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方法计算内力例题_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指导 - 图文 -

本文是一份关于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的指导,涵盖了设计任务、内容、条件和进度安排。设计任务包括结构布置、板、次梁和主梁的设计,采用弹性方法计算主梁内力。内容涉及按弹性理论计算楼盖内力,以及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处理次梁。设计条件包括建筑尺寸、荷载、材料选择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钢筋混凝土楼盖

课 程 设 计 指 导 书

马 成 松 目 录

第1节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条件 四、进度安排 五、指导教师

第2节 设计指导书 一 肋梁楼盖的计算简图 二 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三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内力 四 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第3节 设计例题 第4节 答辩参考题 参考文献 编后

第1节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承重,外墙为370mm砖砌承重。设计时,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采用单向板肋梁楼盖,要求完成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盖的结构设计。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布置

确定柱网尺寸,柱截面尺寸见表1,主次梁布置及截面尺寸,并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2、板设计

按塑性分析法计算内力,并绘制板配筋图。 3、次梁设计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内力和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并绘制配筋图。

4、主梁设计

按弹性方法计算主梁内力,绘制主梁的弯距、剪力包络图,根据包络图计算正截面、斜截面的承载力,并绘制主梁的抵抗弯拒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条件

1、建筑尺寸见图1和表2。 2、学生由教师指定题号。

3、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4、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梁、柱、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分项系数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见表1。分项系数

图1 建筑尺寸

=1.2。可变荷载,

=1.3或1.4。

表1 柱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班级 土木01(04) 土木02(05) 土木03(06) 柱截面尺寸(mm) 300×300(350×350) 350×350(400×400) 400×400(300×3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C25) C20(C20) C25(C30) 表2 题号及可变荷载 L1×L2 (m) 22.5×30.0 21.6×28.5 21.4×27.5 19.8×27.3 19.6×25.0 18.0×24.8 17.1×24.0 5.0 1 2 3 4 5 6 7 5.5 8 9 10 11 12 13 14 可变荷载(kN/m) 6.0 15 16 17 18 19 20 21 6.5 22 23 24 25 26 27 28 7.0 29 30 31 32 33 34 35 7.5 36 37 38 39 40 41 42 2 5、材料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1。

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他均用HPB235级钢筋。 四、进度安排

结构计算 5天 绘制结构施工图 3天 计算书、图纸整理 1天 答辩 1天 ———————————————————— 合计教学周二周 10天 五、指导教师

第2节 设计指导书

一 肋梁楼盖的计算简图

在进行内力分析前,必须先把楼盖实际结构抽象成为一个计算简图,在抽象过程中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并做如下假定:

1.板的竖向荷载全部沿短跨方向传给次梁,且荷载→板→次梁→主梁→主

梁支承的传递过程中,支承条件简化为集中于一点的支承链杆,忽略支承构件的竖向变形,即按简支考虑。

2.板视为以次梁为铰支座的连续梁,可取1m宽板带计算。

3.跨数超过5跨的等截面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基本相同,且跨度相

差不超过10%时,可按5跨连续梁(板)计算,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均按第三跨处理。当梁板实际跨数小于5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

4.板梁的计算跨度应取为相邻两支座反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其值与支座反力分布有关,也与构件的支承长度和构件本身的刚度有关。在实用计算中,计算跨度可按表3取值。

表3 梁、板的计算跨度

两端搁置 按 弹 性 理 论 计 算 单跨 l0=ln+a 且 l0≤ln+h (板) l0≤1.05ln(梁) l0=ln+a/2 且 l0≤ln+h/2 (板) l0≤1.025ln (梁) l0=ln l0=ln+a/2+b/2 且 l0≤ln+h/2+b/2 (板) l0≤1.025ln+b/2 (梁) l0=lc 且 l0≤1.1ln (板) l0≤1.05ln (梁) l0=ln+a 且 l0≤ln+h (板) l0≤1.05ln (梁) l0=ln+a/2 且 l0≤ln+h/2 (板) l0≤1.025ln (梁) l0=ln 一端搁置、一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两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边跨 多跨 中间跨 按 塑 性 理 论 计 算 两端搁置 一端搁置、一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两端与支承构件整浇 注:l0—板、梁的计算跨度; lc—支座中心线间距离; ln—板、梁的净跨; h—板厚;

a—板、梁端支承长度; b—中间支座宽度

二 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楼盖内力,首先要假定楼盖材料为均质弹性体。根据前述的计算简图,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梁板内力,也可利用静力计算手册中的图表确定梁、板内力。在计算内力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荷载及其不利组合

楼盖上作用有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永久荷载按实际考虑,可变荷载根据统计资料折算成等效均布活荷载,可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查得。板通常取1m板宽的均布荷载(包括自重),次梁承受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和次梁自重,主梁承受次梁传来得集中荷载和均布的自重荷载。为简化计算,可将主梁的自重按就近集中的原则化为集中荷载,作用在集中荷载作用点和支座处(支座处的集中荷载在梁中不产生内力)。

由于可变荷载在各跨的分布是随机的,如何分布会在各截面产生最大内力是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问题。

图2所示为5跨连续梁,当活荷载布置在不同跨间时梁的弯矩图及剪力图。由图可见,当求1,3,5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活荷应布置在1,3,5跨;当求2,4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或1,3,5跨跨中最小弯矩时,活荷载应布置在2,4跨;当求B支座最大负弯矩及支座最大剪力时,活荷载应布置在1,2,4跨,如图3。由此看出,活荷载在连续梁各跨满布时,并不是最不利情况。

图2 5跨连续梁弯矩图及剪力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