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顺序linux,Linux启动顺序

66b52468c121889b900d4956032f1009.png

8种机械键盘轴体对比

本人程序员,要买一个写代码的键盘,请问红轴和茶轴怎么选?

内容: 详细解释了Linux启动流程

精华: 自己完整整理了启动流程, 有不少个人思考POST(Powered Self-Test)加电自检

BIOS(Boot Sequence)

加载对应引导上的MBR(bootloader)

主引导设置加载其BootLoader

Kernel初始化

initrd

/etc/init进程加载/etc/inittab

概述

先加载固件里的BIOS程序

BIOS程序很小,做不了太多,进行硬件检测,一级核心初始化,然后把磁盘第一个扇区加载进内存

BIOS程序结束,第一个扇区的MBR代码运行

MBR代码也很小,只做中转,加载一个引导程序来引导真正的操作系统(windows)的内核

这个被MBR加载的引导程序叫GRUB

故而,总共经历了三个程序:BIOS->MBR(中转)->GRUB

故而通常省略MBR,只说BIOS和GRUB

Boot Loader一般指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GRUB载入内核,内核启动init进程进行初始化

BIOS

BIOS在开机时做硬件启动和检测等工作

进化成了UEFI BIOS,原来的也叫做legacy BIOS传统BIOS

按下电源按键后电脑会主动的读取BIOS或UEFI BIOS来载入硬件及进行硬件检测,然后读入开机程序

MBR

MBR是一段代码!!!一个程序!!!

MBR(Master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

是位于磁盘第一个扇区的一段代码

负责:确定活动分区,运行系统引导程序

但是第一个扇区不只包括MBR,只是由于MBR占据了大部分,所以第一个扇区叫做MBR扇区

MBR扇区共包括:MBR程序

DPT(Disk Partition Table):4个分区表

结束标志

为什么要MBR中转,大概原因是,BIOS局限于体积,没办法识别各种硬盘和各种文件系统,所以只是通过一种中断机制加载MBR,让MBR来启动GRUB

GPT

GPT是与MBR对应的,而非与DPT对应的

GPT是MBR的升级版

GPT(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Partition Table): GUID分区表

MBR分区表位于MBR扇区中,而GPT的分区表在其他磁盘有备份,出错自动恢复

MBR分区表最大支持2TB,GPT为18EB

BootLoader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多重操作系统启动管理器。用来引导不同系统

负责载入操作系统内核

15668809.jpg

一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会保留一个boot sector来存放BootLoader

同时bootloader也会拷贝一份到MBR里(一个MBR里只能存一个BootLoader)

Linux的BootLoader是GRUB,而windows的是自己的

先安装Windows,win loader被复制到MBR里

再安装Linux,GRUB被复制到MBR里覆盖win loader

GRUB提供多操作系统功能,而win loader只能引导windows

开机先加载MBR里的loader,也就是GRUB,提供选单询问加载win还是linux

如果是win,则调用win 的boot sector里的win loader

如果是linux,可以调用linux 的boot sector里的GRUB

也可以直接引导linux,因为MBR里的本来就是GRUB了

59061483.jpg

BootLoader载入内核

自此,操作系统加载起来了,此前根本没操作系统的事

然后开始执行操作系统第一个程序,init进程

init进程负责操作系统初始化

sysvinit

源于 System V 系列 UNIX。它提供了比 BSD 风格 init 系统更高的灵活性

含有8中运行级别,upstart和systemd没有这些级别运行init进程(/etc/init.d/init)

读取/etc/inittab

确定系统需要进入的 runlevel

其他

通过以下步骤将系统初始化为预定义的运行级别

/etc/rc.d/rc.sysinit

/etc/rc.d/rcX.d/

/etc/rc.d/rc.local

/etc/rc.d/rc.sysinit

一些重要的系统初始化任务

时钟、分区、磁盘、内核

/etc/rc.d/rcX.d/

个人理解:rc.sysinit执行基本初始化,rcX.d只是加载各种服务

这个目录包含了很多指向/etc/init.d目录脚本的软连接

用于进行对应级别的初始化

其实就是启动各种服务

39582445.jpgS开头的是开机时启动的服务

K开头的是关机时处理的脚本

S数字小的先执行

K数字大先执行

如果要添加一个服务,先在/etc/init.d里写脚本,再在对应级别里创建软连接就好了

/etc/rc.d/rc.local

留给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的地方

同时,也可以作为各个级别公用的运行脚本,避免每个级别里都写脚本

init.d

/etc/init.d是一个目录,存放服务的脚本,用于启停服务

包括mysql、networking、x11-common(x窗口)、cron、ssh

可以使用

/etc/init.d/command 选项start

stop

reload

restart

force-reload

来控制

如/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参考资料

疑惑

MBR到底是不是一段代码

因为百度说MBR是代码,但是如果是代码,很多说法解释不了

见到另一种说法,MBR是第一个扇区

MBR里放了引导程序和分区表和结束符

其中的引导程序就是bootloader,就是GRUB

也就是开机后只经过两个程序:BIOS->GRUB

这种说法能解释很多东西

还见到一种说法,首先肯定上面说法,然后说MBR里的引导程序只是GRUB的前半部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结构不变补偿的电液伺服系统低阶线性主动干扰抑制控制(ADRC)方法的实现过程。首先定义了电液伺服系统的基本参数,并实现了结构不变补偿(SIC)函数,通过补偿非线性项和干扰,将原始系统转化为一阶积分链结构。接着,设计了低阶线性ADRC控制器,包含扩展状态观测器(ESO)和控制律,用于估计系统状态和总干扰,并实现简单有效的控制。文章还展示了系统仿真与对比实验,对比了低阶ADRC与传统PID控制器的性能,证明了ADRC在处理系统非线性和外部干扰方面的优越性。此外,文章深入分析了参数调整与稳定性,提出了频域稳定性分析和b0参数调整方法,确保系统在参数不确定性下的鲁棒稳定性。最后,文章通过综合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提供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工程实用性指导。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化控制基础,特别是对电液伺服系统和主动干扰抑制控制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②掌握低阶线性ADRC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步骤;③学习如何通过结构不变补偿简化复杂系统的控制设计;④进行系统仿真与实验验证,评估不同控制方法的性能;⑤掌握参数调整与稳定性分析技巧,确保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详尽,涉及多个控制理论和技术细节。读者应首先理解电液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ADRC的核心思想,然后逐步深入学习SIC补偿、ESO设计、控制律实现等内容。同时,结合提供的代码示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调整参数和运行仿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于希望进一步探索的读者,可以关注文中提到的高级话题,如频域稳定性分析、参数敏感性分析等,以提升对系统的全面掌控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