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计算机房,王德厚:我们现在的写作环境与王瑶先生那个时候没有根本区别...

2014年5月7日,为纪念著名学者王瑶诞辰一百周年,“精神的魅力——王瑶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王瑶先生的弟子孙玉石、钱理群、陈平原、温儒敏等知名学者与来自海内外的一百余名代表、嘉宾与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2719b942d9cfefa514342b73141dce19.png

鲁迅博物馆研究员王德厚发言

以下鲁迅博物馆研究员王德厚发言:

搜狐教育独家网络门户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北京鲁迅博物馆1976年增设鲁迅研究室,王瑶先生是全国第一批要调到鲁迅研究室的领导之一。由于当时北大开始没有放人,过了一段时间王瑶先生才到鲁迅研究室。因此我有幸在王先生的指导下相处了13年。我自己的感受是王先生是一个非常聪明又有个性的人。学术研究哪些是需要自己研究,哪些是自己无能为力的,他是非常聪明的,能够加以选择又加以坚持。

他跟我说过,他写《中国新文学史稿》的时候,选择的作家对象就是按第一次文代会的名单来确定的。但是我们读《史稿》也知道,除了对作家是这个样子,对作品和对他们的分析是王先生是自己研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的。有一次王先生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排队买饭,有一个研究室的朋友就问王先生,瞿秋白到底是不是叛徒?那是因为正在研究瞿秋白,学术界正在议论瞿秋白的问题,王先生听了以后,立刻回答说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这是中组部的问题,这当时给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再联系他给我说过的前面那一段话,其实我觉得王先生非常聪明,学术研究哪些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哪些是不能研究的分得很清楚,这是我感觉王先生非常聪明有个性的第一件事。

第二,我觉得王先生善于抓住时机,排除成见,修正自己的错误。1980年开始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筹备,这个时期思想界也非常活跃,所以王先生抓住这个时机修改自己的《史稿》,把过去由于一些成见不得不写的对作家的评论尽量清除。这种精神我觉得作为一个学者是非常可贵的。我们现在写作的环境和王先生其实没有根本的区别,我们也碰到这个问题,有些话能说;有些话,像刚才孙老师回忆的,不可以说。所以如果想到这样一点的话,我想我们对王先生的研究,以及我们自己现在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触。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王先生善于思考,思想敏捷,非常开明,能够接受新的思想。也正是80年、81年纪念鲁迅的时候,鲁迅研究思想很活跃,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这是过去所不可想象的,也有许多新的见解。这些意见的主要的基本内容都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论文选里面。这个时候王先生他很敏锐地感觉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阶级论的重新思考,所以王先生又重新从鲁迅出发来思考鲁迅研究的种种问题。其中,天津当时举办了一个关于批判国民性问题的全国的研讨会,王先生参加了这个会。所以王先生这时候对鲁迅众生致力于研究的国民性问题有了新的见解。

我觉得王先生他在学术研究这三点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感觉到,他对我自己的指导到现在也没有过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