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结果的绝对差值_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的再认识及其真实的物理意义

           作者:彭晓韬

[文章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一种全新的解释来阐述光速不变假设的多余性,从而也进一步论述相对论的基础并不牢靠。

1887年,阿尔贝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在克里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非常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目的是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即以太风的速度)。但事与愿违,实验结果证明以太风的速度为0或根本不存在以太风。为解释此项实验结果与人们在实验前的预期完全不一致的问题,在1887年到1905年之间,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最著名者为荷兰物理学家亨得利克·罗洛兹,他依据相对于以太运动的物体的收缩和钟变慢的机制提出了后来以其名字命名的罗洛兹变换。然而,一位当时还不知名的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只要人们愿意抛弃绝对时间观念的话,以太的观念就是多余的。但人们必须接受光速不变这样一个与人们所熟知的常理相违背的假设。这一实验自然就成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的重要背景。

为了解释本实验结果,是否必须放弃伽利略与牛顿的时空理论呢?我们不防对本实验作如下分析:

第一部分 早晚时分相向与背离运动时干涉条纹的相对变化

首先我们来分析利用早晨与傍晚时阳光相对于地球表面分别成相向与背离运动时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一、在弹性碰撞理论条件下

如下图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装置示意图》所示,当我们假设由光源S发出的光的速度为C,实验装置相对光源运动速度为V或-V时,则有:

1、按照伽利略-牛顿时空理论和速度叠加原理,入射到半透镜M的光速为:实验装置朝光源方向运动时,光相对与实验装置的运动速度为(C+V);而实验装置朝远离光源方向运动时,光相对与实验装置的运动速度为(C-V);

ed2653ac46cfcb6188e2055fc928e9e3.png

2、如果我们把光子或电磁波束看成一种类似的弹性物质,当它遇到物体产生反射时,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相同;而遇到物体透射时,入射速度与透射速度也相同。那么,从M反射到M&#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