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边界清是什么意思_声学超材料- 2015Nat. Mat. 基于米共振的低频超材料

13b2866566ed4557eed11daf526c0372.png

本文导读:

1, 为什么介绍这篇工作;

2, Comsol仿真声学米共振;

3, 一些讨论;


模数哥这学期选了程营老师一门课《声学人工材料》,程老师排了个schedule,要求每个人都要上台做一次presentation,讲什么都行。我立马就想到了要讲讲程老师2015年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这篇大作:Ultra- sparse metasurface for high reflection of low- frequency sound based on artificial Mie resonances,因为我是一直记得这篇文章的。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5年10月27号,正好是四年前(我只是装逼一下,我记忆力没有这么好),程营老师在唐仲英楼B501做了一次报告介绍这篇新接收的子刊,我现场听了一下,只是大概地了解了工作的意思,并不理解细节。我想在程老师的课上向大家介绍这篇文章,倒不是以为我对这篇文章理解得有多么好,而恰恰是因为我前阵子重复这篇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正好到时候可以向程老师请教。

8747ef0992a495be33f159fe7776f32b.png

米氏散射这个概念倒是不新鲜了,我们公众号前面好几个帖子都是介绍这个概念,当然主要是在光学领域,最近被用来做非线性:非线性超表面系列3- 2018 Nano letter 全介质超表面的非线性全息,还有非线性超表面系列2- 2015- OE AlGaAs纳米盘中的增强二次谐波产生。这种米氏散射能够在particle中获得较大的场增强效果,但是一般要求颗粒的折射率较大。但是在声学里面,米氏散射却很少见,模数哥觉得主要是因为声学里面处处存在阻抗的原因,声学和光学还是很不一样的。


1884a3333d556184bd701cdc56012734.png

这篇文章的结构如上图所示,采用3D打印的方式用树脂材料构造了一个迷宫一样的结构。这个弯弯曲曲的迷宫结构,主要是基于2013年Jensen Li提出的coiling up space的概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概念,可以较为方便地增大声的传播距离,获得高的“折射率”。这里多说几句,李老师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还在HK,可见李老师对这种标量波理解的功底深厚。当然要想让声波能够在这么弯弯曲曲的通道中穿过,肯定是离不开共振的,意味着带宽肯定很窄。为了解决这个阻抗失配的问题,Duke大学的Cummer教授跟着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以后找机会可以再跟大家细聊。我们首先采用模态分析的方法来看看这个声学particle的模态(原图Fig.2a):

7fb433ce0011b9b209e4d36158f130e9.png

如上图所示,由于具有四次旋转对称性,这个结构的基模(即对称模式)是一个呼吸模,是一个单极子的共振,即八个通道沿着径向同相的振动,从右图远场辐射场可以看出来。同理我们再看看高阶模,即偶极子共振(原图Fig.2b):

fe25442960cbbe5ef01e2ef3c5dea0fa.png

很尴尬的是,模数哥这里的重复结果和原文有些偏差,因为原文介绍其单极子模式大概频率是520Hz。这里我就有点小迷惑了,我是严格采用了程老师文章中给的材料参数,用了声固耦合的方式来处理结构的边界条件。有一点我倒是可以肯定——是我自己仿真有问题。且听我慢慢道来。

跳过这个模态的问题,我们根据文章中实验装置(原图Fig.3a)来仿真该声学共振子中的声场增强效果(原图Fig.3b):

95ddfe33fcd9456d55ae5361406e970b.png

可见和原文吻合得还行。几点说明:

1,和文章一样,我们这里对共振子内部的空气设置了一个损耗因子loss=0.009。因为我们用的是压力声学Pressure Acoustics, Frequency Domain(acpr),所以这个损耗就等效于热粘性声学中的热声、粘滞效果。这个损耗一般是加到声速的设置上的,那么具体的怎么加,就要细看模型的Equation了。

2,此处仿真得到的最大场强对应的频率是510Hz附近,不再是我们前文模态分析的540Hz了,可见模态分析的结果不够准确,初步判断应该是模型最外边界的设置。当然文章并没有介绍Fig.3a实验装置的具体细节,米共振子中的场增强效果和波导的宽度也有关系。

3,但是为什么在470Hz处有个小刺呢?我也不懂。

然后我们采用等效参数方法得到米共振子的有效体模量Effective bulk modulus 和等效质量密度Effective Mass Density (Fig.4a&b):

c7ce708d9c49bbd78e9d5c300bde1a39.png

0814667857bf4aa68038fbe06071640e.png

我们可以看到在freq<600Hz的一段频率范围内,该声共振单元的等效体模量为负(即E<0),而材料密度为正,所以是一个典型的单负材料。而单负材料中的声波矢对应为虚数,所以声波是无法透过这种材料的(Fig.5a):

0002446fc812ddbfc32bdb7ad98e2191.png

上图显示了稀疏摆放的一排声米氏共振单元,即可实现完美的声波反射。而将共振单元换成普通的声硬边界结构,反射效果就不行了(Fig.5b):

f05ab310c691ccc9d67264400349c6ab.png

具体这种反射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可以从单个共振单元的压力场和速度场来解释(Fig.6b):

575a8d1060f59fd053fc8fd17b535516.png

如图所示,共振单元中的空气速度是沿着径向的,这和我们前文所说的呼吸特征是一致的。这个共振模式和入射场的叠加,在共振子前方产生了一块速度为0的区域,也就意味着声音就无法透过了。


以上就是comsol仿真声米氏共振子的内容。下面是对文章和仿真的一些点评:

1,从物理上将,本文构建米氏共振单极子实现负体模量的思路,和2006年方绚莱老师利用亥姆霍兹共振器(Helmholtz Resonator)实现的负体模量效果是非常类似的,因为亥姆霍兹共振腔就是一个单极子。所以单极子共振峰附近会引起相位的反转,也就是一个等效的负刚度。

2,顺着这个思路,一个偶极子共振能够产生负的质量密度,也就是等效于一个单弹簧双振子模型,在共振过程中同样因为相位的原因可以等效于一个负质量。这便是武汉大学刘正猷老师2000年Science工作中的局域共振的思路了。

3,尴尬的是,我所重复的Fig4a仍然和程老师文中结果不同,频率范围有些差异。但其实这都不重要,因为等效参数法本身所考虑的参数就很多,到底是等效于多厚的材料,还有程老师模型的宽度是多少,都会改变结果。

4,重复文章Fig.4a&b的等效参数法是一个非常强大而有用的方法,这对于研究超材料的等效介质理论,是一个必备的工具。以后会专门讨论这个东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