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path未声明变量保护级别_PC Bootstrap - 实模式与保护模式

前言

在早期8086体系结构中,由于CPU性能有限,所以只提供了20位地址总线,因此它的寻址范围只有1M. 随着80386, 80486的出现,提供了32位地址总线,寻址范围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4GB. 现代的操作系统,都是运行在保护模式下的.保护模式下,出现分段机制,使得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保护能力. 但是有人会问,既然有了保护模式,为什么需要存在实模式?其原因主要是为了软件向后兼容.

实模式(Real Mode)

实模式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你所看到的地址都是物理地址,而且地址不会超过0xFFFFF(1M). 实模式下,有8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以及4个16位的段寄存器.CPU取指依赖于cs寄存器和pc寄存器的内容. 既然段寄存器都是16,怎么寻址20位地址空间呢? 原因在于,CPU通过($cs << 4) + $pc算得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例如:cs寄存器为0xf000, pc寄存器为0xfff0, 则CPU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为0xffff0.

保护模式(Protected Mode)

实模式下,寻址空间就1M,并且没有分段分页机制的存在,所以比较适合单道程序. 但是随着CPU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增加,现在的操作系统普遍都是多用户多道程序分时的模式. 不仅如此, 内存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 8086的1M内存,到80386的4GB内存,到现在32GB内存的出现也让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程序争抢系统资源.因此,保护模式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 保护模式的存在,不仅为存储共享和保护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且为实现虚拟存储提供了硬件支持.通过提供4个特权级和完善的特权检查机制,既能实现资源共享又能保证代码数据的安全及任务的隔离.

在保护模式下,CPU取指仍然依赖于cs寄存器和pc寄存器的内容,但是其规则已经不是通过($cs << 4) + $pc算得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了. 当然,为了了解保护模式下,CPU取指的工作机制,现在有必要先介绍下三个概念.

  • 物理地址
  • 线性地址
  • 逻辑地址

在保护模式下,允许分段机制的存在,程序员看到的内存地址实际上是逻辑地址(虚拟地址), 从逻辑地址到线性地址的转变是由分段机制存在而决定的.逻辑地址通过段翻译单元(segment translation unit)变成线性地址.如果不存在分页机制,那么线性地址就是物理地址;如果存在分页机制,那么线性地址还要通过也页翻译单元(page translation unit)变成物理地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