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计算机资料,高中计算机会考选择题资料(全)

高中计算机会考选择题资料(全)

答案:3  信息版本: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19-10-01 15:17

已解决

2019-10-01 10:11

高中计算机会考选择题资料(全)

全部回答

1楼

2019-10-01 12:37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 第一部分 说明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第二部分 考查内容 一、认识信息世界 ⒈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⒉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时效性、依附性、具有价值。 ⒊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⒋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 语言的形成  文字的产生  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 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 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二、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⒈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被命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至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⒉计算机的分类 ⑴ 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数字计算机:采用数字技术,处理离散量 模拟计算机:采用模拟技术,处理连续量 ⑵ 按应用分类,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⒊计算机的特点 ⑴运算速度快 ⑵运算精度高 ⑶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⑷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⒋计算机的应用 ⑴ 科学计算 ⑵ 数据处理 ⑶ 过程控制 ⑷ 辅助工程 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等各个领域。 ⑸ 人工智能 ⒌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 ⑴ 工作环境 ⑵ 正确的启动和关闭 冷启动和热启动 热启动的方法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⒈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⑴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都是根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程序存储原理”设计的。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硬件系统的核心。cpu与内存储器合称计算机的主机。 ⑵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⑴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 输入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入设备。 ⑵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输出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出设备。 ⑶ 存储器(memory)  存储器的功能: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 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 内存储器的特点及其分类: 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 外存储器的特点、常用的外存储器。  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byte或b)为单位,其单位换算关系为: 1byte=8bit(比特,1比特为1个二进制位) 1kb=210b=1024b 1mb=210 kb= 1024 kb 1gb=210 mb= 1024 mb ⑷ 运算器(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及其功能 ⑸ 控制器(controller)及其功能 ⑹ 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

2楼

2019-10-01 11:31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 第一部分 说明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第二部分 考查内容 一、认识信息世界 ⒈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⒉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时效性、依附性、具有价值。 ⒊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⒋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 语言的形成  文字的产生  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 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 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二、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⒈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被命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至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⒉计算机的分类 ⑴ 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数字计算机:采用数字技术,处理离散量 模拟计算机:采用模拟技术,处理连续量 ⑵ 按应用分类,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⒊计算机的特点 ⑴运算速度快 ⑵运算精度高 ⑶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⑷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⒋计算机的应用 ⑴ 科学计算 ⑵ 数据处理 ⑶ 过程控制 ⑷ 辅助工程 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等各个领域。 ⑸ 人工智能 ⒌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 ⑴ 工作环境 ⑵ 正确的启动和关闭 冷启动和热启动 热启动的方法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⒈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⑴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都是根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程序存储原理”设计的。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硬件系统的核心。cpu与内存储器合称计算机的主机。 ⑵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⑴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 输入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入设备。 ⑵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输出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出设备。 ⑶ 存储器(memory)  存储器的功能: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 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 内存储器的特点及其分类: 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 外存储器的特点、常用的外存储器。  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byte或b)为单位,其单位换算关系为: 1byte=8bit(比特,1比特为1个二进制位) 1kb=210b=1024b 1mb=210 kb= 1024 kb 1gb=210 mb= 1024 mb ⑷ 运算器(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及其功能 ⑸ 控制器(controller)及其功能 ⑹ 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

我要举报

如果感觉以上信息为低俗/不良/侵权的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我们会做出相应处理,感谢你的支持!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