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这个名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比如编译原理中,一个算术表达式通过词法分析器形成词法单元,而后这些词法单元再通过语法分析器构建语法分析树,最终形成一颗抽象的语法分析树。诸如此类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编译器、正则表达式等等。
一:定义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意图: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标识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主要解决:对于一些固定文法构建一个解释句子的解释器。
何时使用:如果一种特定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的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言中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通过解释这些句子来解决该问题。
如何解决:构建语法树,定义终结符与非终结符。
二:UML
抽象解释器(AbstractExpression):具体的解释任务由各个实现类完成。
终结符表达式(TerminalExpression):实现与文法中的元素相关联的解释操作,通常一个解释器模式中只有一个终结表达式,但有多个实例,对应不同的终结符。
非终结符表达式(NonterminalExpression):文法中的每条规则对应于一个非终结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根据逻辑的复杂程度而增加,原则上每个文法规则都对应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
上下文(Context): 上下文环境类,包含解释器之外的全局信息
客户类(Client): 客户端,解析表达式,构建抽象语法树,执行具体的解释操作等.
三:简单代码实现
四:优点
1、 可扩展性比较好,灵活。
2、 增加了新的解释表达式的方式。
3、易于实现简单文法。
五:缺点
1、 执行效率比较低,可利用场景比较少。
2、 对于复杂的文法比较难维护。
六:适用场景
1、可以将一个需要解释执行的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
2、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3、文法较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