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对创造性人才培养较弱,创新力不足。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的创造激情正通过机器人格斗这项运动的普及被重新点燃。”硬核铁甲竞技走上中国舞台
浙江卫视《铁甲雄心》第二季节目中,美国“猫王”对垒中国“废铁”——只见“废铁”视死如归般突地猛冲上去,打掉对手侧翼和右后轮,让“猫王”动弹不得。反转就在这神奇的一秒——“中国废铁”赢。


中国“废铁”VS 美国“猫王”
节目中,一些机器人高新科技研发在铁甲格斗上的技术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全球科技进步中的中国力量。
全球首台直立行走铁甲“火星人”,哈工大学子使用BP网络神经算法打造的“深海巨鲨”,全球第一台集正举、反举、夹持为一体的铁甲“贪吃蛇”,红外线感应半自动攻击铁甲“地心铲”……这些硬核铁甲已经不只是男性审美的专宠,《铁甲雄心》出品人、创客星球创始人CEO茹晨告诉作者:这档节目的女性观众占比超过六成,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对这类“新奇酷炫”的运动感兴趣,而青少年观众占比远高于其他节目,4-14岁的观众占比超过20%。


国内观众对于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但仍离成为大众文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说,《铁甲雄心》这档节目将科技、体育、综艺三者融合,开创了国内“硬科技”综艺的新品类,降低了观众对机器人文化的认知门槛。受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型体育赛事”
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已多次被国务院和教育部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刚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极大提高。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与创客星球将联合举办新的国家级机器人格斗赛事“中国国际格斗机器人大赛”,将是继赛车、电竞之后又一项国家级赛事。这项赛事与电竞一样依托于现代技术,都属于新型体育赛事,受到国家政策扶持。
茹晨告诉作者,“《铁甲雄心》背后依托的由创客星球在2017年发起创建的大型科技娱乐体育项目——KOB铁甲格斗,是全球最高规格的机器人格斗竞技赛事,拥有的上百支签约机器人格斗战队代表着全球机器人格斗最高的竞技水准。大赛凭借严谨的技术标准、高水平的选手和对战、优秀的赛事组织运营,将机器人格斗赛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到全球机器人格斗选手和爱好者的高度评价,成为与美国博茨大战(BattleBots)、英国机器人大擂台(RobotWar)并列的全球三大重量级机器人格斗赛事之一。”

KOB铁甲格斗设有官方实验室为选手制定技术标准,打造赛事规则体系,国家体育总局与创客星球共同制定的赛事标准也是国家标准,同时也会根据观众的反馈以及赛事的发展阶段,对技术标准进行调整。机器人竞技的“新玩法”
今天,机器人竞技并不如电竞那样受到普遍关注,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赛事产业链。茹晨告诉作者,“机器人竞技的玩法可以向电竞的方式去引导,将格斗机器人组成战队,这样会产生团队间的协作和支持,格斗竞技和真人秀相结合则会提升观赏体验。核心玩法从原先的单打独斗,成为现在类似电竞的战队概念,可以实现排兵布阵、策略上的调配,通过队友间的帮助,冲击最终的冠军争夺。”

《铁甲雄心》使用了最高规格的110公斤级格斗机器人,而KOB铁甲格斗全球巡回赛则会使用13.6公斤轻量级格斗机器人比赛,普通大学生就可以承担制作这类机器人所需的费用。观众还可在KOB社群针对节目内容或技术展开探讨。
当被问及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茹晨坦言,由硬科技的品类带来的生产难度上的门槛是一大难点。“真正通过一个工程系统把机器人造出来,跑起来,互相打得精彩,这是对整个团队、整个工业化流程提出的非常高的要求。技术难度远远超过办一个综艺节目。这是挑战,同时也是优势。”茹晨认为,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使机器人竞技这种偏小众和硬核的品类破圈,成为覆盖面更大的产品。在不影响比赛的公平性、严肃性的同时,兼顾娱乐性也是对团队的考验。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旭认为:机器人竞技,融合了机器人工程的技术性和体育竞技的对抗性,在当今机器人行业应用爆发增长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机器人竞技赛,关键在于技术性和娱乐性。技术性体现在竞技机器人为实现功能所涉及到的机械结构设计、嵌入式控制系统、传感器的创新使用,策略算法的设置。娱乐性则体现在竞技任务的设置,比赛场地的设计,机器人的外型、动作,机器人之间的配合等方面。这其中,竞技规则的设计是技术性和娱乐性实现的统一载体;专业媒体通过娱乐化的形式,展现科技,传播文化。机器人竞技的发展趋势,应该体现在不断创新、丰富多样的规则设计,专业新颖、精心设计的媒体展现形式。年轻人需要科技激情,孩子们需要科技偶像
《铁甲雄心》第二季选手身份多样化、年龄呈现低龄化,包括在校大学生、创客青年、高校教师等等,这种现象的背后不仅是中国创新技术的支撑,也是创客、极客文化的潮涌。通过参赛,年轻人并不一味追求实现商业价值、落地应用,科技创新的发生不再局限于科研实验室,也不再是少数科研人员的专属,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实现心中所想,这让很多选手觉得难能可贵。
不少人认为,80后和90后把机甲动漫时代的情怀落地成真正的机器人,在赛场上对决,即便战斗到最后一秒也不放弃,这或许是这个节目最闪光的地方,也是未来科技最需要的东西——年轻人的激情。
除了年轻人,孩子们也需要一批科技偶像用其创造动力和钻研精神去影响和带动,优必选和创客星球共同策划的《铁甲小雄心》节目则让孩子们在除了唱歌跳舞演戏的偶像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优必选曾在知乎上阐述他们冠名和深度参与《铁甲小雄心》节目的理由:“我们并不苛求孩子们将来都从事科技或机器人行业,而是希望孩子们在科技启蒙初期培养起良好的科技思维习惯,无论将来他们从事什么工种,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他们都能利用好先进的科学技术。”

机器人竞技的未来形态
“机器人竞技是依托于整个机器人工业推动的比赛。”
茹晨提到,“F1赛事不是从天而降的比赛,它是源于汽车工业大步发展,汽车工业和各大车厂推动了F1比赛的发展。逻辑类似,未来机器人的竞技比赛一定是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一波工业浪潮,包括机器人和AI的工业浪潮,会催生出未来的超级赛事。机器人和AI科技企业将成为未来机器人格斗俱乐部背后的所有者。我们办赛就是搭建一个更高端的、世界性的平台,这是我们最期待的,也是往这个目标努力的方向。”

创客星球创始人、CEO 茹晨
“人工智能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我觉得机器人竞技会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呈现的端口。大众对于技术的认知是需要介质触发的,相信随着AI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可以看到形态和现在完全不同的机器人竞技。”茹晨说。
最后,作者认为,即使爆款机器人综艺带起了机器人文化的势头,但距离成为文化符号或反哺产业还有很远的距离,这并非是几档综艺节目可以办到的,需要机器人行业的大量的参与者长期投入。像茹晨始终坚信的,“即使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机器人竞技也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我们也期待着,年轻的创客星球能带来更多关于机器人格斗的新可能。机器人大讲堂也将与大家一起,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的传播,共同探索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