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表格给出了一些英制螺纹与公制螺纹横截面尺寸计算关系,公制螺纹的计算关系是基于参数H,三角形的高度,该参数与螺距之间的关系如下:
External Thread (Bolt) Areas:
预紧力大小
预紧力会增加平均应力,但是能够降低交变应力 预紧力通常为螺栓材料拉伸屈服强度一定的百分比 ,常采用如下公式:Sty 为屈服强度,At 为拉伸应力区域。一般来讲预紧力不应该小于施加在接头上的最大拉力,这有助于保持被连接件始终保持压缩接触,作用在接头上的拉伸力会降低被连接件的压缩,如果施加的力高于预紧力将会使得被连接件分离。
作用在接头上的张紧力决定了所需要的预紧力,因此将螺栓预紧到尽可能高的值可以使螺栓获得最大的效用 。螺栓材料的延展性决定了螺栓可以预加载到屈服强度的程度。下面是预紧力的推荐值(偏保守):Fproof 是紧固件的试验载荷,试验载荷与试验强度有如下关系:
Fproof = Sproof At
试验强度大约等于85%的拉伸屈服强度,即Sproof = 0.85·Sty,那么预紧载荷为拉伸屈服强度的函数关系推荐如下:
注意到上面的计算是偏保守的,一般的经验则是将紧固件预加载到屈服强度的2/3,即%yld = 66.7%
预紧力的松弛
有不少原因导致预紧力的松弛或者在预紧过程中损失一部分。温度变化导致连接单元的膨胀或者收缩,也能够引起取决于被连接件和紧固件之间伸长或者缩短这种预紧的增加或者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扭转将消散,并造成松弛的预加载力。导致预紧力松弛的其他因素包括嵌入和蠕变。 通过使用螺纹锁定机制来缓解预紧力的松弛,这些机制包括锁定粘合剂,锁定螺母,锁定垫圈,锁定线和锁定颗粒/补丁。缓解缓解松弛或者说防松之后再展开讲,安装后数小时内就会发生预紧力松弛,通常, 大约预备10%的预紧力损失就足够了 。 预紧的不确定性 预加载的精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施加预紧载荷的方式,下面的表格是关于不同预紧方式的一个总结,给出了主要的预紧方式以及精度:这个表格主要是要学习预紧的方式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精度大致分布,可见采用应变计或者超声波传感精度是远高于其它方式。实际加载用得比较多可能是扭矩扳手,仿真里面可能用螺栓拉长比较多。
预紧扭矩
很多时候都是对螺母或者螺栓头部施加合适的扭矩,这可能是最常见的预紧方法。当扭矩扳手的数值达到需要的值就认为预紧完成,那么预紧扭矩如何计算呢,还是挺复杂的。 T = K T d nom F PL dnom 为螺栓公称直径, FPL 为螺栓预紧力,KT 为扭矩系数。其中扭矩系数计算如下面所示:扭矩系数是基于螺栓条件,如果条件不清楚推荐扭矩系数为0.2
上图每个弹簧的刚度计算如下:K=AE/L
螺栓刚度
螺栓胫的刚度
Anom 为螺栓公称面积,Ebolt 螺栓材料的弹性模量,Lshank 螺栓胫的长度
螺纹部分的刚度
Lthd.g 螺纹长度,At 拉伸应力面积
螺栓有效刚度
英制螺栓螺纹公称长度
螺栓胫长度:Lshank = L − Lthd,螺纹长度:Lthd.g = Lg − Lshank
因为英语实在是太废柴了,翻译出来感觉都变了。。。所以如果有图还是应该以看图为主或者自己理解,上面比方说提到螺纹长度,我深信不会有人觉着应该是整个螺纹的长度,而应该是抓紧的部分。
Grip Stiffness
这个不知道应该怎么翻译,姑且翻译成抓紧刚度吧,好土。。。
压力锥内部件的一部分称为截锥,其刚度计算如下:
d 为截锥内径, D 为截锥外径的最小值, t 为截锥厚度, E 材料的弹性模量, and α 为压力锥的角度。压力锥角度推荐为30°
在带螺母的接头中,压力锥从螺栓头下开始,到螺母下结束。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根据轴承面的直径确定截锥的直径,在螺纹接头中,压力锥从螺栓头部下面开始,在最终板材的螺纹部分结束。最终有效抓紧厚度为:
t 为板材厚度, dnom 螺栓公称直径,假定压力锥末端的截锥直径为1.5·dnom.
Grip Stiffness Approximation
每个部分具有同样的弹性模量E 材料的弹性模量, Lg 抓紧长度, α 截锥角度(30°), dbh 螺栓头部以下轴承面直径, d 内部截锥直径。 d 可以是螺栓的公称直径,也可以是接头部分最中心部位的孔径(结果更准确一些)。
如果弹性模量不是一样,需要做弹性模量的近似等效计算:如果假设螺栓头部直径比螺栓公称直径大50%,如dbh = 1.5·dnom,那么结算可以进一步简化:
鉴于内容太长分两次,另外里面有许多地方没有展开,后续接着看。实际内容太复杂,关于螺栓计算就挑最典型的慢慢看,后续再进一步丰富。
注:仅记录学习FEM的一个过程,表达的是个人观点与认识,欢迎一起讨论学习。有疑问可以私,本号没有留言功能,无法互动。本人小白一枚,正在努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