微 app 内关于 oppo w51 的部分内容

TWS 耳机业务 耳机业务的重要性毋需多言。连C站都公开报道了真无线蓝牙耳机是一个极有机会的市场,未来2-3年会维持在CAGR 80%+的增速增长。从当前的市场盘量来看,TWS 耳机正处在2009年至2012年智能手机的增长阶段。 2020年 Q3 总体出货量252.75KK,其中品牌出货量79.27KK,占总体出货量的31.36%,白牌的出货量要远高于品牌。 Top10 品牌出货量68.11KK,占总量的26.95%。Top3 分别是:苹果(34%)、小米(13%)、三星(11%),市占率已经达到63%,集中度非常高,且全部是手机厂商。Top10 玩家中有5家手机厂商(苹果、小米、三星、华为、oppo),3家音频厂商(哈曼、JLab、漫步者),1家东莞厂商(QCY),1家电商玩家(安克创新)。手机厂商深根消费电子多年,渠道管控完善,助力TWS耳机产品在市场中快速渗透。未来手机厂商依靠制造工艺和渠道优势,有望保持 TWS 耳机出货领先优势。(下次有空深入展开...) 面对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产品品类, realme 也进行了多 sku 的布局。

- SONY、紫米、漫步者、惠威、猎声、飞利浦等20余款TWS耳机均大量采用络达方案。
- 小米 TWS 真无线蓝牙耳机 Air 2、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 Air 2s、Smartisan 锤子科技 真无线蓝牙耳机、索爱真无线蓝牙耳机 T5 等产品均大量采用了 WindTunnel 风洞的 TWS 耳机方案。
- 华为、三星、小米、OPPO、JBL、万魔、荣耀、百度、一加、传音、坚果等品牌的真无线耳机大量采用了恒玄方案。
耳机产品评测 真金购入了一台 Buds Air Pro ,算是 realme 今年的旗舰款,跟随行业主流趋势做了ANC(主动降噪),没掉队,也没有很拉胯(跟小米 Air 2 pro 比,你们懂得)。 开箱

拆机:对比 OPPO W51 (以下图片左为 OPPO W51,右为 realme buds air pro ) 为什么要和 OPPO W51对比?尽管 realme buds air pro 卖的很差,我还是看到一些评论在说 air buds pro 完完全全和 W51一样。其实并不是,realme 还是有底线的。
总结 产品 整体来说,realme 的这代耳机产品差强人意(褒义),看得到每一代产品的进步,没掉队,没犯低级错误(除了风噪,以后再详细说下这一点),很难得。也可能是因为我买的是第 n 次大货的产品,量产跑的相当顺了。品质感也越来越好,至少网上骂街的大部分问题我都没遇到,但是这个价格段的廉价感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通话测试,毕竟 realme 这次采用的是双麦混合主动降噪(大部分品牌都会有一个协助通话拾音的麦克风放在耳机腿下面)。 不过,仅从耳机看 realme 所有产品线略显片面。无法否认从手机的角度,1k-1.5k 最具性价比的是 realme Q2,至少目前是这样。 公司 我还是比较看好的。从徐总微博上可以看出,realme 中国区销售团队还是比较年轻的,平均年龄29,有好有坏。优点是执行力强、有冲劲;缺点是经验可能不足。硬件团队还是资深一点比较好。在前期快速上线产品、低价击穿行业,确确实实会迅速带来很好的成绩,但也容易导致高开低走。假如做了几款产品之后,公司却没有技术积累、人才培养,以后就很难有大的突破。我们回过头去看华为和 oppo ,他们都做了4-5年耳机产品了,从ODM 、OEM 逐渐转向 inhouse design ,因为这才能建立自己的壁垒,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嘻嘻 团队 有幸认识一位我觉得在 realme 偏中高层、比较老的员工。从沟通的状态能看出他很有拼劲儿、冲劲儿。从用户的角度,我希望 realme 不要把价格看得太重,真正做点好东西,做点超出用户预期的好产品,哪怕 premium 一点,时间会证明一切!这也是我对其他品牌的期望。比如 oppo encoX ,就很超出我的预期,尽管它降噪效果一般(宽度和深度)、抗风噪做的不好、操作极其容易误触、音质淡如水,但其他方面还是挺好的,嘻嘻。
最后, realme 的产品到底是不是贴牌?我们从 realme Buds Air Pro 耳机的角度看,也应该有答案了。(当然此篇文章,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关于我 一气呵成写完的,也是第一篇文章。我自己感觉是大而不全,广而不深。因为我也不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欢迎和我互动告诉我,我后面会相应调整下重心。
Reference: 公共账号《旭日大数据》的部分行业数据 《我爱音频网》的 oppo W51 和 realme Buds Air Pro 的拆机报告 @徐起Chase 和 @李炳忠Sky 的个人微博 爱集微 app 内关于 oppo w51 的部分内容
本文作者为业内产品经理,持续关注数码圈的八卦,号称最会跳舞的产品经理。
更多数码趣事,请关注作者微博 @Meloboog_of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