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E编程核心笔记大全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Java SE是Java开发的核心,涵盖桌面和服务器端应用开发。本文档总结了Java SE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类与对象、封装、继承、多态)、异常处理、包管理、接口、集合框架、IO流、多线程、反射、泛型、枚举和注解等。这些知识点是构建Java应用的基础,并为深入学习诸如并发编程和网络编程等高级主题打下基础。 javase:我学习javaSE的笔记

1. Java基础语法回顾

1.1 Java语言概述

Jav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以其跨平台、面向对象、安全和高性能的特性而闻名。自1995年推出以来,Java已经成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主流语言之一。

1.2 数据类型和变量

Java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和布尔型。而引用数据类型则包括类、接口、数组等。在编写Java程序时,正确地声明和使用变量至关重要。

1.3 控制流语句

控制流语句是编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决定了程序的执行路径。Java中的控制流语句主要包括if-else条件语句、for和while循环语句、switch多分支选择语句以及break和continue语句用于控制循环。

int num = 5;
if(num % 2 == 0) {
    System.out.println("Even");
} else {
    System.out.println("Odd");
}

for(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i);
}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语法元素出发,重温Java语言的核心概念,为深入理解和应用Java的面向对象编程及后续高级特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类与对象概念及实践应用

2.1 类的基本定义和构造方法

2.1.1 类的定义和属性

类是Java中最基础的单位,它定义了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蓝图。在Java中,所有的类都由 class 关键字声明。类可以包含属性(也称为字段或成员变量)和方法(类中定义的行为)。属性和方法都是类的成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类定义的例子:

public class Car {
    // 属性
    private String model;
    private int year;
    // 构造方法
    public Car(String model, int year) {
        this.model = model;
        this.year = year;
    }
    // 方法
    public void drive() {
        System.out.println("The " + model + " is driving");
    }
    // Getter 和 Setter
    public String getModel() {
        return model;
    }

    public void setModel(String model) {
        this.model = model;
    }

    public int getYear() {
        return year;
    }

    public void setYear(int year) {
        this.year = year;
    }
}

在这个例子中, Car 类有两个属性: model (型号)和 year (年份)。这些属性是私有的(private),意味着它们只能在 Car 类的内部被访问。类中的 drive() 方法是一个公共方法(public),它表示“驾驶”这辆汽车的行为。

2.1.2 构造方法的作用和使用

构造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在创建对象时自动执行。它的主要作用是初始化对象的状态,即给对象的属性赋初值。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构造方法,但它们必须有不同的参数列表,这被称为构造方法的重载(Overloading)。

构造方法使用与类名相同的名称,并且没有返回类型,连 void 都没有。例如: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默认构造方法
    public Person() {
        // 初始化代码
    }

    // 带参数的构造方法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在上面的 Person 类中,定义了两个构造方法:一个无参构造方法用于创建一个没有任何信息的 Person 对象,另一个带参数的构造方法用于创建一个具有指定 name age Person 对象。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根据提供的参数,Java运行时环境会选择合适的构造方法来执行。

2.2 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2.2.1 对象的生命周期

对象的生命周期从Java虚拟机(JVM)为对象分配内存开始,到该对象不再被任何引用且JVM回收其占用的内存结束。对象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建阶段:使用 new 关键字创建对象时,JVM会在堆内存上分配空间,并调用构造方法初始化对象。
  2. 应用阶段:对象被分配到栈上的引用变量所引用,可以访问其属性和方法。
  3. 不可见阶段:对象引用不可达,即没有任何变量引用它。
  4. 不可达阶段:JVM认为该对象不可达,准备回收。
  5. 回收阶段:垃圾收集器回收对象所占用的内存。

2.2.2 对象的引用和实例化过程

对象的实例化是创建类的新对象的过程。当实例化一个对象时,Java虚拟机会进行以下操作:

  1. 分配内存:JVM为新对象分配内存。
  2. 初始化默认值:将内存中的所有字节设置为默认值(例如,引用类型为 null ,整型为 0 等)。
  3. 设置变量值:按照构造方法中定义的顺序,从参数列表接收初始化值,并设置给对象的字段。

对象的创建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实现:

Car myCar = new Car("Tesla Model S", 2020);

这条语句做了几件事情:

  • Car 类被加载(如果尚未被加载)。
  • Car 对象在堆内存上被创建。
  • 分配的内存使用 new Car(String model, int year) 构造方法进行初始化。
  • myCar 变量持有对新创建对象的引用。

对象的引用是对内存地址的引用,这个地址指向堆内存中的对象。通过对象引用来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例如:

myCar.drive(); // 调用Car对象的drive方法

2.3 面向对象思想的体现

2.3.1 封装、继承和多态的概念

封装、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核心特性。它们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可重用和易于维护。

  • 封装 :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绑定在一起,并对外隐藏内部细节。封装的目的是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只暴露对外接口。实现封装通常使用访问修饰符来控制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的可见性。

  • 继承 :允许创建类的层次结构,一个类(子类)可以从另一个类(父类)继承属性和方法。继承的目的是代码复用。Java只支持单继承,但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 多态 :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响应。多态意味着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多态可以分为编译时多态(方法重载)和运行时多态(方法重写)。

2.3.2 实现封装、继承和多态的代码示例

下面的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Java实现封装、继承和多态:

// 封装
public class Animal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 继承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rivate String breed;

    public Dog(String name, String breed) {
        super(name); //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this.breed = breed;
    }

    public void setBreed(String breed) {
        this.breed = breed;
    }

    public String getBreed() {
        return bre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 多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myAnimal = new Dog("Buddy", "Golden Retriever");
        myAnimal.setName("Max");
        System.out.println(myAnimal.getName() + " is a " + ((Dog)myAnimal).getBreed());
    }
}

在这个例子中, Animal 类是一个基类,它有一个私有属性 name 和对应的setter和getter方法。 Dog 类继承自 Animal 类,并添加了一个新的属性 breed ,同时重写了 setName 方法来提供特定的实现。在 Main 类中,通过基类 Animal 的引用来操作 Dog 对象,这展现了多态。

当运行 Main 类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输出:

Max is a Golden Retriever

这里,尽管 myAnimal Animal 类型的引用,但是实际上它引用的是一个 Dog 对象。通过 myAnimal 我们可以调用 setName 方法(因为 Dog 类重写了它),但不能直接访问 breed 属性(需要将 myAnimal 显式转换为 Dog 类型后才能访问)。这就是多态的典型例子,同一操作(调用 setName 方法)在不同的对象( Dog 类)上有不同的行为。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类和对象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在Java中定义和使用它们。我们还探索了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和多态,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这些概念是如何在实践中体现的。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打下了坚实的面向对象基础,为深入学习Java高级特性和设计模式奠定了基础。

3. Java异常处理机制及深入探讨

Java异常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编程范式,它使得程序能够从错误条件中恢复,或者至少优雅地失败。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异常处理的机制,包括异常的分类、捕获和处理,以及最佳实践。通过理解异常处理的原理,开发者能够编写更健壮、更易于维护的代码。

3.1 异常的分类和层次结构

3.1.1 检查型异常与非检查型异常的区别

在Java中,异常分为两类:检查型异常(checked exceptions)和非检查型异常(unchecked exceptions)。

检查型异常是那些在编译时必须处理的异常。编译器要求在方法中使用 throws 关键字声明这些异常,或者在方法内部使用try-catch语句块捕获它们。这些异常通常表示程序外部的错误,如文件不存在或网络问题。例如, IOException SQLException 都是检查型异常。

非检查型异常包括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和错误(Error)。这些异常不需要显式地在方法的 throws 列表中声明,也不需要在代码中显式捕获。运行时异常通常由程序逻辑错误引起,如空指针异常( NullPointerException )或数组越界异常(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错误通常与严重的资源不足或系统错误有关,如 OutOfMemoryError StackOverflowError

3.1.2 常见的异常类及使用场景

了解常见的异常类及其使用场景对于写出高质量的异常处理代码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异常类:

  • NullPointerException :当尝试使用 null 引用对象的操作时抛出。
  •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当数组索引越界时抛出。
  • IOException :表示输入/输出操作失败时抛出,如文件读取错误。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当尝试加载不存在的类时抛出。
  • SQLException :数据库操作出现错误时抛出。

在实际编程中,应当根据异常的具体类型和场景来决定是捕获它还是允许它传递到更高层的调用者。

3.2 异常的捕获和处理

3.2.1 try-catch-finally语句的使用

Java提供了try-catch-finally语句块来处理异常。try块中的代码是可能抛出异常的代码。如果在try块中发生异常,则控制流立即跳转到相应的catch块。catch块必须紧跟在try块之后,并且参数必须是try块中可能抛出的异常类型的子类或接口。

try {
    // 尝试执行的代码
} catch (IOException e) {
    // 处理IOException异常
} finally {
    // 无论是否捕获异常都会执行的代码
}

finally块通常用于清理资源,例如关闭文件流或数据库连接。即使没有异常发生,finally块也会执行。如果try或catch块中有 return 语句,finally块仍然会执行。

3.2.2 自定义异常类和抛出异常的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Java的标准异常类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需求。这时,可以自定义异常类来表达特定的错误条件。自定义异常通常是扩展了 Exception 类(检查型异常)或 RuntimeException 类(非检查型异常)。

public class MyCustom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public MyCustom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super(message);
    }
    public MyCustomException(String message, Throwable cause) {
        super(message, cause);
    }
}

抛出异常使用 throw 关键字。在方法中,可以抛出检查型异常,这要求调用者必须处理这个异常,或者继续向上抛出。

public void someMethod() throws MyCustomException {
    // 当发生某种特定情况时,抛出自定义异常
    throw new MyCustomException("出现了一个错误情况!");
}

3.3 异常处理的最佳实践

3.3.1 异常处理的策略和性能影响

异常处理是强大的工具,但使用不当会对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过多地使用异常处理用于控制程序流程,或者在循环体中抛出异常,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性能开销。

正确地选择异常处理策略很重要。应当仅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抛出异常,而在常规错误处理逻辑中使用返回值。此外,应当避免创建异常对象,除非真的需要抛出它们,因为创建异常对象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操作。

3.3.2 异常日志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良好的日志记录和分析是处理异常的关键步骤。正确的日志记录能够帮助开发者或运维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所在,而日志分析则可以揭示系统的潜在问题。

日志记录应该包括异常类型、发生时间、相关参数和可能的堆栈跟踪。这样可以帮助开发者理解异常发生的上下文和原因。

try {
    // 尝试执行的代码
} catch (Exception e) {
    // 记录异常信息到日志文件
    log.error("发生异常", e);
    // 抛出异常或进行其他处理
    throw e;
}

对于日志分析,推荐使用日志管理工具,如EL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它可以收集、存储和分析大量的日志数据。通过分析日志模式,可以预测和防止未来的错误。

异常处理不仅涉及捕获和记录错误,它还关系到如何优化程序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通过遵循最佳实践,可以确保异常处理机制能够帮助而不是阻碍应用程序的健康发展。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Java的高级特性,包括包和接口、集合框架以及IO流机制。

4. Java高级特性解析与应用

Java 作为一门成熟且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其高级特性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来构建复杂和高效的应用程序。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 Java 中的包和接口的作用,集合框架的结构及应用,以及输入输出流(IO流)机制的深入理解。

4.1 包和接口的作用及使用方式

4.1.1 包的作用域和导入语句

包(Package)是 Java 中用于管理和组织类(class)和接口(interface)的一种机制。每个包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并且通常反映了存储它们的目录结构。一个包可以包含多个类或接口,但一个类或接口只能属于一个包。包的主要作用包括:

  • 防止命名冲突:允许不同的包中有相同名称的类。
  • 控制访问权限:可以使用访问修饰符来控制包内类和包外类之间的访问权限。
  • 提供访问控制:方便类库的管理和维护,类库可以打包成jar文件供外部使用。

导入语句是用 import 关键字来指定要使用的类的路径,以便在代码中直接使用其简短名称。例如: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这样在代码中就可以直接使用 ArrayList List 而不需要指定完整的包路径。

4.1.2 接口的定义和实现类的使用

接口(Interface)是 Java 中的一种引用类型,它是一组方法的定义,但不提供这些方法的具体实现。接口用于定义类应该实现哪些方法,但不指定如何实现这些方法,从而实现一种多态机制。

接口的定义使用 interface 关键字:

public interface Drawable {
    void draw();
}

任何实现接口 Drawable 的类都必须提供 draw 方法的具体实现:

public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Drawing a circle");
    }
}

实现类需要使用 implements 关键字声明它要实现的接口,然后提供接口中所有方法的具体实现。这样, Circle 类就被视为 Drawable 类型,可以赋值给 Drawable 类型的变量,并且可以使用接口中定义的方法。

4.2 Java集合框架的结构和应用

4.2.1 集合框架的接口和实现类层次

Java 集合框架提供了一套性能优化、接口统一的类和接口,用于存储和操作对象集合。该框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集合: Collection Map

  • Collection 接口是单列集合的根接口,有两个主要的子接口: List Set
  • List 有序集合,允许重复元素。
  • Set 集合不允许有重复元素。

  • Map 接口是键值对集合的根接口,它有两个主要的实现类: HashMap TreeMap

  • HashMap 基于哈希表实现,不保证元素的顺序。
  • TreeMap 基于红黑树实现,按照键的自然顺序或者构造时指定的比较器排序。

集合框架的接口和实现类层次可以使用以下表格进行描述:

| Interface | Implementations | Characteristics | |----------------------|----------------------|---------------------------------------------------| | List | ArrayList, LinkedList| Ordered collection with duplicates allowed | | Set | HashSet, TreeSet | No duplicates, may be sorted | | Map | HashMap, TreeMap | Key-value pairs with unique keys | | Queue | PriorityQueue | Ordered collection for processing elements |

4.2.2 集合类的选择和使用场景

选择合适的集合类对于性能优化至关重要。不同的集合类有不同的性能特征,适用于不同场景:

  • 如果需要维护元素的插入顺序,可以使用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Set
  • 如果需要快速访问元素,则 HashMap HashSet 是更好的选择。
  • 如果需要对元素进行排序, TreeMap TreeSet 提供了有序集合。
  • 对于线程安全的集合,可以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Se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方法包装非线程安全的集合。

4.3 输入输出流(IO流)机制的深入理解

4.3.1 IO流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Java IO流机制用于处理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的分类包括:

  • 字节流(Byte Streams) :用于处理二进制数据,如文件和网络数据。
  • 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是所有字节输入输出流的基类。
  • 字符流(Character Streams) :用于处理字符数据,如文本文件。
  • Reader Writer 是所有字符输入输出流的基类。

IO流类库的设计采用了装饰者模式,允许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这些装饰者可以透明地为流增加新功能。

4.3.2 字节流和字符流的区别及应用场景

字节流和字符流的区别主要在于处理数据的类型不同:

  • 字节流 以字节为单位读写数据,适用于读写二进制文件或网络数据。
  • 字符流 以字符为单位读写数据,适用于读写文本文件,能更好地处理字符编码问题。

在处理文本文件时,应该优先使用字符流,因为它能够正确处理字符编码,而字节流可能会导致乱码问题。例如,使用 FileReader 读取文本文件:

Reader reader = new FileReader("example.txt");
int data;
while((data = reader.read()) != -1) {
    char theChar = (char) data;
    // 处理字符
}
reader.close();

在处理二进制文件时,如图片或音乐文件,应使用字节流。例如,使用 FileInputStream 读取一个图片文件: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image.jpg");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 bytesRead;
while((bytesRead = fis.read(buffer)) != -1) {
    // 处理字节数据
}
fis.close();

在 Java 中,IO 流的设计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抽象和灵活性,使得在不同的场景下都有合适的工具来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和选择合适的流对于编写高效和可维护的代码至关重要。

5. Java并发编程和线程同步机制

5.1 多线程编程的基础知识

5.1.1 线程的创建和启动

在Java中,线程的创建和启动是并发编程的基础。Java使用 java.lang.Thread 类来创建线程,每个线程都是执行线程的实例。创建线程的两种基本方式是通过继承 Thread 类和实现 Runnable 接口。

通过继承 Thread 类创建线程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执行的任务代码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myThread.start(); // 启动线程

实现 Runnable 接口的方式如下: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执行的任务代码
        System.out.println("Runnable is running.");
    }
}

Thread myThread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myThread.start(); // 启动线程

两种方式都可以创建线程,但在实际开发中推荐使用 Runnable 接口的方式,因为Java的单继承特性限制了继承 Thread 类的使用,而实现 Runnable 接口可以保持类的结构层次清晰。

5.1.2 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管理

Java线程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状态:新建(New)、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阻塞(Blocked)和死亡(Terminated)。线程的状态转换依赖于方法的调用,如下图所示:

![线程状态转换图](***

每个线程在创建后进入新建状态,通过调用 start() 方法进入就绪状态。此时,线程不会立即执行,而是进入线程池等待CPU调度。当线程获得CPU时间片后,进入运行状态。如果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某些条件(如IO操作),它会主动放弃CPU使用权并进入阻塞状态。一旦条件满足,线程进入就绪状态,等待再次被调度。线程执行完毕或因异常退出时进入死亡状态。

要管理线程的状态,Java提供了如下方法:

  • join() : 等待线程执行完毕。
  • sleep() : 让线程休眠指定时间。
  • yield() : 让出CPU,线程转入就绪状态。
  • interrupt() : 试图中断线程。

代码示例:

Thread t = new Thread(()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Thread.sleep(1000); // 线程休眠1秒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重新设置中断状态
    }
});

t.start();
t.join(); // 等待线程t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Thread has completed.");

线程管理是并发编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线程的行为和资源使用。

5.2 同步机制和线程安全问题

5.2.1 同步关键字synchronized的使用

在多线程环境下,共享资源的访问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这就是线程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提供了同步关键字 synchronized 。这个关键字可以应用于方法或代码块,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被 synchronized 修饰的代码段。

使用 synchronized 的关键字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Example {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crement() {
        coun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
    }
}

// 在不同的线程中调用increment()方法
SynchronizedExample example = new SynchronizedExample();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example.increment();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example.increment();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Count is: " + example.getCount());

在上述代码中, increment() 方法被 synchronized 修饰,确保了即使多个线程并发调用这个方法,每次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进入这个方法,从而避免了线程安全问题。如果同步方法被频繁调用,可能会引起性能瓶颈,因为每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需要等待前一个线程执行完毕。

5.2.2 线程间通信的方法和案例分析

线程间通信主要涉及3个方法: wait() , notify() , notifyAll() 。这些方法只能在 synchronized 方法或代码块内部调用。调用 wait() 方法的线程会释放锁并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其他线程调用相同对象上的 notify() notifyAll() 方法。 notify() 方法随机唤醒一个等待的线程,而 notifyAll() 方法唤醒所有等待的线程。

线程间通信的典型案例是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一个线程作为生产者生成资源,另一个线程作为消费者消耗资源,它们通过共享队列进行通信。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Example {
    private final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LinkedList<>();
    private final int MAX_SIZE = 10;

    class Producer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synchronized (queue) {
                    while (queue.size() == MAX_SIZE) {
                        try {
                            queue.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int item = produceItem();
                    queue.add(item);
                    queue.notifyAll();
                }
            }
        }

        private int produceItem() {
            // 模拟生成资源的过程
            return (int) (Math.random() * 100);
        }
    }

    class Consumer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synchronized (queue) {
                    while (queue.isEmpty()) {
                        try {
                            queue.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int item = queue.poll();
                    consumeItem(item);
                    queue.notifyAll();
                }
            }
        }

        private void consumeItem(int item) {
            // 模拟消耗资源的过程
            System.out.println("Consumed: " + item);
        }
    }

    public void start() {
        new Producer().start();
        new Consumer().start();
    }
}

// 启动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
ProducerConsumerExample example = new ProducerConsumerExample();
example.start();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中, wait() notify() 方法使得线程间可以同步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防止队列溢出或资源耗尽的问题。这种方式是多线程协作的一种重要机制,广泛应用于并发编程中。

5.3 并发编程的高级特性

5.3.1 线程池的构建和使用

线程池是Java并发编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减少在创建和销毁线程上所花的时间和资源,同时可以有效地管理线程的并发数,避免资源耗尽。Java提供了 Executors 工厂类来创建线程池,并提供了 ThreadPoolExecutor 类供我们自定义线程池的参数。

创建线程池的标准代码如下: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固定大小为10的线程池,可以执行10个并发任务。 newFixedThreadPool 方法是 Executors 类提供的一个便捷方法,它内部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构造器来创建线程池。我们也可以直接使用 ThreadPoolExecutor 来创建线程池,以便对线程池的行为进行更细致的控制。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corePoolSize,            // 核心线程数
    maximumPoolSize,         // 最大线程数
    keepAliveTime,           // 空闲线程存活时间
    TimeUnit.SECONDS,        // 空闲时间的单位
    new LinkedBlockingQueue<>() // 任务队列
);

任务提交到线程池的示例代码:

executor.execute(() -> {
    // 任务代码
});

// 关闭线程池并处理已排队的任务
executor.shutdown();

// 关闭线程池并立即尝试停止所有正在执行的任务,停止处理已排队的任务
executor.shutdownNow();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配置线程池的参数是关键。例如,如果设置的线程数过多,会导致CPU密集型任务的性能降低;如果设置的线程数过少,则无法充分利用多核CPU的优势。在处理I/O密集型任务时,应当增加线程池的大小,因为这时CPU等待I/O操作完成的时间较长。

5.3.2 并发集合和原子变量的应用

Java并发API还包括一系列专门用于并发环境的集合类和原子变量。并发集合包括 ConcurrentHashMap , CopyOnWriteArrayList 等,它们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并发性能。

ConcurrentHashMap 为例,它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段锁技术实现了对不同部分的锁定,这样可以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不同的部分,而不需要对整个数据结构加锁。代码示例: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map.put("key", "value");
map.get("key");

原子变量包括 AtomicInteger , AtomicLong , AtomicReference 等,它们通过底层的硬件指令保证了操作的原子性,这些类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来实现无锁的线程安全操作。

AtomicInteger count = new AtomicInteger(0);
count.incrementAndGet(); // 自增操作,安全的线程操作

使用并发集合和原子变量可以减少编写繁琐的同步代码,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并发操作的性能。然而,对于并发集合来说,它们内部的设计复杂,理解和使用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仔细阅读文档,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性能。在一些特殊的使用场景下,这些高级并发特性对于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至关重要。

6. Java反射机制与泛型编程

在Java编程语言中,反射机制和泛型编程是两个高级特性,它们为Java程序提供了在运行时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修改的能力,以及参数类型安全的集合框架。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两个主题,并通过实例展示它们的实际应用。

6.1 反射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1.1 Class对象的获取和使用

反射机制允许Java程序在运行时访问和操作类的对象。这一切都是从获取 Class 对象开始的。每个类在JVM中都有一个 Class 对象,它包含了类的所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一个类的 Class 对象:

  • 使用 .class 属性:例如, String.class
  • 通过对象调用 .getClass() 方法:例如, "Hello".getClass()
  • 使用 Class.forName() 方法:例如,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获取到 Class 对象后,我们可以用它来创建对象、获取类属性、方法和构造函数等。

Class<?> clazz = String.class;
String str = (String) clazz.newInstance(); // 使用Class对象创建新实例

6.1.2 动态创建对象和调用方法

一旦有了 Class 对象,我们就可以使用反射API在运行时动态创建对象、访问私有成员、调用方法等。下面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反射创建一个对象并调用其方法: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String str = (String) clazz.getConstructor(StringBuffer.class)
                           .newInstance(new StringBuffer("Hello"));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length");
int length = (Integer) method.invoke(str);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字符串"Hello"的实例,并通过反射获取了它的 length 方法并调用。

6.2 泛型编程的概念和实践

6.2.1 泛型的定义和好处

泛型是Java 1.5引入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我们在定义类、接口和方法时,使用一种或多种类型作为参数。泛型的好处包括:

  • 类型安全:泛型确保类型在编译时被检查,减少了 ClassCastException
  • 代码复用:泛型使得一个类或方法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数据。
  • 易于理解:泛型代码更清晰,意图明确,减少了类型转换代码。

6.2.2 泛型类和接口的创建及实例化

创建一个泛型类或接口很简单,只需在类或接口名后添加 <T> 来表示类型参数。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泛型类的例子:

public class Box<T> {
    private T t;

    public void set(T t) {
        this.t = t;
    }

    public T get() {
        return t;
    }
}

使用泛型类时,我们可以指定类型参数,如 Box<Integer> Box<String> 。泛型还可以在接口、方法和构造函数中使用。

6.3 枚举类型和注解的使用详解

6.3.1 枚举类型的定义和特性

枚举类型在Java中用于表示一组固定的常量。它们是通过关键字 enum 来定义的。枚举类型的好处包括:

  • 类型安全:枚举提供了编译时的类型检查。
  • 简化代码:枚举可以减少大量的常量定义和 switch 语句。
  • 内置方法:枚举有一些内置的方法,如 values() , valueOf() 等。
public enum Direction {
    NORTH, SOUTH, EAST, WEST;
}

6.3.2 注解的定义、分类和使用方法

注解是一种特殊的接口,用于为Java代码提供元数据。注解不会直接影响代码的操作,但是可以被编译器或工具读取,以产生额外的行为或检查。注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 标准注解:如 @Override , @Deprecated , @SupperessWarnings
  • 元注解:用于定义注解的注解,如 @Target , @Retention , @Documented , @Inherited
  • 自定义注解:根据需要定义自己的注解。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自定义注解例子: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MyAnnotation {
    String value();
}

public class MyClass {
    @MyAnnotation(value = "Hello")
    public void myMethod() {
        // Method implementation
    }
}

通过使用反射机制,我们可以在运行时检查方法是否使用了特定的注解,并根据注解执行相应的操作。

以上章节内容展示了Java反射机制与泛型编程的原理和实践,通过代码和注释的配合,深入解释了这些高级特性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以及它们为编程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提升。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Java的并发编程和线程同步机制。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Java SE是Java开发的核心,涵盖桌面和服务器端应用开发。本文档总结了Java SE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类与对象、封装、继承、多态)、异常处理、包管理、接口、集合框架、IO流、多线程、反射、泛型、枚举和注解等。这些知识点是构建Java应用的基础,并为深入学习诸如并发编程和网络编程等高级主题打下基础。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