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上课app,APPB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黄丽芬 本文字数:2476

[摘           要]  学习的本质是学生接受新知识,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的过程。从本质上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自身的认知过程。因此,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认知高度匹配。APPB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基于活动的学习(A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PBL)这3个相似学习方法的总称,是STEM教育的主要实施范式,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中“认识TCP/IP参考模型”为例具体阐述该方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APPB教学法;中职计算机网络;TCP/IP参考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36-02

一、APPB教学法

APPB教学法是基于活动的学习(ABL,Activity-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3个相似学习方法的总称,它是STEM教育模式的主要实施范式。STEM教育模式强调除了科普教育更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对比传统教学方法,APPB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与问题,形成系统化的项目,把理论知识融进活动、问题与项目中,从而引导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形式多样化且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剖析,由浅及深螺旋式学习,符合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渴望得到肯定的认知特点,问题由浅及深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慢慢掌握知识,同时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得到自我肯定从而增强自信心并继续探究;系统化的项目设计帮助学生不断构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习更加系统化。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现状

信息时代下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方面:“00”后对网络相关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渴望在网络上表现自我和得到关注;在学习习惯方面:信息化接受程度高,不满足于传统的纯讲授型课堂教学方法,更喜欢网络、视频、游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生活背景方面:学生的日常社交生活高度依赖手机和移动网络等。

现阶段,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理论的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许多教师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室进行讲授,有部分教师会在实训机房里辅助实训进行讲解,但这两种教学方式往往因为缺乏趣味性、互动性等而导致效果不佳,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兴趣也激发不起来。如此一来,纯理论的课堂对理论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毫无趣味,学生或是不想听或是听不懂,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掌握理论知识。如此一来,实训课程上学生也只是会模仿,并没有真正习得操作技能。

三、APPB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分析及教学设计攻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各专业通用的必修课,是专业后续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TCP/IP参考模型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是比較重要的知识点。本文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中的《认识TCP/IP参考模型》知识点为例,具体阐述运用APPB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进行教学分析

授课对象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并能正确理解OSI参考模型,善于利用网络、手机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对抽象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能准确说出TCP/IP模型内容、各层功能以及所包含的层次协议;能力层面:能利用模型知识分析数据在模型中的传输过程并能完成模型中数据传输过程的验证;素养层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计算机网络思维,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TCP/IP模型的内容、各层功能以及所包含的层次协议;难点是利用模型知识分析数据在模型中的传输过程。

(四)基于APPB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活动层面:设置小组合作探究绘制流程图,明确传输方向;真人模拟游戏体验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综合测试小程序验证知识掌握并综合理解模型中的数据传输。基于问题层面:首先解决是什么?即模型的概念、内容、原理、作用、特点等;然后解决怎么用?即模型中数据传输方向、封装、解封装等;最后解决有什么用?即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职业要求等。基于项目层面:绘制模型中数据传输流程图,学生自主探究绘制后进行课堂学习并修改,最终在多维评价后完善。

(五)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

1.明确学习目标

此环节通过学生对课前学习收获进行分享活动,巩固概念;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梳理知识点。基于“关于TCP/IP参考模型的知识点有哪些?”及“我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这两个问题把知识点划分为“已掌握”和“未掌握”两部分,结合课前学习效果检测数据分析从而确定课堂上突出解决的重难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