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遣晴雯唱词_冲淡悠远,妙趣横生——京韵大鼓《百山图》唱词赏析

f967d6d97dc5da9ddb15e8cede623478.png

作为一个对北方曲艺几乎无接触的南方人,前半辈子对京韵大鼓的唯一认知是小时候看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老先生的演唱苍凉悲壮,意韵深远 ,很贴切《四世同堂》的抗战情怀。

2ba6a4ccd698a1f51b44f1774cbe75a9.png

从2018年开始,由于对相声演员张云雷的喜爱,陆陆续续听了他演唱的京韵大鼓《孟姜女》、《黛玉葬花》、《探晴雯》、《丑末寅初》片段,慢慢喜欢上这独有的韵味和唱腔,也在网上找了刘宝全、赵桐光、骆玉笙、冯欣蕊等名家的一些唱段来听。特别幸运的是,2018年12月1日,在天津大礼堂,现场听到了张云雷表演的京韵大鼓《百山图》,惊为天人,此后无数次的单曲循环,如痴如醉。

京韵大鼓,是一种使用北京方言演唱的北方曲艺。2006年,京韵大鼓的前身“木板大鼓”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一年,京韵大鼓成为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京韵大鼓以“说唱结合”的形式,以唱为主,夹京腔韵白,演出的除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如《三国》或《红楼》选段外,还演唱纯抒情的写景小段,如《丑末寅初》、《百山图》等。唱词在戏曲、曲艺的整体艺术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配上悠扬婉转的唱腔、恰到好处的身段,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作品。下面我想从一个做惯了阅读理解的文科生的角度谈谈《百山图》的唱词之美。

《百山图》唱词篇幅不长,据说有全本《百山图》,本文仅以张云雷演唱的版本为例。

“碧天云外天外有天,天下的美景尽峰岚”开头两句写景,天高云淡,峰峦叠嶂,天的蓝、云的白、山的绿,层次分明,描摹出一幅自然美景。

“兰桥以下倒有龙戏水,水底鳌鱼难呐把身翻,翻江搅海都是那些鱼鳖和虾蟹,獬豹纵横来往窜,那窜山跳涧是斑斓的猛虎,虎要是发威谁哪人担,单人他不敢从此处走哇。”接下来描写河溪纵横、鱼龙遨游、奇兽出没的场景,奇幻但并不恐怖惊悚,颇有些《山海经》的神秘色彩。

接下来牧童的出现让场景一下子清新活泼起来。“这不走过来嗳嗳哎一个小牧童儿,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下穿水裤,足下蹬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吹出来的这个山歌儿自在清闲,他是啪啪啪地打响鞭,这不绕过了小山弯。”牧童完全不畏惧前文的猛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倒骑牛背,口横短笛,怡然自得,正是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山间小景。

《百山图》通篇宛如一篇抒情写景散文,表演者恰如文章中的抒情主人公,置身山水中,悠然地欣赏着山水、野兽、牧童构成的画卷,表达了主人公的闲情逸致,虽是民间说唱艺术,却表达了古代文人纵情山水、吟诗作赋的理想生活境界。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庄子最著名的美学命题。置身山水之中能给人一种闲适,愉悦的感受,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人生态度与审美情趣。古诗词中,牧童、短笛、老牛,三者结合有着特定含义的文学意象。牧童的纯朴率真、无忧无虑,成了诗人们追忆快乐童年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寄托。不管是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中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还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还是最著名的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都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自然美好的向往。

《百山图》的创作不管是否受到了文人诗歌的影响,但表达的审美情趣是完全一致的。张云雷在天津大礼堂的舞台上表演《百山图》的时候,神气清朗、从容镇定的风度就让我联想起古代文人,“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不染人间尘土气的翩翩公子仿佛是魏晋时期穿越过来的。

张云雷师承自赵桐光先生,不敢说得了几分师父的真传,但他演唱的《百山图》,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让观众融情入景。自此,不管是唱腔还是唱词,《百山图》都成了我的最爱。

2003c5a2241484f173c76af0af93a50e.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