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古诗原文
望庐山瀑布
02
古诗朗读
03
听写
04
笔顺
05
课外拓展
05
思维导图
望庐山瀑布

06
古诗品阅
1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 2、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3、遥看:从远处看。 4、挂:悬挂。 5、前川:一作“长川”。 6、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7、直:笔直。 8、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9、疑:怀疑。 10、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11、九天:一作“半天”。2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07
学案
▶课时目标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一、赏图导入,了解题意。
1.上节课,我们随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眺望黄河美景,这节课,诗人李白会让我们欣赏哪里的景色呢?(庐山瀑布)
2.让我们跟随李白的脚步走进庐山,一起去欣赏吧!(课件欣赏庐山宣传短片)
3.板书诗题,诵读诗题。(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和停顿)
4.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谁来说说:“望”是什么意思?(看)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5.教师小结:读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题目,是教学古诗一个重要的环节。题目是诗的窗口,通过理解题目,可以大致了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同时渗透读诗方法的指导。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读诗之前,请看要求。
课件出示:
1.大声朗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多读几遍,读顺诗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检查自读情况,相机正音纠错。
(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瀑布(pù bù) 香炉(lú)
紫烟(yān) 遥(yáo)看 挂前川(chuān)
怀疑(yí) 银河 落九天
(4)去掉拼音,同桌互读,评价纠正读音。
2.读出节奏。你们的字音读得很准确,可是读诗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怎么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和节奏呢?
课件出示: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指名读。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
4.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5.同桌合作朗读。
6.指名两人一组上台诵读。学生评价。(是否读出节奏)
7.师生接读。
老师前半句:日照香炉——生接:生紫烟。
8.配乐齐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范读、互读、师生接读、配乐齐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准字音,读对词语,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读好诗歌,为积累背诵打下基础。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过渡:庐山瀑布有多美呢?你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庐山瀑布风光图)
1.学生交流看图片后的感受。(美丽、壮观、迷人……)
2.课件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品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句,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瀑布的位置,好像“挂”在山上。
生2:我读懂了李白游览庐山时的天气是晴天。
……
(2)提出疑问: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预设1:“香炉”是什么意思?
相机指导理解词意:“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预设2:为什么会“生紫烟”呢?
(3)指导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意。(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4)师解释学生疑问:刚才同学们问到了“生紫烟”的问题,请看大屏幕,因为庐山太阳高照,阳光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形成峰顶云雾,弥漫缭绕,好像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所以李白写“生紫烟”。一个“生”字把水汽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5)教师小结:遇到不懂的词,我们可以查资料或借助图片来理解,这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6)自学“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你能读懂这句诗的意思吗?
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归纳:
a.遥看:从远处看。
b.挂前川: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带子从悬崖直挂到山前。
c.“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7)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重读“生”和“挂”字,读出瀑布的雄奇壮观,读出赞美之情。
(8)教师小结:(边小结边在黑板画简笔画)这两句写了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景象。瞧:太阳照在香炉峰顶,峰顶云雾弥漫(画香炉峰),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画上升的水汽)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画瀑布)庐山瀑布多么雄奇!多么壮观!带着我们对它的赞叹再读这句诗。(齐读诗句)
3.品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如果你来到庐山山脚抬头仰望瀑布,你会想到什么?
生1:我仿佛看见珍珠串成的帘子挂在山前。
生2:我仿佛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直泻下来。
生3:我仿佛看见青山中闪着银光的带子。
(2)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看到如此壮观、雄奇、美丽的瀑布,被它深深吸引住了。他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自由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遇到难懂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借助插图猜一猜意思。
(4)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组内互读讨论。
(5)全班交流,归纳:
预设1:“飞流直下”写了山高水流得很急很急,像在飞一样……
预设2:“三千尺”是指瀑布很长……
预设3:诗人说瀑布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了,其实是……
预设4:诗人看见瀑布从很高的山峰直泻下来,以为是银河掉下来了。
(6)教师小结:借助课文插图和课外收集的庐山瀑布的图片,我们大致猜出了这两句诗的意思。这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7)理解词意,体会“夸张”。
①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没有)这就是夸张。
②品读,读出夸张。(“飞流直下”语调上扬、声音响亮,“三千尺”重读,适当拖长音。)指名读,男女赛读,全班读,师生合作读。
4.想象画面,诵读全诗。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高高的香炉峰,有银河一样的瀑布飞流直下,多么令人震撼!多么雄伟壮观!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可以做动作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读完了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给点建议吧!
(2)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朗读这首诗吧!
5.背诵古诗。
(1)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诵。一起看图和板书背一背。
(2)自由背诵古诗。
(3)指名背诵。
(4)齐诵。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给孩子们震撼,让他们直观的感受瀑布的雄奇美丽。直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借助插图、课外收集的庐山图片、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诗意,教师板画,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的意境美,体会到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读本课生字:“瀑布、香炉、紫烟、遥望、挂前川”。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照、炉、烟、挂、川。
重点提醒:
①“照”上下结构,上面“昭”窄、大,下面“灬”宽、扁。不要写成“日”字旁。
②“炉、烟”左窄右宽。“火”最后一笔是“点”。
③“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扌”第三笔是“”。右边两个“土”。
④“川”独体字。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领,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练写,写完对照例字观察、点评。
5.全班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点评,学生再次练写。
设计意图:
复习读词语的环节即是巩固生字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观察生字结构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及时临写,教师点评后再写,让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文字来源于网络经小编辛苦整理)新模板还没好,馨月正在补脑...
你花了 · 来阅读
点个 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