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计算机已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家的高素质人才,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技术成为其必备素质之一。探究大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相关心理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高效学习并利用计算机及快速接受相关新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机界面研究的日益深入,计算机的可用性不断改善,但一些人仍然持续地抵制与回避计算机使用,甚至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学习者或使用者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逐渐成为研究焦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的一种判断,研究发现,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计算机作业的一个关键性变量,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而用户使用计算机时接触最多的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因此本研究在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基础上,从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着手,探索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工具。 本研究遵循“理论构建——工具研制——特点分析”的基本思路,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已有相关问卷,结合开放式调查所获资料,界定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构建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的结构,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规范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问卷”,初步揭示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综合本研究结果,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自编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的测量工具。 2.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为一阶两因素结构,包括控制效能和操作效能。 3.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发展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两维度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其中控制效能维度发展水平高于操作效能感维度。 4.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的发展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 5.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及操作效能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表现为,大三之前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大三发展水平最高,大二其次,大四下降为最低。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总分上,大三高于大一、大四及研究生,大二高于大四;在操作效能维度上,大二、大三均优于大一、大四、研究生,大一高于研究生。 6.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表现为理工科优于文科及其他专业,艺体专业高于文科,计算机专业高于文科。 7.学校性质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影响不显著。就具体维度而言,院校类型在操作效能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二本院校与一本院校、三本院校和一本院校差异显著,二本院校及三本院校学生优于一本院校学生。 8.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及各维度上,不同使用时间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上差异极其显著,随着接触电脑的时间年限的增长,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会随之增强。接触时间较长的学生显著高于接触时间偏少的学生,接触电脑在1年以上的大学生应用软件效能感显著高于接触电脑少于1年的大学生;接触电脑10年以上的大学生最高。每周不同使用计算机时间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及两个维度上差异均极其显著。每周使用时间越长,计算机应用软件效能感越高。使用时间偏多显著高于使用时间偏少的学生,即每周使用时间在50小时以上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每周使用时间少于10小时的大学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