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框架spring+springboot+springmvc+mybatis题目

本文只是针对高频面试题,可能不是很全面,拒绝无效垃圾题目

一.Spring

1.Spring的IOC理解

SpringIOC(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转:指就是说原先在对象中要使用另一个对象就必须要显式的去创建另一个对象的实例,例如通过构造方法或者是调用工厂方法(工厂方法最终也是需要new,因为这是Java创建对象所必须的)来获得。而Spring提供了IOC容器来帮我们生成所需要的对象。也就是说在我们原先的对象中有用到其他对象的地方Spring会帮我们来注入

Spring 的 IoC 的实现原理就是工厂模式加反射机制,而在 Spring 容器中,Bean 对象如何注册到 IoC 容器,以及Bean对象的加载、实例化、初始化详细过程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https://blog.csdn.net/u010890358/article/details/80620898
https://blog.csdn.net/a745233700/article/details/113840727

后面发现这个也不错,简述版本,个人觉得把这个说明白应该是很不错了
https://www.cnblogs.com/firepation/p/9584764.html

2.Spring的AOP理解

AOP,一般称为面向切面,作为面向对象的一种补充,用于将那些与业务无关,但却对多个对象产生影响的公共行为和逻辑,抽取并封装为一个可重用的模块,这个模块被命名为“切面”(Aspect),减少系统中的重复代码,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用于权限认证、日志、事务处理。

AOP术语:
连接点(Joinpoint) 程序执行的某个特定位置,如某个方法调用前,调用后,方法抛出异常后,这些代码中的特定点称为连接点。简单来说,就是在哪加入你的逻辑增强
连接点表示具体要拦截的方法,上面切点是定义一个范围,而连接点是具体到某个方法
切点(PointCut) 每个程序的连接点有多个,如何定位到某个感兴趣的连接点,就需要通过切点来定位。比如,连接点--数据库的记录,切点--查询条件
切点用于来限定Spring-AOP启动的范围,通常我们采用表达式的方式来设置,所以关键词是范围
增强(Advice) 增强是织入到目标类连接点上的一段程序代码。在Spring中,像BeforeAdvice等还带有方位信息
通知是直译过来的结果,我个人感觉叫做“业务增强”更合适 对照代码就是拦截器定义的相关方法,通知分为如下几种:
前置通知(before):在执行业务代码前做些操作,比如获取连接对象
后置通知(after):在执行业务代码后做些操作,无论是否发生异常,它都会执行,比如关闭连接对象
异常通知(afterThrowing):在执行业务代码后出现异常,需要做的操作,比如回滚事务
返回通知(afterReturning),在执行业务代码后无异常,会执行的操作
环绕通知(around),这个目前跟我们谈论的事务没有对应的操作,所以暂时不谈
目标对象(Target) 需要被加强的业务对象
织入(Weaving) 织入就是将增强添加到对目标类具体连接点上的过程。
织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具体来说,就是生成代理对象并将切面内容融入到业务流程的过程。
代理类(Proxy) 一个类被AOP织入增强后,就产生了一个代理类。
切面(Aspect) 切面由切点和增强组成,它既包括了横切逻辑的定义,也包括了连接点的定义,SpringAOP就是将切面所定义的横切逻辑织入到切面所制定的连接点中。
比如上文讨论的数据库事务,这个数据库事务代码贯穿了我们的整个代码,我们就可以这个叫做切面。 SpringAOP将切面定义的内容织入到我们的代码中,从而实现前后的控制逻辑。 比如我们常写的拦截器Interceptor,这就是一个切面类

AOP实现的关键在于 代理模式,AOP代理主要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的代表为AspectJ;动态代理则以Spring AOP为代表。

(1)AspectJ是静态代理,也称为编译时增强,AOP框架会在编译阶段生成AOP代理类,并将AspectJ(切面)织入到Java字节码中,运行的时候就是增强之后的AOP对象。

(2)Spring AOP使用的动态代理,所谓的动态代理就是说AOP框架不会去修改字节码,而是每次运行时在内存中临时为方法生成一个AOP对象,这个AOP对象包含了目标对象的全部方法,并且在特定的切点做了增强处理,并回调原对象的方法。

Spring AOP中的动态代理主要有两种方式,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
① JDK动态代理只提供接口的代理,不支持类的代理,要求被代理类实现接口。JDK动态代理的核心是InvocationHandler接口和Proxy类,在获取代理对象时,使用Proxy类来动态创建目标类的代理类(即最终真正的代理类,这个类继承自Proxy并实现了我们定义的接口),当代理对象调用真实对象的方法时, InvocationHandler 通过invoke()方法反射来调用目标类中的代码,动态地将横切逻辑和业务编织在一起;
1.创建一个实现接口InvocationHandler的类,它必须实现invoke方法
2.创建被代理的类以及接口
3.通过Proxy的静态方法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loader, Class[]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 h)创建一个代理
4.通过代理调用方法

1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ersion {
    //学生买票
    public void  buyTickets();
}

2实现类
public class Customer implements Persion{
    @Override
    public void buyTickets() {
        System.out.println("我要1张飞青岛的飞机票~~~~~~~~~~~");
    }
}

3代理
public class Scalp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被代理的对象,把引用给保存下来 这个就是我们要代理的真实对象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Object getInstance(Object target) throws Exception{
        this.target = target;
        Class<?> clazz = target.getClass();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clazz.getClassLoader(),clazz.getInterfaces(),this);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我要开始购买了");
        Object invoke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我给你买上了,稍等这就给你");
        return invoke;
    }
}

4测试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Persion persion = (Persion) new Scalper().getInstance(new Customer());
            persion.buyTickets();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原理步骤
1、拿到被代理对象的引用,并且获取到它的所有的接口,反射获取。
2、JDK Proxy 类重新生成一个新的类、同时新的类要实现被代理类所有实现的所有的接
口。
3、动态生成 Java 代码,把新加的业务逻辑方法由一定的逻辑代码去调用(在代码中体
现)。
4、编译新生成的 Java 代码.class。
5、再重新加载到 JVM 中运行。

InvocationHandler 的 invoke(Object proxy,Method method,Object[] args):proxy是最终生成的代理对象; method 是被代理目标实例的某个具体方法; args 是被代理目标实例某个方法的具体入参, 在方法反射调用时使用。

利用反射机制生成一个实现代理接口的匿名类,在调用具体方法前调用InvokeHandler来处理。

② 如果被代理类没有实现接口,那么Spring AOP会选择使用CGLIB来动态代理目标类。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是一个代码生成的类库,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生成指定类的一个子类对象,并覆盖其中特定方法并添加增强代码,从而实现AOP。CGLIB是通过继承的方式做的动态代理,因此如果某个类被标记为final,那么它是无法使用CGLIB做动态代理的。

实现是通过1个类实现MethodInterceptor传入,然后用Enhancer对象 proxy.invokeSuper(obj, args)通过代理类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1类
public class SayHello {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hello everyone");
 }
}

2代理

public class CglibProxy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private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public Object getProxy(Class clazz){
  //设置需要创建子类的类
  enhancer.setSuperclass(clazz);
  enhancer.setCallback(this);
  //通过字节码技术动态创建子类实例
  return enhancer.create();
 }
 //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方法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obj,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MethodProxy proxy)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前置代理");
  //通过代理类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Object result = proxy.invokeSuper(obj, args);
  System.out.println("后置代理");
  return result;
 }
}

3测试
public class DoCGLi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glibProxy proxy = new CglibProxy();
  //通过生成子类的方式创建代理类
  SayHello proxyImp = (SayHello)proxy.getProxy(SayHello.class);
  proxyImp.say();
 }
}

CGLib 动态代理执行代理方法效率之所以比 JDK 的高是因为 Cglib 采用了 FastClass 机
制,它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为代理类和被代理类各生成一个 Class,这个 Class 会为代
理类或被代理类的方法分配一个 index(int 类型)。这个 index 当做一个入参,FastClass
就可以直接定位要调用的方法直接进行调用,这样省去了反射调用,所以调用效率比 JDK
动态代理通过反射调用高。

总结:

1.JDK 动态代理是实现了被代理对象的接口,CGLib 是继承了被代理对象。
2.JDK 和 CGLib 都是在运行期生成字节码,JDK 是直接写 Class 字节码,CGLib 使用 ASM
框架写 Class 字节码,Cglib 代理实现更复杂,生成代理类比 JDK 效率低。
3.JDK 调用代理方法,是通过反射机制调用,CGLib 是通过 FastClass 机制直接调用方法,
CGLib 执行效率更高。

1.JDK动态代理只能对实现了接口的类生成代理,而不能针对类 ,使用的是 Java反射技术实现,生成类的过程比较高效。
2.CGLIB是针对类实现代理,主要是对指定的类生成一个子类,覆盖其中的方法 ,使用asm字节码框架实现,相关执行的过程比较高效,生成类的过程可以利用缓存弥补,因为是继承,所以该类或方法最好不要声明成final
3.JDK代理是不需要第三方库支持,只需要JDK环境就可以进行代理,使用条件:实现InvocationHandler + 使用Proxy.newProxyInstance产生代理对象 + 被代理的对象必须要实现接口
4.CGLib必须依赖于CGLib的类库,但是它需要类来实现任何接口代理的是指定的类生成一个子类,覆盖其中的方法,是一种继承但是针对接口编程的环境下推荐使用JDK的代理;

3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有什么区别

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是Spring的两大核心接口,都可以当做Spring的容器。

(1)BeanFactory是Spring里面最底层的接口,是IoC的核心,定义了IoC的基本功能,包含了各种Bean的定义、加载、实例化,依赖注入和生命周期管理。ApplicationContext接口作为BeanFactory的子类,除了提供BeanFactory所具有的功能外,还提供了更完整的框架功能:

继承MessageSource,因此支持国际化。
资源文件访问,如URL和文件(ResourceLoader)。
载入多个(有继承关系)上下文(即同时加载多个配置文件) ,使得每一个上下文都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层次,比如应用的web层。
提供在监听器中注册bean的事件。
(2)①BeanFactroy采用的是延迟加载形式来注入Bean的,只有在使用到某个Bean时(调用getBean()),才对该Bean进行加载实例化。这样,我们就不能提前发现一些存在的Spring的配置问题。如果Bean的某一个属性没有注入,BeanFacotry加载后,直至第一次使用调用getBean方法才会抛出异常。

    ②ApplicationContext,它是在容器启动时,一次性创建了所有的Bean。这样,在容器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现Spring中存在的配置错误,这样有利于检查所依赖属性是否注入。 

    ③ApplicationContext启动后预载入所有的单实例Bean,所以在运行的时候速度比较快,因为它们已经创建好了。相对于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唯一的不足是占用内存空间,当应用程序配置Bean较多时,程序启动较慢。

(3)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都支持BeanPostProcessor、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的使用,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BeanFactory需要手动注册,而ApplicationContext则是自动注册。

(4)BeanFactory通常以编程的方式被创建,ApplicationContext还能以声明的方式创建,如使用ContextLoader。

4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

简单来说,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只有四个阶段:实例化 Instantiation --> 属性赋值 Populate --> 初始化 Initialization --> 销毁 Destruction

但具体来说,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包含下图的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找工作的时候有些人会被问道Spring中Bean的生命周期,其实也就是考察一下对Spring是否熟悉,工作中很少用到其中的内容,那我们简单看一下。

1)实例化Bean:

对于BeanFactory容器,当客户向容器请求一个尚未初始化的bean时,或初始化bean的时候需要注入另一个尚未初始化的依赖时,容器就会调用createBean进行实例化。

对于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当容器启动结束后,通过获取BeanDefinition对象中的信息,实例化所有的bean。

(2)设置对象属性(依赖注入):实例化后的对象被封装在BeanWrapper对象中,紧接着,Spring根据BeanDefinition中的信息 以及 通过BeanWrapper提供的设置属性的接口完成属性设置与依赖注入。

(3)处理Aware接口:Spring会检测该对象是否实现了xxxAware接口,通过Aware类型的接口,可以让我们拿到Spring容器的一些资源:

①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Name(String beanId)方法,传入Bean的名字;
②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ClassLoaderAware接口,调用setBeanClassLoader()方法,传入ClassLoader对象的实例。
②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Factory()方法,传递的是Spring工厂自身。
③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会调用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传入Spring上下文;
(4)BeanPostProcessor前置处理:如果想对Bean进行一些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那么可以让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那将会调用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

(5)InitializingBean:如果Bean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执行afeterPropertiesSet()方法。

(6)init-method:如果Bean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了 init-method 属性,则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初始化方法。

(7)BeanPostProcessor后置处理: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将会调用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由于这个方法是在Bean初始化结束时调用的,所以可以被应用于内存或缓存技术;

以上几个步骤完成后,Bean就已经被正确创建了,之后就可以使用这个Bean了。

(8)DisposableBean:当Bean不再需要时,会经过清理阶段,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这个接口,会调用其实现的destroy()方法;

(9)destroy-method:最后,如果这个Bean的Spring配置中配置了destroy-method属性,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销毁方法。

5、 Spring中bean的作用域

(1)singleton:默认作用域,单例bean,每个容器中只有一个bean的实例。

(2)prototype:为每一个bean请求创建一个实例。

(3)request:为每一个request请求创建一个实例,在请求完成以后,bean会失效并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4)session:与request范围类似,同一个session会话共享一个实例,不同会话使用不同的实例。

(5)global-session:全局作用域,所有会话共享一个实例。如果想要声明让所有会话共享的存储变量的话,那么这全局变量需要存储在global-session中。

6 Spring如何解决循环依赖问题

循环依赖问题在Spring中主要有三种情况:

(1)通过构造方法进行依赖注入时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
(2)通过setter方法进行依赖注入且是在多例(原型)模式下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
(3)通过setter方法进行依赖注入且是在单例模式下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
在Spring中,只有第(3)种方式的循环依赖问题被解决了,其他两种方式在遇到循环依赖问题时都会产生异常。这是因为:

第一种构造方法注入的情况下,在new对象的时候就会堵塞住了,其实也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历史难题。
第二种setter方法(多例)的情况下,每一次getBean()时,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ean,如此反复下去就会有无穷无尽的Bean产生了,最终就会导致OOM问题的出现。

Spring的单例对象的初始化主要分为三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ring通过三级缓存解决了循环依赖,其中一级缓存为单例池(singletonObjects),二级缓存为早期曝光对象earlySingletonObjects,三级缓存为早期曝光对象工厂(singletonFactories)。
“A的某个field或者setter依赖了B的实例对象,同时B的某个field或者setter依赖了A的实例对象”这种循环依赖的情况。A首先完成了初始化的第一步,并且将自己提前曝光到singletonFactories中,此时进行初始化的第二步,发现自己依赖对象B,此时就尝试去get(B),发现B还没有被create,所以走create流程,B在初始化第一步的时候发现自己依赖了对象A,于是尝试get(A),尝试一级缓存singletonObjects(肯定没有,因为A还没初始化完全),尝试二级缓存earlySingletonObjects(也没有),尝试三级缓存singletonFactories,由于A通过ObjectFactory将自己提前曝光了,所以B能够通过ObjectFactory.getObject拿到A对象(虽然A还没有初始化完全,但是总比没有好呀),B拿到A对象后顺利完成了初始化阶段1、2、3,完全初始化之后将自己放入到一级缓存singletonObjects中。此时返回A中,A此时能拿到B的对象顺利完成自己的初始化阶段2、3,最终A也完成了初始化,进去了一级缓存singletonObjects中,而且更加幸运的是,由于B拿到了A的对象引用,所以B现在hold住的A对象完成了初始化。

可读 https://blog.csdn.net/a745233700/article/details/110914620

三级依赖的过程可以读
https://blog.csdn.net/lkforce/article/details/97183065

6.1二级依赖可以吗

测试结果是可以的,并且从源码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种方式性能是一样的,并不会影响到Sping启动速度。那为什么Sping不选择二级缓存方式,而是要额外加一层缓存?
如果要使用二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意味着Bean在构造完后就创建代理对象,这样违背了Spring设计原则。Spring结合AOP跟Bean的生命周期,是在Bean创建完全之后通过AnnotationAwareAspectJAutoProxyCreator这个后置处理器来完成的,在这个后置处理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中对初始化后的Bean完成AOP代理。如果出现了循环依赖,那没有办法,只有给Bean先创建代理,但是没有出现循环依赖的情况下,设计之初就是让Bean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步完成代理而不是在实例化后就立马完成代理。

另外一种说法
我们会发现再执行一遍singleFactory.getObject()方法又是一个新的代理对象,这就会有问题了,因为AService是单例的,每次执行singleFactory.getObject()方法又会产生新的代理对象,假设这里只有一级和三级缓存的话,我每次从三级缓存中拿到singleFactory对象,执行getObject()方法又会产生新的代理对象,这是不行的,因为AService是单例的,所有这里我们要借助二级缓存来解决这个问题,将执行了singleFactory.getObject()产生的对象放到二级缓存中去,后面去二级缓存中拿,没必要再执行一遍singletonFactory.getObject()方法再产生一个新的代理对象,保证始终只有一个代理对象。还有一个注意的点

既然singleFactory.getObject()返回的是代理对象,那么注入的也应该是代理对象,我们可以看到注入的确实是经过CGLIB代理的AService对象。所以如果没有AOP的话确实可以两级缓存就可以解决循环依赖的问题,如果加上AOP,两级缓存是无法解决的,不可能每次执行singleFactory.getObject()方法都给我产生一个新的代理对象,所以还要借助另外一个缓存来保存产生的代理对象

6.2 构造器

前面说Spring可以自动解决单例模式下通过setter()方法进行依赖注入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而对于通过构造方法进行依赖注入时产生的循环依赖问题没办法自动解决,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Lazy注解来解决。

也就是说,对于类A和类B都是通过构造器注入的情况,可以在A或者B的构造函数的形参上加个@Lazy注解实现延迟加载。@Lazy实现原理是,当实例化对象时,如果发现参数或者属性有@Lazy注解修饰,那么就不直接创建所依赖的对象了,而是使用动态代理创建一个代理类。

比如,类A的创建:A a=new A(B),需要依赖对象B,发现构造函数的形参上有@Lazy注解,那么就不直接创建B了,而是使用动态代理创建了一个代理类B1,此时A跟B就不是相互依赖了,变成了A依赖一个代理类B1,B依赖A。但因为在注入依赖时,类A并没有完全的初始化完,实际上注入的是一个代理对象,只有当他首次被使用的时候才会被完全的初始化。

6.3为什么要三级缓存而非二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既然singleFactory.getObject()返回的是代理对象,那么注入的也应该是代理对象,我们可以看到注入的确实是经过CGLIB代理的AService对象。所以如果没有AOP的话确实可以两级缓存就可以解决循环依赖的问题,如果加上AOP,两级缓存是无法解决的,不可能每次执行singleFactory.getObject()方法都给我产生一个新的代理对象,所以还要借助另外一个缓存来保存产生的代理对象

7Spring事务的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

Spring事务的本质其实就是数据库对事务的支持,没有数据库的事务支持,spring是无法提供事务功能的。Spring只提供统一事务管理接口,具体实现都是由各数据库自己实现,数据库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是通过binlog或者undo log实现的。Spring会在事务开始时,根据当前环境中设置的隔离级别,调整数据库隔离级别,由此保持一致。

(1)Spring事务的种类:

spring支持编程式事务管理和声明式事务管理两种方式:

①编程式事务管理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

②声明式事务管理建立在AOP之上的。其本质是通过AOP功能,对方法前后进行拦截,将事务处理的功能编织到拦截的方法中,也就是在目标方法开始之前启动一个事务,在执行完目标方法之后根据执行情况提交或者回滚事务。

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在业务逻辑代码中掺杂事务管理的代码,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Transactional注解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减少业务代码的污染。唯一不足地方是,最细粒度只能作用到方法级别,无法做到像编程式事务那样可以作用到代码块级别。

(2)spring的事务传播机制:

spring事务的传播机制说的是,当多个事务同时存在的时候,spring如何处理这些事务的行为。事务传播机制实际上是使用简单的ThreadLocal实现的,所以,如果调用的方法是在新线程调用的,事务传播实际上是会失效的。

① PROPAGATION_REQUIRED:(默认传播行为)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创建一个新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加入该事务。

②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无论当前存不存在事务,都创建新事务进行执行。

③ PROPAGATION_SUPPORTS: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不存在事务,就以非事务执行。‘

④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把当前事务挂起。

⑤ PROPAGATION_NESTED: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在嵌套事务内执行;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按REQUIRED属性执行。

⑥ PROPAGATION_MANDATORY: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不存在事务,就抛出异常。

⑦ PROPAGATION_NEVER: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3)Spring中的隔离级别:

① ISOLATION_DEFAULT:这是个 PlatfromTransactionManager 默认的隔离级别,使用数据库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

② 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读未提交,允许事务在执行过程中,读取其他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③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读已提交,允许事务在执行过程中,读取其他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

④ 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内,任意时刻的查询结果都是一致的。

⑤ ISOLATION_SERIALIZABLE:所有事务逐个依次执行。

8、注解原理:

注解本质是一个继承了Annotation的特殊接口,其具体实现类是JDK动态代理生成的代理类。我们通过反射获取注解时,返回的也是Java运行时生成的动态代理对象。通过代理对象调用自定义注解的方法,会最终调用Annotation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该方法会从memberValues这个Map中查询出对应的值,而memberValues的来源是Java常量池。

9 SpringMVC的流程

(1)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2)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后,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请求获取Handler;
(3)处理器映射器根据请求url找到具体的处理器Handler,生成处理器对象及处理器拦截器(如果有则生成),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4)DispatcherServlet 调用 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请求执行Handler;
(5)HandlerAdapter 经过适配调用 具体处理器进行处理业务逻辑;
(6)Hand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7)HandlerAdapter将Hand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8)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olver视图解析器进行解析;
(9)ViewResol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10)DispatcherServlet对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填充至视图中)
(11)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端控制器 DispatcherServlet:接收请求、响应结果,相当于转发器,有了DispatcherServlet 就减少了其它组件之间的耦合度。
处理器映射器 HandlerMapping:根据请求的URL来查找Handler
处理器适配器 HandlerAdapter:负责执行Handler
处理器 Handler:处理器,需要程序员开发
视图解析器 ViewResolver:进行视图的解析,根据视图逻辑名将ModelAndView解析成真正的视图(view)
视图View:View是一个接口, 它的实现类支持不同的视图类型,如jsp,freemarker,pdf等等

二.Springboot

2.1 热部署有哪几种方式

只需记住方式跟大体步骤即可
使用spring提供的devtools

1引入依赖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devtools</artifactId>
        <optional>true</optional>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maven-plugin</artifactId>
            <configuration>
                <fork>true</fork>
            </configuration>
        </plugin>
    </plugins>
</build>

2在application.yml中配置一下devtools

spring:
  devtools:
    restart:
      enabled: true  #设置开启热部署
      additional-paths: src/main/java #重启目录
      exclude: WEB-INF/**
  freemarker:
    cache: false    #页面不加载缓存,修改即时生效

3 IDEA中配置
(1)File-Settings-Compiler-Build Project automatically
(2)ctrl + shift + alt + / ,选择Registry,勾上 Compiler autoMake allow when app runn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自动装配的原理

https://www.yuque.com/atguigu/springboot/qb7hy2
自动装配简答

记得最后说 @Conditional 条件装配:满足Conditional指定的条件,则进行组件注入
比如 mybatis

@ConditionalOnClass({ SqlSessionFactory.class, SqlSessionFactoryBean.class})
这个注解的意思是:当存在SqlSessionFactory.class, SqlSessionFactoryBean.class
这两个类时才解析MybatisAutoConfiguration配置类,否则不解析这一个配置类,
make sence,我们需要mybatis为我们返回会话对象,就必须有会话工厂相关类

@CondtionalOnBean(DataSource.class):只有处理已经被声明为bean的dataSource

@ConditionalOnMissingBean(MapperFactoryBean.class)这个注解的意思是如果容器中
不存在name指定的bean则创建bean注入,否则不执行(该类源码较长,篇幅限制不全粘贴)

2.3 启动流程

三 mybatis

3.1 #{}和${}的区别

${}是字符串替换,#{}是预处理;

Mybatis在处理 时,就是把 {}时,就是把 时,就是把{}直接替换成变量的值。而Mybatis在处理#{}时,会对sql语句进行预处理,将sql中的#{}替换为?号,调用PreparedStatement的set方法来赋值;

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SQL注入,提高系统安全性。

3.2 resultMap和resultTyp的区别

  • resultType:当使用resultType做SQL语句返回结果类型处理时,对于SQL语句查询出的字段在相应的pojo中必须有和它相同的字段对应,而resultType中的内容就是pojo在本项目中的位置。因此对于单表查询的话用resultType是最合适的。
  • 但是,如果在写pojo时,不想用数据库表中定义的字段名称,也是可以使用resultMap进行处理对应的。多表连接查询时,若是一对一的连接查询,那么需要新建一个pojo,pojo中包括两个表中需要查询出的所有的字段,这个地方的处理方式通常为创建一个继承一个表字段的pojo,再在里面添加另外一个表内需要查询出的字段即可。若是一对多查询时,若是使用内连接查询,则很可能出现查询出的字段有重复。使用双重for循环嵌套处理即可。

3.3 分页

Mybatis使用RowBounds对象进行分页,它是针对ResultSet结果集执行的内存分页,而非物理分页。可以在sql内直接书写带有物理分页的参数来完成物理分页功能,也可以使用分页插件来完成物理分页。

分页插件的基本原理是使用Mybatis提供的插件接口,实现自定义插件,在插件的拦截方法内拦截待执行的sql,然后重写sql,根据dialect方言,添加对应的物理分页语句和物理分页参数。
PageHelper 分页插件

3.4 DAO 接口跟 XML 文件里面的 SQL 是如何建立关系的

https://blog.csdn.net/javageektech/article/details/10379029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到上面的图示,聪明如你,也许就大概知道了。当我们执行 MyBatis 方法的时候,就通过全限定类名+方法名找到 MappedStatement 对象,然后解析里面的 SQL 内容,执行即可。

1、DAO接口会被加载到 Spring 容器中,通过动态代理来创建

2、XML中的SQL会被解析并保存到本地缓存中,key是SQL 的 namespace + id,value 是SQL的封装

3、当我们调用DAO接口时,会走到代理类中,通过接口的全路径名,从步骤2的缓存中找到对应的SQL,然后执行并返回结果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