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逢三跳过_语言运用之补写+修辞+句子赏析

bd262c43df9438a12b0863a393e07997.png

一、例题精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是在这一天, ① ,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 逮一种叫“苞米虫 ”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不胜其烦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大快朵颐。盛夏,烈日当空, 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 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 在孕育……梦醒了, ② ,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不绝如缕。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拟人、比喻、夸张 B.拟人、比喻、通感

C.对偶、借代、通感 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 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解题思路

1. “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是比喻,把“;裂开的西红柿比作花朵;“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是拟人,把“地下水”人格化;“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不绝如缕”是通感,用视觉写听觉。

2.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句子的内容结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强调的主体不同;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节奏韵律) ;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 ;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 ;结构作用(照应、铺垫,前后文的内容衔接紧密度)等;语言风格与原文的整体风格对应;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注意灵活处理。本题重在考查强调主体和逻辑顺序。原句“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突出强调的是西红柿,表现对西红柿的喜爱,改后的句子“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突出的是黄瓜,表现的是对黄瓜不再好吃的失落,无法表现对西红柿的喜爱,改变了原意;原句先说西红柿的藤条绑在架子上再说它裂开像花朵,更符合观察顺序,改后的句子则不太符合日常观察顺序。

3.补写句子需要注意两大点:结构和内容。结构上强调句式一致,内容上则需联系前后文语境,并且注意表述主体的一致性。第一空,根据空后“也走向”,可知空白处为“走向”,主语是“我”,根据后文“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可知走向的地方是张村,而根据“梦醒了”可知这些都是梦境,故第一空可填“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第二空,根据前文“梦醒了”和后文“耳畔仍回响着……”,可知虽然梦醒了,但梦中的一切都没有离开,对应“耳畔”,可知空里可填“眼前”等词,故可得出“可梦境的一切仍历历在目”。

三、答案参考:

1.B

2.“可是”表示转折,说明后边是强调的重点,如果“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放在后边,强调的就是不好的一面,与整篇文章的意境不相符。“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放在前边,符合事理顺序。

3.①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 ②可梦境的一切仍历历在目

d745c2f3d32e79ef55a8012fffeea35f.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