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什么是艾略特波浪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以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1871 年 7 月 28 日 – 1948 年 1 月 15 日)的名字命名。他是一位美国会计师和作家。受到道氏理论和自然界观察的启发,艾略特得出结论,可以通过观察和识别波浪的重复模式来预测股市的走势。 艾略特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市场,识别波浪模式的具体特征,并根据这些模式做出详细的市场预测。艾略特的部分工作基于道氏理论,该理论也用波浪来定义价格变动,但艾略特发现了市场行为的分形本质。艾略特于 1938 年在《波浪原理》一书中首次发表了他的市场模式理论。 1.2 1930年代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本原理 简而言之,顺着趋势方向的移动以 5 浪形式展开(称为驱动浪),而任何回调趋势的修正则以 3 浪形式展开(称为修正浪)。趋势方向的移动被标记为 1、2、3、4 和 5。三浪修正被标记为 a、b 和 c。这些模式可以在长期和短期图表中看到。 指南 • 驱动浪细分为5 浪。驱动浪移动小度细分为1、2、3、4、5 • 第1、3 和5 波细分是驱动浪。这种情况下的细分为((i))、((ii))、((iii))、((iv))和((v))的微小程度。 • 第 2 浪回撤不能超过第 1 浪的起点 • 浪 3 不能是三个驱动浪(即浪 1、3 和 5)中最短的浪 • 第 4 浪与第 1 浪的价格区域不重叠 • 第 5 浪需要以动量背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