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刘勇主编,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践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践

原价:33.00元

作者:刘勇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1

ISBN:9787111372301

字数:407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领域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术。全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路概论、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和广域网、网络互连协议TCP/IP、Internet及应用、网络管理与安全。为了加强实际操作练习,还提供了若干个实用的实践项目。书中各章均附有习题,适合读者举一反三。

目录

前言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功能  1.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逻辑结构  1.3.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2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5.1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  1.5.2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1.6 习题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  2.1.3 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2.2 数据通信方式  2.2.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2.2.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2.3 数据传输方向  2.2.4 数据通信的连接方式  2.2.5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2.3 数据编码技术  2.3.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3.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3.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4 多路复用技术 2.5 数据交换技术  2.5.1 电路交换  2.5.2 存储转发交换  2.5.3 高速交换技术 2.6 传输介质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的产生及其控制  2.7.2 差错控制编码  2.7.3 差错控制方法 2.8 习题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3.1.1 通信协议  3.1.2 网络体系结构  3.1.3 分层结构中的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RM的制定  3.2.2 OSI/RM描述  3.2.3 OSI/RM中的数据传输 3.3 物理层  3.3.1 物理层功能与协议  3.3.2 物理层协议举例 3.4 数据链路层  3.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4.2 帧同步  3.4.3 差错控制  3.4.4 流量控制  3.4.5 数据链路层协议举例 3.5 网络层  3.5.1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3.5.2 路由选择  3.5.3 拥塞控制  3.5.4 网络互联  3.5.5 网络层协议举例 3.6 传输层 3.7 高层简介 3.8 TCP/IP模型简介  3.8.1 TCP/IP分层结构及协议  3.8.2 OSI与TCP/IP的比较 3.9 习题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第5章 网络互联和广域网第6章 网络互联协议TCP/IP第7章 Internet及应用第8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第9章 网络实践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1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尽管电子计算机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被研制成功,但是到了 30 年后的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项昂贵而奢侈的设备。近 20 年来,计算机网络 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 ,在今天,计算机网 络 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 术 一样精彩纷呈, 在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得到普遍应用, 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1.1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 在个人计算机出现 之前 ,计算机的体系架 构是 :一台具有计算能力 的 计算机主机 挂接多台终端设备。 终 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 能 力,只提供键盘和显 示 器,用于将程序 和数据输入计算机主 机 和从主机获得计算结 果 。计算机主机分时、 轮 流地为各个终端 执行计算任务,这种 计 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 的 数据传输,就是最早 的 计算机通信,如 图 1.1 所示。 图 1.1 计算 机主 机 与终 端 之间 的 数据 传 输 尽管有的应用中计 算机 主机与终端之间采 用电 话线路连接,距离可 以 达到数百千 米,但是,在这种体 系 架构下构成的计算机 终 端与计算机主机的通 信 网络,仅仅是为 了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 2 1.1.2 分组交换网络 一直到 1964 年美国 Rand 公司的 Baran 提出"存储转发"和 1966 年英国国家物理实 验室的 Davies 提出"分组交换"的方法以后,独立于电话网络的、实用的计算机网络才 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分组交换的概念是 将整 块待发送的数据划 分为 若干个更小的数据段 , 在每个数据 段前面加上报头,构成若干个数据分组(Packet) 。每个数据分组的报头 中存放有目标 计算机的地址和报文 包 的序号。网络中的交 换 机根据数据分组的地 址 决定将数据向哪 个方向转发。基于这 一 概念,由传输线路、 交 换设备和通信计算机 组 成的网络,被称 为分组交换网络,如图 1.2 所示。 图 1.2 分组 交换 网 分组交换网络是计 算机 通信脱离电话通信 电路 交换模式的里程碑。 电 话通信电路 交换的模式下,在通信之前,需要用户先通过呼叫(拨号) ,为网络本次通信建立电路。 这种通信方式不适合 计 算机数据通信的突发 性 、密集性的特点。分 组 交换网络不需要 实际建立通信电路, 数 据可以随时以分组的 形 式发送到网络中。分 组 交换网络不需要 为呼叫建立电路的关 键 在于其每个数据分组 的 报头中都有目标计算 机 的地址,网络交 换设备根据这个地址 就 可以随时为单个数据 分 组提供转发,将其沿 正 确的路线送往目 标计算机。 美国的分组交换网 ARPANET 于 1969 年 12 月投入运行,被公认为最早的分组交 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 CYCLADES 开通于 1973 年。同年,英国的 NPL 也开通了英 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现代的计算机网络中,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 网络。 1.1.3 以太网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 的局 域网技术中占有主 导地 位,以太网的研究 始于 1970 年早 3 期,研究单位是夏威 夷 大学,目的是解决多 台 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 传 输介质通信互不 干扰的问题。其结构如图 1.3 所示。夏威夷大 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 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 图 1.3 以太 网 以太网的 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信时,先侦听 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 已 经被占用。当共享传 输 介质空闲时,计算机 就 可以抢占该介质 进行通信。所以 CSMA/CD 方法又被称为总线竞争方法。 与现代以太网标准相一致的第一个局域网是由施乐公司的 Robert Metcalfe 和他的 工作小组建成的。1980 年,数字设备公司、英特尔公司和施乐公司联合发布了第一个 以太网标准 Ethernet。这种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简单网络技术立即受到了欢迎, 在 80 年代,用 10 Mb/s 以太网技术构造的局域网迅速遍布全球。 1985 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IEEE)发布了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802 标准,其中 的 802.3 是以太网技术标准。802.3 标准与 1980 年的 Ethernet 标准的差异非常小,以 至于同一块以太网卡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 802.3 数据帧和 Ethernet 数据帧。 20 世纪 80 年代,个人 计算机的大量出现和以太网的廉价,使得计算机网络不再 是一 个 奢侈 的 技术 。10 Mb/s 的网 络传 输 速度 , 很好 地 满足 了 当时 相 对 较低 的 个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