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CI-E 4.0技术的出现让主板与设备在接口通道数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两倍速的提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PCI-E 4.0的M.2固态硬盘速度从每秒3500MB做到了每秒5000MB,而近期的一些新品更是做到了每秒7000MB,这是实打实的速度提升。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玩家都能享受到PCI-E 4.0的高速,因为现阶段原生支持的只有AMD的X570/B550和TRX40平台,对于B450、X470以及Intel平台用户来说现阶段只能用PCI-E 3.0。那么这些用户还能享受到高速读写带来的体验吗?答案是有的。
活用接口 让PCI-E 3.0硬盘速度起飞
微星主板上有许多扩展接口,比如Z390、B360和B450的USB 3.2 Gen2就能提供10Gb带宽、而Z490上搭载的USB 3.2 Gen2x2更是提速至20Gb。此外主板上的PCI-E插槽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扩展接口,它可以连接包括磁盘扩展卡、视频采集卡、显卡、声卡、网卡等多种设备。只要有效利用闲置的PCI-E插槽事实上同样能获得匹敌PCI-E 4.0的存储速度体验。
近日微星MGA电子竞技大赛合作伙伴西部数据就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这就是新上市的WD_BLACK AN1500 AIC SSD。AIC全称ALL IN CARD,即插卡式设备。与传统SATA和M.2设备相比,AIC的固态硬盘最大限度利用主板PCI-E插槽来释放性能。
M.2接口设备走的是PCI-E x4通道,在3.0模式下带宽为32Gb、实际速度在3500MB左右,由于通道数量固定,因此想要突破速度上限只能刚升级成PCI-E 4.0,而后者的带宽为64Gb,实际传输在7000MB~7500MB左右。
WD_BLACK AN1500另辟蹊径,直接采用PCI-E x8通道,因此通道带宽实现了翻倍效果,并运行在3.0模式下,这样一来其理论速度足可匹敌PCI-E 4.0的M.2硬盘,也给包括B450、X470、Z390等老用户更高性能选择。
说完了原理,下面来看看这款硬盘的实物吧,WD_BLACK AN1500采用PCI-E卡样式,全黑外壳符合WD_BLACK的经典配色。硬盘长度不足18cm,比主流显卡短的多所以不用担心机箱里塞不下。内部为2块高速M.2硬盘,组建RAID 0后顺序读取速度直接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内部的M.2盘和主控芯片都用导热胶垫直连金属外壳,帮助硬盘散热。而背部的金属壳还能起到保护PCB的作用。
WD_BLACK AN1500自带RGB灯,通过侧面嵌入导光条可让效果更加炫目。
性能实测 读取匹敌PCI-E 4.0
上机效果差不多就是这样,测试平台采用微星MPG Z490 GAMING EDGW WIFI刀锋板,Intel酷睿 i5 10600K处理器、威刚XPG D50 3600MHz内存。
连续测试后的WD_BLACK AN1500状态,工作在PCI-E 3.0x8模式下。
在速度方面西部数据标称最大6500MB,而实测数据却快了整整300MB,达到6866MB,这是在Z490主板的第二根PCI-E x8插槽上做出的,写入方面也达到了4382MB。
TxBENCH测试,顺序读取6523MB,写入4395MB,4K方面速度也不错。不过RAID 0并不会增强4K性能。
ATTO磁盘测试,可以体现不同文件大小下的性能。文件尺寸从2MB还是就稳定在每秒4000MB以上,峰值4650MB,符合厂家标定值。那么WD_BLACK AN1500和PCI-E 4.0的M.2盘速度有多大区别呢?往下看。
通过整理之前测试过的某PCI-E 4.0 M.2的数据,可以看到采用PCI-E 3.0x8的WD_BLACK AN1500在顺序读取方面有巨大优势,写入方面则基本持平。4K方面会比PCI-E 4.0 M.2略慢,但差距不大。
总的来说WD_BLACK AN1500让老主板老用户也能享受到高达每秒6500MB的读取速度,大大加快游戏和大尺寸文件的读取速度。
专为影视、设计者打造的微星P100X主机与PS321URV显示器
除了游戏玩家外,一些影视行业从业者也会大量使用固态硬盘来存储文件,因为影视文件尺寸往往会很大,用软件加载传统的SATA盘只有550MB速度,基于3.0的M.2虽然提升至3500MB,但在和拥有6500MB的WD_BLACK AN1500相比显然还有相当差距。关键是老主板也能用。
当然说到底WD_BLACK AN1500只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方法,真正基于PCI-E 4.0的WD_BLACK SN850也已经箭在弦上,到时候搭配支持PCI-E 4.0的微星B550、X570主板可就爽翻了。当然我们的Z490主板也已经预留PCI-E 4.0支持,搭配火箭湖即可开启疾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