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之七(下)
- 森林资源常见业务的GIS处理
(陈家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上一章我介绍了营造林业务的gis处理过程,有个事情必须再三强调,在行政区域全覆盖的面状数据,不存在增加或者删除小班面的过程,只有依靠属性因子来反映林地和森林资源的状态,除了林分因子外,有几项管理因子尤为重要:
1、林地管理类型,依靠这个因子,我们可以区分小班是林地还是非林地,它是反映林地资源的重要管理属性;
2、地类,依靠这个因子,我们可以判读小班的林木资源状态,它是反映森林资源的重要管理属性;
3、森林类别,依靠这个因子,我们可以区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它是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管理属性;
4、起源,依靠这个因子,我们可以区分天然林和人工林;
5、至于其它的重要因子,还有林地保护等级、林种等等,但是上述的因子是最能够明确区分林地和林木资源的。所以我在上一章介绍营造林的时候,着重修改了林地管理类型和地类两个属性因子,由非林地(20)转变为林地(10),地类为未成林造林地(141),这样林业工作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实施营造林工程的结果。
对于像二类调查数据、公益林数据和天然林数据,由于不是全覆盖数据,也就是不属于该类型的小班不进行区划,那么我们除了修改属性外,还需要通过添加面(其它小班进入该类型)或者删除面(小班从该类型中调出)这样空间处理来表述。
二、森林采伐业务
森林采伐业务和森林灾害(病虫害、火灾等)处理情况是一样的,都是林木资源消失,但是林地资源还保留。
(一)需要的资料
1、本年度和上一年度的遥感影像;
2、全县的1:1万地形图;
3、上一年度的森林资源“一张图”;
4、检查合格后的森林采伐资料(小班图、小班表和统计表)
(坐标系要开始考虑大地2000)
(二)处理过程
1、首先还是按照营造林的过程将数据打开,并且整理表现好:
2、还是要将森林采伐的小班图配准,使之与遥感影像及矢量数据重合:
3、配准完成后,用卷帘看看和遥感影像匹配程度如何,如果不满意,继续寻找合适的控制点:
4、如果精度在控制范围内,就可以点击“更新地理配准”,保存配准后的结果;
5、然后我们就可以在“林地现状”的面图层里修改小班界线了,还是按照上一章营造林业务的编辑过程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