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英才计划正式启动,即将培养中学生980名左右
导读: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1年计划培养中学生980名左右。2020年12月9-19日,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
2021年“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一
目的
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
实施范围
(一)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长春、南京、杭州、合肥、厦门、济南、武汉、广州、成都、兰州、西安、长沙
(二)高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三)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四)试点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辽宁省(东北大学)、河南省(郑州大学)、湖南省(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市(重庆大学)
三
导师推荐与学生遴选
(一)导师推荐
“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参与高校根据工作计划推荐导师人选,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导师条件进行审定后,正式成为“英才计划”导师。新增导师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导师聘书,往届导师自动进入“英才计划”导师库。导师应组建由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专家组成的培养团队,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二)学生遴选
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英才计划”中学参与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确定参与中学,并联合相关高校及中学向中学生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报名。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联合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笔试、面试。笔试可选用全国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五学科潜质测评试题,也可自行命题。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笔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学生通过面试后进入培养环节。
2021年计划培养中学生980名左右。每位导师培养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经全国管理办公室同意后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适当增加培养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