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虽然 Transformer 已经成为了 NLP 任务中的标准结构,它在 CV 领域的应用仍很有限。目前,在 CV 任务中注意力机制要么与卷积网络结合应用,要么用于在保持网络整体结构的同时替换卷积网络的某些组成部分。我们证明了这种对 CNN 的依赖是不必要的,一个直接应用于图像 patch 序列的纯 Transformer 就可以很好地执行图像分类(目标识别)任务。当对大量数据进行预训练,并转移到多个中型或小型图像识别基准测试(ImageNet、CIFAR-100、VTAB等)时,与最先进的卷积网络相比,我们提出的 Vision Transformer(ViT)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且需要的计算资源更少
  • 一句话总结:VIT 将完整图像切分成多个 16x16 的 patch 块,每个块拉平后经过线性变换看作 token embedding 输入标准 Bert 模型提取特征,用有监督方法训练图像分类模型。VIT 使用了尽量少的图像归纳偏置,因此在小数据量的情况下不如 CNN 类模型,但得益于 Transformer 更好的 scaling 能力,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表现更好。VIT 验证了标准 Transformer 模型也可以良好地解决 CV 问题,并且仍然保持 NLP 中的 Scaling 能力。VIT 使得 CV 和 NLP 任务在模型上统一起来,启发了大量后续研究,并揭示了多模态大模型的可行性

关于归纳偏置,请参考:从模型容量的视角看监督学习


文章目录
  • 1. 方法
  • 2. 实验
  • 3. 总结


1. 方法

  • 自从 2016 年 self attention 机制出现后,已经有大量研究将其用到 CV 领域中,特别是尝试将其和 Transformer 类模型结合以利用其 Scaling 优势。这里的主要困难是当时 Transformer 类模型输入长度无法做得很大,也缺乏序列长度泛化能力,直接简单地把图像各个像素值拉平作为 token 进行训练会导致序列长度太长而无法训练。针对该问题,早期研究包括
  1. 先进行多层卷积和池化,得到较小的特征图(如14x14)后拉平作为 token 训练 Transformer 模型
  2. 类似卷积核,使用滑动窗口扫描图像,仅在局部进行 attention 计算,并以此代替卷积运算
  3. 使用稀疏注意力或轴注意力,降低标准自注意力的计算量。但这些做法大都无法进行并行加速训练
  • 以上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图像的 tokenize & embed 问题,核心要素有两个
  1. 能够把较大尺寸的图像(如 224x224x3)变化成可接受长度的(如 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CV,从而适配于标准的 Transformer 模型
  2. 为了使模型可以尽可能地在 CV 和 NLP 任务上通用,该方法应当尽量少地使用图像数据的归纳偏置
  • 本文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 patch 切分的 tokenize & embedding 方案,提出的 VIT 方法如下

    如图可见,作者将原始尺寸为 224x224x3 的图像切分成 196 个 16x16x3 的 patch 块,每个块拉平后得到尺寸 768 维的张量(地位等同于 NLP token),再用 768x768 的线性层投影到嵌入空间(地位等同于 NLP embedding)。由于本文考虑的是图像分类任务(目标识别任务),作者使用了作为自编码器的 BERT 骨干模型,使用可学习的 1D 位置编码,并引入 [CLS] 分类 token 构成完整的 VIT 模型。除了 tokenize & embedding 方法不同外,其他设计和 BERT 分类模型完全一致,形式化描述如下
    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目标识别_02 其中 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VIT_03 即为随机初始化的 [CLS] token,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ViT_04 为拉平的 patch token,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目标识别_05 为线性嵌入层,MSA 为多头自注意力层

事实上,ICLR 2020 论文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attention and convolutional layers 其实已经提出和本文 VIT 技术上完全一致的方法,但它使用的数据集 CIFAR 10 的图像尺寸仅 32x32,其切分的 patch 尺寸为 2x2,没有验证扩展能力。VIT 基本就是把这个设计用到更大规模的数据集和模型上

  • ViT 可以应用到 CV 领域常见的预训练 + 微调框架中,即首先大数据集上预训练,然后使较小的下游任务数据集进行微调。微调的具体做法为
  1. 移除预训练好的预测头,重新加上一个全零初始化的 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ViT_06 的前馈神经网络作为新的预测头(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CV_07是下游任务的分类数)
  2. 使用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进行微调通常更有益(比如在 224x224 的图像上预训练,在 600x600 的任务上微调)。但问题是,当保持相同大小的 patch 块时,更高分辨率图像对应的 token 序列长度会变长,这会导致预训练的位置编码失效。作者通过在预训练位置编码之间插值来解决这个问题
  • VIT 针对图像归纳偏置的设计远远少于 CNN
  1. CNN 中每一层卷积核都用到了图像的局部性、二维结构和平移不变性,归纳偏置的针对性设计贯穿了整个模型
  2. ViT 中只有 MLP 层利用到图像的局部性和平移不变性,自注意力层完全没有用(都是全局信息)。图像二维结构的使用也很谨慎,仅在切分 patch 和微调时调整不同图像分辨率位置信息时用到。位置编码在初始化时也没有携带任何的二维图像块信息,所有位置信息的空间关系都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2. 实验

  • 作者设置了多种规模,使用多种 patch 尺寸的 ViT 模型,使用两种尺寸的 ImageNet 数据集和 JFT 数据集进行预训练。作为对比,CNN based 模型 MobileNet-v2 参数规模为13M,ResNet34 模型参数规模 85M

    文章的主实验如下,使用不同规模数据集预训练,比较其与 CNN 模型的性能

    可见,在数据量较小时,无论是在ImageNet还是JFT数据集,BiT(以ResNet为骨干的CNN模型)准确率相对更高,但是当数据集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ViT模型略优于CNN模型。所以,ViT 模型更需要大数据集进行预训练,以提高模型的表征。这种结果是可预期的
  1. ViT 使用了更少的归纳偏置,相当于人为引入的领域知识更少,这会导致模型的数据利用率较低,在小数据集上性能会较差
  2. 同样因为 ViT 使用的归纳偏置少,模型的假设空间更大,使用更多数据有效训练后,其性能上限会比 CNN 类方法更好,这也可以理解为人类设计的领域知识不一定完全适配于数据
  • 预训练后,ViT 微调到下游任务的效率更高,如图所示,微调训练 7 个epoch时,ViT 类的模型相较于 CNN 模型效果更好。这说明 ViT 学习到的特征可能比 CNN 更通用

参考  ViT论文及代码解读-ICLR2021:Transformer用于视觉分类也有很好的性能 :无论是使用小模型和轻量化模型AlexNet、MobileNetv2,还是使用大模型ResNet50,要达到较好预测,都要训练30-50epoch甚至更高。而使用ViT模型仅需要2-3个epoch便可达到更优秀的性能

  • 将 ViT 与基于 CNN 的 SOTA 模型对比,发现各个任务下,ViT 模型都轻微超越了 SOTA 性能,同时其训练使用的计算资源要低很多
  • ViT 模型内部可视化分析
  1. 左图可视化了线性嵌入层 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CV_08。对 CNN 卷积核的可视化中也能看到类似的成分
  2. 中图可视化了训练完毕的 1D 可学习位置编码得到的,各个位置嵌入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注意到二维空间上越接近的位置相关性越高,另一方面注意到 patch 所在行列的相关性较高,说明 1D 位置编码也能够学到良好的 2D 空间位置信息
  3. 右图可视化了 ViT 模型每一层的所有注意力头的平均注意距离,它描述了图像空间中被整合信息的平均距离,类似 CNN 中的接受野大小。如图可见,ViT 中最底层就存在一些注意力头可以整合全局信息,而 CNN 每个注意力头都只能整合局部信息。同时,注意到较高层中注意力头整合信息的距离都比较远,这说明其已经学习到语义概念,高层的注意力头主要关注了语义相关的图像区域

对于每个注意力头,图像上任意两个patch之间存在一个注意力权重,这二者间的注意力距离就是二者间欧式距离乘以注意力权重,所有patch二元组之间注意力距离的平均值被定义为平均注意距离

  1. 对 ViT 最后一层(输出层)注意力头的注意范围进行可视化,可以发现其确实关注位置和类别语义信息是一致的
  2. 论文理解【LLM-CV】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_ViT_09

3. 总结

  • ViT = NLP 序列模型(Transformer) + CV 训练范式(有监督预训练+微调)
  • 本文验证了 NLP 中的标准 Transformer 模型也能有效应用到 CV 任务中,属于一个破局挖坑的工作。以前 CV 领域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 CNN 的各种变形上,但本文说明完全不用 CNN 也能解决复杂的 CV 问题,而且有潜力比 CNN 做得更好,这就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比如
  1. 新的图像 Tokenize & Embedding 方法
  2. 本文只做了目标识别,还可以将 ViT 用于目标检测、分割等其他 CV 任务
  3. 修改中间的 Transformer Block 结构,后来有人把 attention 换成 MLP 甚至不需学习的 Pooling 层,发现效果也还不错
  4. 目标函数上可以继续走 CV 的有监督,也可以走 NLP 中的自监督,而且后者意义更大,因为无需构造标记数据了。后来 MAE 方法补足了这块
  5. 本文验证了 Transformer 这个骨干可以同时有效提取一维结构化数据(文本)和二维结构化数据(图像)的特征,这暗示了其处理多模态数据的能力,这一点近年来也被深度发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