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E ( Server-sent Events )是 WebSocket 的一种轻量代替方案,使用 HTTP 协议。
严格地说,HTTP 协议是没有办法做服务器推送的,但是当服务器向客户端声明接下来要发送流信息时,客户端就会保持连接打开,SSE 使用的就是这种原理。
一、SSE 能做什么?
理论上, SSE 和 WebSocket 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当你需要用新数据局部更新网络应用时,SSE 可以做到不需要用户执行任何操作,便可以完成。
举例我们要做一个统计系统的管理后台,我们想知道统计数据的实时情况。类似这种更新频繁、 低延迟的场景,SSE 可以完全满足。
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例如邮箱服务的新邮件提醒,微博的新消息推送、管理后台的一些操作实时同步等,SSE 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SSE vs. WebSocket
SSE 是单向通道,只能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消息,如果客户端需要向服务器发送消息,则需要一个新的 HTTP 请求。 这对比 WebSocket 的双工通道来说,会有更大的开销。这么一来的话就会存在一个「什么时候才需要关心这个差异?」的问题,如果平均每秒会向服务器发送一次消息的话,那应该选择 WebSocket。如果一分钟仅 5 - 6 次的话,其实这个差异并不大。
在浏览器兼容方面,两者差不多。在较早之前,每当需要建立双向 Socket 时就会使用 Flash,在 移动浏览器不支持 Flash 的情况下,WebSocket 的兼容是比较难做的。
SSE 我认为最大的优势是便利:实现一个完整的服务仅需要少量的代码;
可以在现有的服务中使用,不需要启动一个新的服务;
可以用任何一种服务端语言中使用;
基于 HTTP / HTTPS 协议,可以直接运行于现有的代理服务器和认证技术。
有了这些优势,在选择使用 SSE 时就已经为自己的项目节约了不少成本。
三、SSE(Server-sent Events)在HTML 5中的技术规范和定义
Server-sent Events 规范是 HTML 5 规范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规范文档见参考资源。该规范比较简单,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是服务器端与浏览器端之间的通讯协议,
第二部分则是在浏览器端可供 JavaScript 使用的 EventSource 对象。
通讯协议是基于纯文本的简单协议。服务器端的响应的内容类型是“text/event-stream”。响应文本的内容可以看成是一个事件流,由不同的事件所组成。
每个事件由类型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同时每个事件可以有一个可选的标识符。不同事件的内容之间通过仅包含回车符和换行符的空行(“\r\n”)来分隔。每个事件的数据可能由多行组成。
下面是服务器端响应的示例:
四 .客户端 怎么写
不 论是Server,还是Client, Python是最方便实现的。可以使用requests库,我使用了Github中的增加了 解析的 sseclient-0.0.3.tar.gz。
代码如下:
#!/usr/bin/python
import sys
import socket
from sseclient import SSEClient
def udpsend(udpmsg):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s.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BROADCAST, 1)
PORT = 5000
network = ('192.168.8.255',PORT)
s.sendto(udpmsg.encode('utf-8'), network)
s.close()
return
gpus = sys.argv[1]
url1='http://'
url2=':16021/api/v1/gNzbkLNGeJgYekQzZJQDTNJzeaNGjhDp/events?id=4'
url=url1+gpus+url2
outtext="Recv message form SSE Server!"
messages = SSEClient(url)
for msg in messages:
udpsend(out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