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慢疑 什么是绮语、两舌、恶口?

 

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药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则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大法,若五毒心尚存,则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欲修佛道必先除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至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又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至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做了官发了财后,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疑是怀疑不信。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杜塞善门,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

 

什么是绮语、两舌、恶口?

五戒有五戒表解,十善业有没有类似五戒表解之类的详解呢?度娘了很久和知乎上一直都不是太理解这些个名词,如果有类似于具缘成犯的分析就好了
就是说怎么判定?有脏字就是恶口吗?没有脏字就一定不是恶口吗?
是不是这三种口业的开遮持犯同妄语呢?
望各位修行者帮个忙,我不胜感激

简单说,绮语又叫杂秽语,指花言巧语、浮辞艳诗、没有意义的话等等。两舌指说挑拨离间的话,比如向A说B的是非,又向B说A的是非,使得彼此不和。恶口指的就是骂人、说脏话,不带脏字的骂也是恶口。三者也都是不妄语戒的延伸,共同护持口业清净。

作者:CKL gz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264528/answer/3671600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五戒相经或十善业经一类经书,只是随便看了看,没认真记当中是怎样解释的。对于这一类的经书,可以直接到正规寺庙找法师解释就好了。

你邀请我的问题中,就这个还像个问题。我就用这个问题做统一回答吧。

就从这个问题说起,开遮持犯是相经类。何为相,事物之表象。相对之的是性。何为性,事物之本质。总结来说相就是从事物本质出发,延续出各种行为现象。

那绮语、两舌、恶口本质是什么,起心动念。如果能做到随缘而行,不起心动念,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随缘需要绮语、两舌、恶口的,本质上并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开缘,如果是因为贪嗔痴而起心动念的,就是犯缘。(这里可能说的深了一点)

 

从你最近提的问题上来看,你正在走邪路上。说你邪是说你用错误的方法去理解佛法。你正在研究指月之指,就好比你问清净和不清净的区别,这是错误的思考方式。你应该去参悟的是佛说的清净究竟是什么。你应该参悟每个名相后面的本质是什么。有所参悟再去找善知识印证。不然你参悟出来的东西既不是佛经想告诉你的道理,同时也会把你想到的东西当作佛经的道理。

下面有段经文,如果认真参透,有大利益,或可助你离邪归正。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楞严经

编辑于 2018-04-15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