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68u梅林最稳定版本_浅析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喷注雾化与燃烧不稳定性(上)...

本文探讨了火箭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性问题,从V-2火箭的原始设计到平面喷注盘和隔板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发动机设计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历史案例,如红石火箭和平面喷注盘,揭示了如何通过隔板缓解燃烧不稳定性。文章强调了动态不稳定性对火箭发动机的影响,以及在F-1发动机中通过大量试验进行的改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b1a8fc36c5a8f606c9e6db1b07bbb33d.png

本文首发于“宇航探索局”公众平台(gh_70808b3b0a7e)。

欢迎关注与转发。

知乎有朋友再三建议我讲一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难点,坦白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一来火箭发动机是个试验性科学,很多金贵的图片和参数并不易获取以支撑观点。第二个原因是燃烧不稳定性涉及面十分广泛,流体动力,燃烧与热力学,激波动力学等等,把复杂的扰动演化和失稳破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既不失严禁又平易近人,还是很有难度的。

做难事嘛,必有所得,所以我还是战战兢兢地开始这个系列,希望能够为大家揭开一个视角,管窥火箭发动机研制难度。

上世纪美苏各自开发出了自己的航天飞机,不论在军事、政治领域还是在航天技术领域,航天飞机都堪称翘楚。

可以说,航天飞机是美苏在航天发射系统上的顶尖之作。

我们在《不灭的太空探索精神(1)——航天飞机研发史》系列中详细介绍过美国航天飞机的各个部分。在下面的图中,如不仔细看,您很可能以为苏联“暴风雪”抄袭了美国人的。实际上,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可以说是“具备有苏联特色”的美国航天飞机。

394ba4c84853eae6a04f18a192665d85.png

85e8791d8781d60cb86da903308fbf75.png

航天飞机由三部分构成:

1,执行航天器太空部署和维修任务的载人轨道器;

2,为轨道器提供动力来源的巨大氢氧燃料箱;

3,在起飞段提供大部分推力的助推火箭。

两国航天飞机系统构成相同。然而,具体到每一部分上,又各有特色。

adc0733164c973adf2cf26e78c596070.png
苏联“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单个助推采用单台RD-170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芯级为4台RD-0120氢氧火箭发动机。为了保证轨道器结构简单可靠,没有安装大推力的主发动机

20e179554da7d6b41f2c37ae18168995.png
美国采用固体助推器夹着燃料箱,将航天飞机推离地球。为了平衡力矩,在轨道器上安装三台氢氧火箭发动机,这就是SSME,当今最先进的氢氧发动机

航天飞机起飞阶段需要助推器提供大部分的推力,因而其推力要求较高。为了获得这么大的推力,苏联直接将“天顶”火箭拿来捆绑在“能源”火箭上,而美国则采用固体助推器SRB(美航天飞机详解之固体助推器)。

这两种类型的助推后来都被广泛用作其他火箭系统和航天计划。

0cf0e3bc972c14ec190f0250ee425e82.png
“暴风雪”航天飞机系统托举轨道器的其他部分就是“能源”号火箭,“能源”号项目融合了“天顶”号运载火箭项目。

“天顶”号运载火箭的推力来自一台液氧-煤油发动机,而SRB采用固体燃料本身就具备着极大的推力。在研制中,煤油机更复杂,开发成本奇高,发射成本却很低。SRB却正相反,只需要把高能固体燃料塞进一个“筒”就可以了,开发成本低得多,然而造价不菲。

f70c9b2344cd4171c6317f3fb327e612.png

a786db85ce081c1ec559ecf46eaa4fce.png
“天顶”号运载火箭缝合“联盟”火箭和“质子”火箭之间的运力空白(比如“联盟SL-4”低轨运力在7吨左右,而“质子SL-13”低轨运载能力可以达到20吨,“天顶号SL-16”低轨运力为13-14吨)

6a98b09022826a82e442d635b52072f6.png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SRB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NASA的两次大型深空计划中都扮演重要角色。首先是“5段烧”的改进型SRB,在“星座”计划中作为“战神-1”号火箭的一级与“战神-5”号火箭的助推器,其中在“星座”计划取消之前,“5段烧”SRB火箭通过技术验证箭“战神-1”X进行了作为单独火箭的第一次试飞。在“星座”计划取消后,虽然单独分家的愿望破灭了“5段烧”SRB继续作为NASA的新一代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unch System(SLS)的助推器继续大步迈进。

助推程序脱离后,轨道器会和燃料箱继续飞行直至入轨,这时发动机的比冲取代推力成为首先要考虑的对象。因而“暴风雪”航天飞机芯级火箭安装了4台RD-0120,而美国则把氢氧发动机SSME安装在了轨道器上,由脐带将推进剂从燃料箱送入SSME。

b63dbdff27ac55378eecc655ac577474.png
苏联RD-0120氢氧火箭发动机

84dd793632399bd968a38bf5788b0548.png
SSME

对于一个庞大的航天计划而言,为了达到相同或相似的目标,航天器的设计理念和系统结构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出入。航天飞机是这样,空间站也是这样。

然而具体到各个国家的国情,体系之下的分系统又各具特色。得益于优质的原油资源,苏联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上见长,而美国则在大型固体助推器和氢氧机上领先。

然而当我们的视角进一步缩小,目光聚集到发动机上时,就会发现,两个国家的工程师又因处理相同的难题而殊途同归。

这个问题,就是火箭发动机自产生以来的积病——燃烧不稳定性!

1 火箭动力系统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