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网易有数 作者九乐
导读:
今天邀请到了网易严选分析师九乐同学为大家分享。通过制定一套库存分级方案,对现有商品划分库存等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可以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投入到能产生更大价值的重点库存中。
1
背景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库存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短缺,保证前端销售的连续性,但库存过多,势必会增加存货成本和管理费用。严选的sku和spu呈现多样化,增加了库存管理的复杂性,一方面希望满足前端销售的需求,减少缺货损失,另一方面希望维持最合理的库存深度,尽量减少库存管理费用。
基于这两种库存管理诉求,可以看出,库存管理的核心指标是库转和缺货率,二者如同跷跷板一样此消彼长相互制衡。库存管理以及整个计划管理链路在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将二者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严选的库存发展趋势表明,现在需采用精细化的库存管理策略。回溯严选的库转,已经从初期为了保销售的大量采购高库转,到中期优化采购策略实行“小单快反”,到后期进行库存出清处理,到目前库转的降速已经逐步放缓,整体的缺货率也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些趋势信号告诉我们,原来大刀阔斧的策略已经边际效应递减,现在已经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2
目的
在严选库存发展的现阶段,制定一套库存分级方案,通过对现有商品划分库存等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不同层级的商品需要有不同的库转和缺货标准,制定不同的策略,覆盖计划链路的诸多场景,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投入到能产生更大价值的重点库存中。
3
分级特征
行业中有过研究的方法是ABC分类和XYZ分类,其中ABC以销售重要性为特征,XYZ以销售波动性为特征。我们在综合了实际策略应用后,也加入了库转特征,增加RST分类。
特征1:销售重要性
ABC分类法,即以销售重要性为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与帕累托原理有着类似的思想。帕累托图最早用于解释经济学中的一个现象,即20%的人口控制了80%的财富,其核心思想是在众多因素中识别少数但是对事物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应用于库存管理中,从销售重要性的角度,进行ABC类划分,来识别对于公司销售贡献优良差影响的商品。
指标制定上,销售额是能给公司带来高流水贡献的商品,销量是能给公司带来更多销售用户和购买次数的商品,因此,销售重要性综合了销售额和销量的贡献影响,二者各取50%占比,衡量销售重要性特征。
分类标准上,按照销售重要性分为A类(优,重要)、B类(良,一般重要)、C类(差,不重要)。其中,A类商品,占库存商品总数的10%左右,但销售贡献在60%左右;B类商品,占库存商品数的30%左右,销售贡献也占比30%左右;C类商品,占库存商品数的60%左右,但销售贡献仅为10%左右。整体上符合帕累托原理,“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特征2:销售波动性
ABC分类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于销售最重要的商品。XYZ分类,则会告诉我们,商品的销售特征和需求特征是什么。XYZ分类法,就是以销售波动性为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指标制定上,通过变异系数这个指标进行衡量。变异系数的规则为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即标准差/平均数,衡量的是销售和需求的波动性。不同于标准差或方差,变异系数通过除以每个商品的平均数,将各个商品拉齐到统一维度上对比,去除了商品本身销售水平带来的影响。
分类标准上,常用的三段分类标准以0.67和1为界,根据各分界值对应的实际销售贡献,调整为0.6和1.2,划分为X类(优,稳定)、Y类(良,一般)、Z类(差,波动),三类商品的商品数和销售贡献基本呈现30%:40%:30%。
特征3:库转
基于严选实际的应用场景,引入库转特征。库转是反映供应端库存周转特征的关键指标,包含了供应端商品运作属性影响,与补货策略的应用相关。以补货参数调整的应用为例,对于销售重要的商品,下意识的可能想要提升安全库存天数,以应对销售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但如果这种商品的库转较高,此时不应该以提升安全库存为抓手,应该通过降低moq,提升销量计划偏差,避免备货量较高造成的库转风险。
指标制定上,通过库存/日均销量衡量库存周转速度。分类标准上,对比库存均分和sku占比均分,发现得出的库存、sku占比基本一致,故选择了其中一种,按照sku占比均分寻找边界值划分为R(优)、S(良)、T(差)三类。
4
分级标准
三个特征综合会有27个维度,实际对27类考虑策略方向时,会有相似的表现,且会增加操作复杂性。因此基于全部27类商品的策略方向相似性,在一期应用中,将其合并为5类。
5
分级管理策略
1. 策略方向
AB类降缺货。对于重要销售的商品,一旦缺货,对前端流水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且会丧失销售机会,影响用户体验。其中重要商品的C类,库转已经处于高水位,应当以降库转为首要方向。
CDE类降库转。对于非重要商品DE类,应当少量采购,避免滞销,产生高库转的库存持有成本高于缺货带来的销售损失。重要商品C类,由于采购量较多,具有较高的库存水位,带来高库转,也应当以降库转为首要方向。
2. 参数优化方向
围绕库存分级的策略方向,可以为补货参数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方向,指导我们针对不同分级商品,有倾向性的制定和优化参数。以采购周期(LT)、最小起订量(MOQ)、安全库存天数、销量计划偏差率这几个参数为例,对于不同特征的商品,有不同的侧重。
3. 特征与方向
首先,参数整体优化方向上,从三个特征单维表现是/否,思考改善方向。
(1)销售重要性。重要的商品,目标是需要保证供应,降低缺货率。可以通过小单快反快速的应对销售和供应波动,就可以通过降低LT、MOQ,提升供应的敏捷性;同时可以通过提高安全库存天数,增加风险应对能力。不重要的商品,尽量少量采购,避免滞销,可以通过降低MOQ减少每次的采购量限制,同时,不重要库存对于风险应对的要求比较低,可以降低安全库存天数,减少库存持有。
(2)销售波动性。稳定商品,销量计划的难度较低,对于其中的销量计划偏差较大的商品,可以增加销量计划优化的投入,将容易做好销量计划的商品,降低销量计划偏差。波动商品,销量计划的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供应链的敏捷性,降低由于销量计划不准确带来的销售影响,因此降低LT和MOQ,提升供应链敏捷性是其优化重点。
(3)库转。低库转商品,本身周转速度较快,出现缺货的风险较高,可以提升安全库存天数,增加风险应对能力。高库转商品,更重要的是需要增加出清处理,对于补货操作上,需要考虑其高库转特性,尽量少量采购,避免滞销,此时可以通过优化MOQ降低和降低安全库存天数实现。
4. 库存分级与方向
基于特征的优化方向,以及库存分级的商品特征,可以划分不同库存分级的商品的参数参数优化方向。
6
结语
供应链库存分级方法,目前处于一期应用阶段。库存分级标签,也是一个基建型数据,目的是为了更加立体的表征商品特性,能够对应于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基于库存分级的业务实操已经在应用和探索中,全链路的精细化应用,也会总结在后续文章中。
作者简介
九乐(le),网易严选数据分析师,数据路上的求知者,负责严选供应链计划的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