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LINUX技术管理手册(13章)
小概念说明(by qujunorz):
学习linux,我们常常接触到两个词:内核(kernel)和SHELL
Kernel:字面上看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定义了底层硬件的操作方式。
Shell:连接人与Kernel的一层工具,将用户所想执行的操作编译成内核所能理解的语言,传递给内核执行。
驱动程序:一个管理系统和特定硬件之间交互作用的程序,是内核的固定编程接口和硬件命令的连接层。是内核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都加载在内核中。
1、配置Linux内核:四种基本方法:
1).修改可调(动态)的内核配置参数;
2).编译构造一个新的内核;
3).加载新的驱动程序或模块到现有内核;
4).使用内核加载程序LILO或者Grub在引导时的操作指令;
1)在动态文件系统/proc下,直接修改内核文件,或者使用sysctl命令。重启后失效。
2)版本号的第二个部分指出了如果是偶数(正式发行版),奇数(开发版),如:2.6.4和2.7.4。
构建linux的内核的二进制文件:
#cd进入内核源代码目录
#make xconfig/config/gconfig
#make dep(2.6.x以后不再需要)
#make clean
#make
#make modules_install
#cp arch/i386/boot/bzImge /boot/vmlinuz
#cp arch/i386/boot/System.map /boot/System.map
#vi /boot/grub/grub.conf
3)通过打上内核新补丁(补丁中有可能包含最新驱动)
#cd patch_to_kernel_src
#patch -pl
或者通过直接把驱动程序写进内核
1、首先将驱动程序放入 /Path_to_kernel_src/drivers/驱动类别(net、block、scsi等)/
2、修改./drivers/驱动类别/Makefile(编译驱动程序);./drivers/驱动类别/Config.in(出现在被配置项中)
#echo obj-$(CONFIG_PCH_GBE) += pch_gbe/ >>./drivers/驱动类别/Makefile
3、所有的设备都要列在当前类别目录下的Kconfig
#vi ./drivers/驱动类别/Kconfig
4)手工加载内核模块.ko或.o文件(ko或o文件为编译好的驱动程序)
使用insmod或者modprobe
关于udev:
udev是一种工具,它能够根据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状态动态更新设备文件,包括设备文件的创建,删除等。设备文件通常放在/dev目录下。使用udev后,在/dev目录下就只包含系统中真正存在的设备。
由于设备数越来越多,通过静态链接设备到内核越来越复杂,于是增加了udev,一个用户程序,在用户空间管理设备而非内核空间,只有该设备使用时才被加载到/dev。
使用udevadm来查看设备
#udevadm info -a -n sda
looking at device '/devices/pci0000:00/0000:00:10.0/host2/target2:0:0/2:0:0:0/block/sda':
KERNEL=="sda"
SUBSYSTEM=="block"
DRIVER==""
ATTR{range}=="16"
ATTR{ext_range}=="256"
ATTR{removable}=="0"
ATTR{ro}=="0"
ATTR{size}=="41943040"
ATTR{alignment_offset}=="0"
ATTR{discard_alignment}=="0"
一直往上输出父设备:
looking at parent device '/devices/pci0000:00':
KERNELS=="pci0000:00"
SUBSYSTEMS==""
DRIVERS==""
比较生硬的总结,只能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