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和转发
两段位移模型
前言
运动学的公式比较多,解题方法比较灵活,所以很多题都是一题多解,这次我就其中一种常见的题型加以总结,以便找到一种容易掌握,容易理解的解法。
01
物理情景

物体沿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先从A运动到B,再从B运动到C
02
两段位移模型的特点
物体的运动有两段位移,为了帮助学生记住,我把这种题叫做“两段位移模型”,这种题的特点是:有三位置和两段位移。
03
解题方法
两段位移模型的解题方法常用的有3种: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图像法。
在这里我主要讲基本公式法,因为这是一种通用的解题方法,以后题设条件变化了,但是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是可以用。

04
典例分析
【模型1】(两过程时间相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都是4s,求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模型2】(两过程位移相等)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有一棵树,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的树用了3s,通过BC两相邻的树用了2s,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通过树B时的速度为多少?

分析:由于AB段与BC段时间不相等,故不能用上例中的逐差法。

【变式1】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分析:此题中有4个位置O,A,B,C;初看有4位置和3段位移,跟上面的不一样,但我们如果只看其中的ABC部分,就是上面的两段位移模型了,故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求解。

【变式2】(多选)物体自O点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D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D是最高点。测得OA=0.8 m,AB=0.6 m,BC=0.4 m。且物体通过前三段的时间均为1 s。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是0.9 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2 m/s2
C.CD间的距离是0.2 m
D.从C到D运动的时间是1.5 s
答案 ABD

【变式3】(多选)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停在D点。已知AB=6 m,BC=4 m,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 s
D.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答案 BD
解析:设A点速度为vA,加速度为a,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相等,故运动时间相等,都设为t,则

不念过去
END
不畏将来
更多模型
棒配电阻模型一
棒配电阻模型二
板块模型
传送带模型
动态分析模型
两种典型的直线运动模型
偏转电进磁模型
磁场最小面积模型
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模型
电路的化简
火车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