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
在当今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企业担保信息作为连接企业与市场、信任与合作的桥梁,其背后隐藏的数据更是企业信用状况的直接体现。一份详尽、准确的企业担保信息表,能够清晰地展现企业的担保关系网络、担保责任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企业担保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市场上企业担保信息繁杂分散,企业难以从海量信息中精准筛选出有效、可靠的部分,与此同时,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准确性存疑等情况,使得企业无法清晰洞察自身及合作方真实的信用状况。
鉴于此,艾思亿德整合了来自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公开市场等多个权威数据源的信息,并进行交叉验证和综合分析,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对企业担保信息的深入分析和挖掘,不仅能够揭示企业的财务健康度和潜在风险,还能为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提供宝贵的决策参考。
二、主要应用场景
(一)优化信贷决策
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可以通过查看企业担保历史,包括过往担保金额、期限、方式和是否履行等情况,来评估信用风险,有不良担保记录或频繁为高风险企业担保的会被视为高风险客户,贷款可能被拒或被附加严格条件。此外,企业担保信息还能助力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优质担保资产能使贷款额度提升,担保记录良好且资产质量高的企业可获较低利率,反之则利率升高。
(二)助力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通过监测企业之间的担保行为,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迹象。例如,过度担保、连环担保等复杂的担保关系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连锁反应。艾思企业担保信息数据库能够有效助力金融监管部门识别出这些高风险的担保网络,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如要求企业降低担保杠杆、加强信息披露等。
(三)市场竞争分析
借助企业担保信息可以深入剖析企业担保行为,如各企业对外担保的规模、频率及担保资产类型等,能精准判断企业资金的充裕程度与资金流向,明晰行业内资金的松紧状况,进而有效洞察行业格局。同时,竞争对手也可利用这些信息评估彼此实力,查看对手担保的企业质量,若对手常为优质企业提供担保,暗示其自身实力不俗且社交广泛;反之,若担保多指向高风险或濒临破产企业,其竞争力堪忧。
三、数据内容
(一)数据范围
艾思亿德构建的企业担保信息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6年至3000年(最新担保起始日期),且包含多个核心字段,如担保方、被担保方、反担保资产、反担保方、债权人、信息披露方、交易日期、担保期限、担保金额、是否履行完毕、担保方式、被担保人信用评级以及公告日期等,这些字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担保信息体系。
(二)登记数据总量
依据担保方式、担保期限、担保时间等对企业担保信息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详见下表。截至统计时间2024年12月底,企业担保信息数据库拥有超过74万+条企业担保信息数据。
针对担保方式进行分类,具体统计如下:
针对担保期限进行分类,具体统计如下:
针对企业担保起始日期进行分类,具体统计如下:
(三)登记数据总量
1.担保方式分布情况
根据艾思产研数据平台统计结果显示,连带责任担保以47%的占比遥遥领先,成为最主要的担保方式,一般担保占比较小,为26%,还剩下27%的企业担保事件未明确约定担保方式。
图1 担保方式分布占比
2.担保期限分布情况
艾思亿德根据担保期限长短,将全部企业担保事件划分为短期担保(1年以内)、中期担保(1-3年)、长期担保(3年以上)。其中中期担保33%>短期担保16%>长期担保7%,可以看出企业担保期限大多数会选择1-3年。此外,还剩下44%的企业担保事件未明确担保期限。
图2 担保期限分布占比
3.担保起始日期分布情况
根据艾思产研数据平台统计结果显示,企业担保事件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数量超过6.5万+。此后,从 2015 年到 2024 年,企业担保事件数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数量降至1万左右。整体来看,企业担保事件数量先增后减,前期增长较为明显,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可能是因为受到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图3 担保事件数量统计图
四、数据优势
(一)覆盖全面
企业担保信息数据库累计登记数据总量超74万+条,覆盖多个核心字段,数据最早可回溯至1996年,最新可达3000年,拥有领先的数据覆盖面。
(二)数据源广
艾思亿德整合了来自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公开市场等多个权威数据源的信息,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清洗、去重技术以及交叉验证、综合分析,使企业担保信息数据兼具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更新速度快
企业担保信息数据库能够及时获取企业最新担保数据,数据质量可靠,且更新时效达T+1,有助于及时全面了解企业信用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