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写:数码荔枝 × MarginNote
版权由双方共有
灵感存在的短暂性与对复杂事物的学习需求之间的冲突:在学习思考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我总会冒出许多想法,但这些想法在大多时候都是灵光一现,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很有可能过了几秒钟马上就会被我忘掉,因此我希望能有一个工具把这些灵感能够记录下来。 原型学习者人的思考依赖于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擅长分析和处理信息,但在另一方面,工作记忆的容量却是有限,它能够同时处理的信息非常少。 在学习和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当需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了工作记忆容量,部分信息就可能被忽略或者遗失,导致思考的内容顾此失彼,甚至丢失思维的焦点。
你是视觉型的学习者吗?
在新西兰教育家 Neil Fleming 的 VARK 模型中,设计了一种学习风格调查量表,按照「感知形态派」的学习理论为基础,VARK 模型将学习者依照他们的学习偏好划分为四类:
视觉型学习者 (Visual Learners):通过图片、表格等方法学习更高效;
听觉型学习者 (Auditory Learners):通过听课、讨论等方法学习更高效;
读写型学习者 (Reading / Writing Learners):通过读文字、做笔记、列提纲的方法学习更高效;
动觉型学习者 (Kinesthetic Learners):通过动作、触摸实践的方法学习更高效。
视觉的思维工具
如果在思考时感到脑子不够用,可以找到一张纸,把思考的对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来,就像对题目进行演算,这在本质上属于将思维外化的过程,有助于记录并观察隐蔽的想法。
简单来理解,MarginNote 中的脑图区域就像一张引导思维的草稿图,不同于随意的「草图」,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能更规范地整理和组织思维。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Mind Map,或 Mind Mapping) 是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形象化的笔记工具。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能够较好地记录和呈现放射性/发散性思维。
形式
常见的思维导图,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 有 组织 、 分层次 、 放射式和互相关联地 展现内容。就像一棵生长树,从树干生发出许多的树枝,树枝上再生长出许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思维导图和大纲在本质上都是树状图,思维导图中的父子节点关系等价于大纲中的上下层级关系。流程
父子节点关系或者上下层级关系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是:把一个大问题 拆成若干个小问题 ,小问题 继续拆分 成若干个小问题,直到小问题 拆分成可解决的小问题 ,通过逐个解决小问题,最终解决大问题。 思维导图是动态生成性的思维可视化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成品,是一个类似于华罗庚读书方法中「厚-薄-厚」的「输入-内化-输出」的思维生产过程。 在阅读、听讲、交流时对他人的思路记录并整理,这是输入的过程;在论文、演讲时将自己的思想激发并整理,这是输出的过程。因此,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储存和输入的过程,它还包括了在需要时 准确提取 和 调用知识 、 输出知识 的过程。 快速建立和修改节点关系
用拖放随心定义所有父子节点关系
• 修改卡片或分支的父节点。拖放分支时,分支将作为整体被移动1. 拖动卡片或分支卡片组;
2. 拖放至目标父节点卡片上。建立了新的父子关系。
用拖放恢复父子节点的独立关系
• 拖放卡片或分支卡片组至脑图边界空白区域。原父子节点关系断开,获得独立。
收纳自如:
随心所欲的框架看板、盒子收纳、分支收缩
为树状知识图的各个分支转换
随时将所需分支恢复为树状
• 点按框架标题、灵感盒,「上弹菜单 > 分支样式 > 树形」; • 点按隐藏分支显 示的父节点卡片尾部的「加号图标 ➕」,重新显示完整分支; • 恢复焦点模式,请点按位于屏幕底部的「焦点模式路径 > 全部」。
色觉视区:
重点卡片标色和框架区域颜色分区
• 使用颜色作为框架看板区域的用途划分,如颜色标记:麦肯锡笔记法的空、雨、伞三大区域;生词积累的解释和近义词区域,例句区域。 1. 点按框架标题,上弹菜单; 2. 点选常驻颜色或调色板,选择颜色。以上就是我们 MarginNote 小课堂今天所有的知识点了,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学做一个视觉型的学习者,善用思维导图完善并巩固知识,让 MarginNote 为你的知识树添加一抹绚丽的颜色。
也别忘了前往数码荔枝软件商城,购买 MarginNote for Mac 版,独家 6 折惊喜错过不再有!
把每次学习当作一次解密的过程,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数码荔枝商城抢 6 折!
点「在看」,软件教程轻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